第十一章 马嵬之变_无限史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章 马嵬之变(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这几日,他一面观察着外面的形势,一面与长安的士兵打交道,请他们喝酒吃肉,到也让他收买了也些最下层的军官,军中很多人也认识了他。但毕竟时间有限,能做到这样已经是他的极限了。他还要察看长安地形,将建筑街道弄的一清二楚。不仅如此他还将长安周围的地形也了解了一番,既然长安要被攻陷,以后说不得要在这大战一番。当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公主还未给他一个答复,皇上是否用他。但他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早已拜拖那些女官帮忙打听,他也不惮让玉真知道。他得到的消息是:皇上虽然对他大为赞赏,也有启用之意,但杨国忠不知从何处得到消息,向皇上进谗言,说他妄议朝政,言哥舒翰必败,引得皇上大怒,险些要责罚先生,幸得公主劝谏,方免过一场大难。

萧墨听了也不甚意外,他早料到会如此,他当初为了广泛传播他的名字,好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认同自己,也为了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皇上那儿,以免将来突然出现显的过于突兀,没有人会将兵权教给一个陌生人,尽管这兵权只有几千人,于他也无大碍。早就有预感,以杨国忠在长安城里的势力,他肯定会给自己下绊子。如今杨国忠见自己榜上了玉真公主,怕于自己不利,每天发动群臣要皇上杀掉他,令唐玄宗对他这个名字听出茧来了,可谓熟悉得不能在熟悉。虽然很担心那唐玄宗忍不住下令杀自己,但只要再熬一两天,潼关败讯传来,自己就安全了。到时杨国忠也蹦不了几天了。

--------------------------------

果然,只两天,潼关已破,哥舒翰被活捉的消息便传入长安,一时之间,长安人心惶惶,都城之内,士民都惊惶乱窜,不知所之。唐玄宗先下诏称自己御驾亲征,大小朝臣谁也不相信。上朝时,只有平时应到人数的十分之一、二。眼看告急文书一路飞来,安禄山军队已离城不远,却无一人有对策,此时,杨国忠劝玄宗入蜀避难,你说这杨国忠为何要全玄宗入蜀,却原来是杨国忠时任剑南节度使,安禄山刚刚造反的时候,他就早早让其副手崔园暗中准备长途行军所需,万一有难,他能有时间有物质存储逃往自己的兼任地区。此时玄宗惶惶不可终日,,玉真公主趁机将萧墨的上中下三计献上,玄宗一时沉默,他早已不如当年的果决。恰好杨国忠携堂姐妹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入宫,劝唐玄宗入蜀,唐玄宗人老怕死,又禁不住美人诱惑,也不管什么计策,直接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结御林军,保护着杨贵妃姐妹、杨国忠、皇子、妃、主、皇孙等直系亲属一帮人偷偷溜出,逃之夭夭。

萧墨早料到如此,于是对玉真有言,唐玄宗必跑,请求让他跟在她身边,以待时机,并请求若有事变,请公主出手帮忙。此时,公主对萧墨每所说者必中,已经是相当佩服,便应承了下来。,萧墨也得以跟这中军走,以便行事。

----------------------------------

这日,大军走走停停,终于行至马嵬。

此时正值晌午,由于跑得匆忙,粮草带得有些不足。士兵们此时都有些饿了,并且累得慌。萧墨躲在一旁,知道一场祸事已然逼近。

他见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心中一动,杨国忠死期到了。果然杨国忠还来不及答话,周围已经有士兵嚷起来:“杨国忠要造反了!”跟着越来越多的士兵跟着喧哗起来,此时已经有士兵拿箭射向杨国忠。杨国忠不过是一个文人,尽管屡有毒计但见此情景顿时就慌了,四处乱窜想要逃走。这时,士兵里忽然窜出几人,一把将他的头颅看下,并将其肢解,其中一人将其头颅挑起,“杨国忠谋反,罪当诛九族,大家随我等去见皇上。”说着吵吵嚷嚷的往马嵬驿内跑去。一会御史大夫魏方进出来察看发生了什么,大声是斥责说:“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不料话还没说完已有一人上前将其头颅斩下。后韦见素出来到只是被打伤,当真是幸运。

总士兵已围住驿站,玄宗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也太过愚钝了。赶忙走出驿门去慰劳士兵,让他们撤走。却不料这些士兵竟不肯退去。此时陈玄李不知从何处冒了出来,“杨国忠谋反,当诛九族,其妹岂可再侍奉陛下,愿陛下割爱,令杨妃死。”唐玄宗毕竟是聪明人,陈玄李竟敢鼓动士兵杀杨国忠,自然是要斩尽杀绝的。“此事我自有主张。”说着也不顾士兵在外吵吵嚷嚷,走进驿站。陈玄李与京兆司录参军韦谔相识一眼,跟随着进去。这韦谔即是刚才侥幸未死的韦见素之子,他上前劝道:“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说着向玄宗跪下叩头,磕的血流满面。唐玄宗仍有些犹豫:“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萧墨隐在一旁,知道是该赌一赌的时候了,想玉真公主使了一个眼色,随即翻身扑上,手中长剑直刺陈玄李,那陈玄李显然没料到在此处还有人向他出手,然他一个龙武大将军武功自然不弱,知道自己只要裆下这一击,退出驿馆,死的就是他们了。正想有所动作,不料身体一滞,那剑速度也陡然加快,只一眨眼便架在了他脖子上,却是玉真在擒下韦谔时,还能发一道法将其定住,虽然时间不过一霎那,但也足够了。

“大将军你如此威逼皇上,令皇上颜面何存?你意欲学那杨国忠谋反否?”

“臣罪该万死,臣也不过是一时心急,担心皇上安危才如此,还望皇上恕罪。”陈玄李也是个聪明人,知对方没有杀自己,也没给自己安个什么罪名,只要自己识趣当没什么问题。

“皇妹,这是?”唐玄宗对这突然的变化有些惊呆了,但见是玉真还是比较安心的。

“皇兄不必多言且听萧先生如何处理。”玉真虽然不知他打什么主意,但如今情势混乱,也只能看他的了。

“大将军,如今安禄山离长安已不远了。当以稳定军心为主啊。反贼杨国忠既已伏诛,余者就不要再多加追究了,如何?”萧墨就是想救下杨玉环,好从唐玄宗手中拿到领兵之权,至于陈玄李会不会将兵权交出,却是另一回事,起码名义上已经无碍了。

这陈玄李一听,知道外面兵将还需他安抚,自己还有本钱,于是到,“我大唐例律谋反者诛九族,若不能如此,叫我如何以安军心?”

“大将军,这大唐例律可是皇上订的,皇上要如何,岂是尔等可以过问的。”说话间已是声色俱厉。

“这,只是外面群情激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定军心啊。”

“将人带上来,”却是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她的小儿子杨、儿子杨暄,和他的姐妹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与其子裴徽。原来萧墨在兵变以前,先士兵一步,让玉真将他们擒下,他知道这场兵变总要杀些人才能平定,这些人是最好的人选,却不能让他们被乱军杀了,到时岂不还要另找?那谁还有杨贵妃更适合?“这些人你看足以平外面之民愤否?若不够,还可让皇上矫诏天下,清除杨国忠一派,安禄山自然也不会放过那些人,到时杨国忠一党可谓天下共讨,贵妃一人又能掀起什么浪头呢。更何况据我所知,杨贵妃与杨国忠两人并无多大联系,一直是杨国忠假借贵妃之名义罢了,君不见杨国忠有事都是拜拖韩国,虢国两位夫人?如今二人俱在,足可安外面众将之心了。”萧墨有小声道:“如今太子已死,皇上也还健在,若你杀了贵妃,以后皇上必定记恨,到时真的谁也保不了你,如果你能保下贵妃,他日皇上必定感激,你还担心什么报复,还担心没有荣华富贵?皇上所重者,唯一人耳,如何选择你当明白的。”

那陈玄李略一思索,牙一咬,“好,贵妃既然不知情,所谓不知者无罪,臣肯请皇上饶她一命。外面之军士,臣定当竭力为皇上平定。”

“好,好。爱卿深明大义,他日必有重赏。我且代爱妃向将军道谢。”唐玄宗见杨贵妃不用死,当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萧墨此时也将剑从他脖子上拿了下来。“事不宜迟,将军先随我去安抚军心。”

“你就不怕我出尔反尔?”路上陈玄李小声对萧墨说到。

“我既然可以制住将军一次自然可以制住将军两次,况且我信将军非一个小人,否则也不会得如此之多的将士的追随。”话是这么说,他还真没把握第二次制住他,他的实力比他还要高很多,要不是萧墨突然爆发,出其不意,用得又是跨入b级的一剑,还有玉真道法相助,才将他一举成擒。

阅读无限史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