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秋取其禾_刀锋晨曦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秋取其禾(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们可以沿着黄河走到宋国境内,然后去开封,我们可以烧制玻璃,陶瓷,还可以酿酒。”这是三人组发现穿越到宋初之后的第一次会议,照例由王坚首先发言。

“不,我觉得还是应该去南唐,南方的经济此时已经超越了北方,而且商品经济更加发达,去南唐更容易建立起小型手工场所。”梁秋第二个发言,废话,怎么能帮助赵匡胤对付李才子呢,更何况还有那个奸险万分的二赵,想起来就恶心。

“两位,现在的情况是,兵荒马乱的,无论我们到哪里去,走不出二百里地,铁定会被各方的军兵抓住,按照现在的情况,没有身份的人要么被当探子抓起来处死,要么被大小军头们卖为奴隶。”还是陈德比较现实。

“不然,大宋礼遇读书人,我们只要扮作是上京赶考的儒生,当地的军兵必然不敢为难我们。”王坚对儒生在大宋的待遇了解的比较清楚,据说,有一次两个无赖冒充文官巡边,武将甚至连证件都不敢检查,听凭敲诈勒索,最后更是束手就掳。

“上京赶考的儒生那么好扮啊,我们有穿州过府的证件吗?还有,我知道二位是大知识分子,可是你们会背儒家经典吗?《论语》,《春秋》,你们知道几句?只要对方稍一盘问就保管露馅。”

“这个么……”王坚一时语塞,当年的高考状元此时也不得不承认,和十年寒窗的儒生们相比,自己对儒家经典的了解简直就是一个文盲水平。

看到平时口若悬河的王坚居然在陈德处吃瘪,梁秋不禁噗哧一声,笑出声来。根据她对历史的了解,穿州过府的证件在这个乱世倒是不必要的,南唐曾有位叫赵绮的读书人就曾经尝试过想要穿州过府去投奔赵宋,只是在偷越国境线—长江的时候被南唐水军截获,但仅仅因为他在狱中写出几句好文章,引起词坛皇帝李帅哥的惜才之情,后主亲批:“陵虽负恩,汉亦负德。”免他无罪,第二年,这人就中了南唐的状元,留下一段佳话。不过,她此刻倒不愿就帮王坚说话。

“那你说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王坚问陈德道。

“我觉得我们最好先北上太原,一边设法获得适当的身份,一边积蓄钱财,等待时机,你们两位再决定应该投奔哪方。”陈德说。

“不行,现在已经是973年,还有两年南唐就要被灭了呀。到那时就来不及了。”梁秋急急忙忙的说道。

“南唐抗拒大一统的历史趋势,被北宋所灭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作为现代人,就不应该做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无谓事情。”王坚不明白平日里没有多大主意的梁秋为何会这么执着的要去挽救一个行将覆灭的封建割据政权,“我同意陈德同志的意见,先去太原。”

“哼。”梁秋气呼呼的瞪了两个男人一眼,小组会议就此结束,决定等帮助村民收完秋麦之后,便启程前往太原。

次日,王坚将三人欲去太原的计划告诉了李老丈,老丈非常高兴,让他们如有需要,去太原后就找他在北汉军中做都头的儿子帮衬。有了陈德和王坚的帮助,制作快速收麦器的进程就加快了很多,王坚的目标是为每户村民都制作一个。他用流水作业的原理,安排陈德和梁秋专门负责制作车架,而李老丈和其它五六个人专门负责削制木轮和车轴,各户负责将麦刀和簸箕按照做出的样式绑好,王坚自己则负责总装和示范割麦。由于村民们都十分看重抢收秋麦,加之李老丈威望极高,所以全村人也都动员起来听从王坚的安排,未过五日,所有的快速收麦器都已制好,村东头的老安头家的麦子先熟了两亩,拿家伙一试,果然又快又省力,是以全村老幼无不对王坚心存感激,更有甚者要经将他视作制作木牛流马的诸葛孔明一般的人物。王坚自己嘴上虽然谦逊,心中却有些得意。现下村中百事具备,就等两三日后麦子全熟,就立刻抢收了。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陈德坐在李老丈家的院口,贪婪的吸了一口带着麦香的空气,俯瞰看着山下,风云飘渺的黄昏中翻滚的金色麦浪。麦子熟了,是个丰收年,村民们压抑不住的喜悦之情也感染了行将离开这里的三人。

“你说错了,现在是秋天,不是春天,下面田里的是小麦,不是大麦。”梁秋给陈德纠正着错误,不过语气也是欢快的,明天大部分村民都可以开镰收麦了。

“是是是,大才女,可是我就知道这一句跟麦子有关的。呵呵,过去我可不怎么爱麦子。”陈德笑嘻嘻的答道。

梁秋不屑的“哼”了一声,正想出言嘲笑陈德是为自己不习诗词找借口,却发现陈德突然面色凝重的盯着离石水的南方,山口方向,她顺着陈德的眼光看去,发现有一队身着灰色盔甲的军队出现在谷口,正沿着河谷向村庄走来。

“是敌人。”陈德看到这些不速之客正分成三支,分别奔往村民下山的各个路口,意图先封锁村子,然后再来个瓮中捉鳖。正在这时,一声示警:“宋军来了。”印证了陈德的猜测。

为了应付兵祸,村民往往在家中挖了藏身洞,李老丈家也不例外,而熟悉军队劫掠的李九言更将藏身之处修的极好,竟在灶房锅台之后的墙壁修成中空,刚好够三四人站立藏身。藏身处的入口便是锅灶进柴的灶膛,只需进入之后将入口处的砖石重新竖起便可。墙洞朝屋里屋外两方面都留了细小的罅隙,便于通气和观察四周的情形。而搜村的军汉们除非爬上锅台仔细墙壁,决不可能发现。

于是梁秋先带着娟儿藏好,王坚跟着钻进了灶洞,陈德进去之后却发现,原来的墙洞只是李九言为自家父子二人所开,再加上一个娟儿仍显得宽敞,此时勉强挤进三个大人一个小孩儿,已经十分拥挤,再无法挤进一个人

看了看显得有些紧张的其他三人,陈德毫不犹豫的又钻出了灶膛,对仍在外面的李九言道:“老丈,里面地方狭小,你先进去藏好,我另寻它处躲藏。”将李九言往灶膛下边一推,一边四下打量找寻新的藏身之处。

李九言知道此刻不是婆妈的时候,象陈德这身具武艺的精壮男子,若被抓到大多会被刺字为军,可象他这样的老人,军官多不愿耗费粮食,往往一刀杀了帐。

待李九言钻进墙洞后,陈德仔细的清除了藏身处附近留下的痕迹。然后将一根长凳搭上灶台,踩上去站稳后,双脚用力后蹬,长凳被他踢倒在门边,而人已顺势腾空,整个半身都钻进了灶台上方的烟道里,憋住力气双手用力撑住烟道两壁,使出在特种大队时学会的上墙术,一点点往上窜,直到双脚也进入烟道,四肢都能使力,陈德方才深吸一口气,积年的烟粉呛得他顿时剧烈的咳嗽起来。

忍住烟粉,令人恶心的发霉味道,以及烟道中诸如蟑螂,蜈蚣,蜘蛛等小生命的骚扰,陈德手脚并用爬到烟囱顶部,这是一个树枝和陶片搭成的类似凉亭的烟囱顶,眼下就成了陈德的瞭望塔。

在河谷中展开的宋军已有五六百人之多,前锋已经到达了小村的各个路口。宋军显然不只是想要进村取得一些给养而已,他们用弩手封锁了村民出村的通道,然后分为五人一队,从边缘的房舍开始,细细的搜索起来。

看得出来,这支宋兵对在北汉这样一个充满敌意民众的国度里搜索村庄驾轻就熟。在陈德的眼中,他们的专业程度和在伊拉克执行任务的美国陆军都有一比。宋兵们并不象鬼子进村似的四处乱窜。三支各二十五人左右的队伍前去控制村庄的东,南,北三方面制高点,其中一支就直奔李九言的宅院而来。其余挨家挨户搜索的宋兵也不是简单粗暴的推门闯入,而是先由两名弓弩手封死门内居民冲出来的角度,然后由刀盾手将门踹开,一边冲进院里一边用大盾护住头脸,防止屋内有人放冷箭。在整个过程中都有三到五名弩手分布在院墙周围,防止村民们跳墙逃跑。

阅读刀锋晨曦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