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窦建德部将,文武全才,曾设计杀死罗艺、罗成父子,从此与罗家结下不解之仇,后降唐,但最终为罗家后人所杀。
历史原型:
原为窦建德、刘黑闼部将,骁勇善战,及窦、刘败亡,定方归乡里。贞观初年,苏定方被唐廷重新启用,随同李靖奇袭东突厥颉利可汗。高宗初年,苏定方随程咬金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屡献良策,但不为咬金采纳,唐军终无功而反。次年,朝廷以苏定方为统帅,再征贺鲁。唐军大破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贺鲁,定方被封为邢国公。后西域三国反,定方又率军平定。
高宗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以六十九岁高龄统军征百济,连败百济、日本军,擒百济王及其太子。定方前后免三国(东突厥、西突厥、百济),皆生擒其主,为唐长胜将军。乾封二年(667年)病死,寿七十六。
评论:又是一个被演义歪曲的伟大人物。
*
靠山王杨林
演义:
隋炀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条好汉,总管隋朝兵权,为人正直无私,虽然很赏识秦琼等英雄,但对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势,最后被罗成用回马枪刺死。
历史原型:
名杨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受封卫王。自幼被杨坚之妻独孤氏收养,因此倍受文帝宠爱。曾三次率隋军北伐,大败突厥沙钵略可汗,威震塞北。杨爽仪容俊美,举止有度,名声甚好。
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杨爽病,文帝派巫师为其驱鬼,不料鬼没赶走,巫师倒被吓死,当夜杨爽病死,年二十五。
评论:如果杨爽不被庸医所害,他是否真能成为隋的柱石呢?
*
杨义臣
演义:
杨林的弟弟,曾摆下一个八面金锁阵,后被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四猛八大锤所破,他自己自杀身亡。
历史原型:
本姓尉迟,因父亲与突厥力战阵亡,赐姓杨,养于宫中。年长后,善骑射,有将才,曾数次大破突厥军。炀帝继位,汉王杨谅叛乱,杨义臣以少胜多,败叛将乔钟葵。后炀帝三次征高丽,义臣均随军出征,多立战功,曾一日七捷。
适逢天下大乱,杨义臣四处征战,先后平定向海公、高士达等反王。但其赫赫威名为炀帝所忌惮,被招回朝中,不久病死。
评论:他倒和杨林有几分相似。
*
裴元庆
演义:
隋唐第三条好汉,其姐嫁于程咬金。手使两把大锤,勇猛异常,四明山一战,十八路反王无数兵将,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锤。后中隋将新文礼之计,于山谷中被烧死。
历史原型:
名裴行俨,隋将裴仁基之子,骁勇善战。裴仁基讨伐瓦岗寨,虽累有胜利,但屡遭监军陷害。于是裴仁基父子杀隋监军,率众归瓦岗寨。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裴仁基献计分兵偷袭洛阳,但不被李密所纳。后李密战败,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于裴行俨,待其父子甚厚。
裴行俨每有征战,所向披靡,号“万人敌”,王世充惮其威名,颇加防范。裴仁基知其意,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密谋行刺王世充。事泄,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杀。
评价:确为一员猛将,可惜未逢明主。
*
单雄信
演义:
山东二贤庄庄主,先为瓦岗寨大将,后归顺王世充,为其驸马。因兄长被李渊误杀,誓死不降唐,最终被唐军处死。
历史原型:
瓦岗寨前寨主翟让的好友,善马上用枪,瓦岗寨军中号为“飞将”。后翟让被李密所杀,单雄信以大局为重,归顺了李密。后李密兵败,单雄信降王世充,为其大将。秦王兵进东都,双方大战,秦王曾一度被洛阳军所围,单雄信举枪刺秦王,幸得唐将尉迟恭所救。及王世充覆灭,虽然李绩等瓦岗寨旧将为其求情,但单雄信仍被处斩。
评价:看来历史上不是单雄信记仇,而是李世民记仇。其人绿林出身,反复无常,颇似吕布的风范。与李世绩交好。却是贪生怕死之辈。因为没有得到太宗宽恕而埋怨李世绩不办事。李世绩割下身上的肉给他陪葬,以全其义
*
王伯当
演义:
外号“勇三郎”,瓦岗寨的神箭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对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
历史原型:
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为李密心腹。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命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败,王伯当亦弃金墉城,与李密相会。李密决定降唐,害怕王伯当离他而去,王伯当表示愿意誓死相随。
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渊重用,决定造反。王伯当苦劝不成,于是决定与李密共存亡。李密袭取桃林县后,欲投部将张善相,途中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王伯当俱死。
评价:王伯当真乃忠义之士也。
*
宇文成都
演义:
隋唐第二条好汉,虽为奸臣宇文化及之子,但行事光明磊落,从不耍奸诈计量,算得上一条好汉。但其家世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最后在与宿敌李元霸的决战中被杀。
历史原型:
宇文化及有二子,名承基、承趾,但与其父一样无用。窦建德击败宇文化及军后,宇文父子一起被杀。
*
罗士信
演义:
隋唐演义中“三猛”之首,力大无穷,是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秦琼的干弟弟,为人头脑简单,浑浑噩噩,但极重情意。
历史原型:
隋末,贼寇王薄等犯山东,隋将张须陀率军击之,罗士信时年十四岁,投军,为须陀所轻。罗士信遂披重甲上马操练,这才得以从军。在随后的战斗中,罗士信一马当先,所向披靡,贼军大败。之后罗士信每杀一敌,必割其鼻,以环穿之,代替首级。张须陀被罗士信的武勇折服,将自己的马奖给了他。之后张须陀、罗士信互相合作,连战连捷。
后张须陀中李密之计,兵败战死,罗士信归顺瓦岗寨。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重伤被俘,被王世充收为部下。王世充初待士信极厚,但后来稍有减少,罗士信不满,于是率部转投李唐,被任命为绛州总管,封郯国公,率军对抗王世充。
罗士信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赏罚分明,治军极严,在谋略方面也并不是一窍不通,曾设计智取洛阳的外围据点千金堡。洛阳平定后,罗士信为当初提拔自己的老上级裴仁基发丧,葬于邙山以北,并说:“我死后,愿葬于裴将军之旁。”
后随秦王攻刘黑闼,得一城,先是唐将王君廓守,刘黑闼军猛攻,王君廓不敌,罗士信自请入城代替王君廓。入城后,敌军攻打更急,四面围困,断绝了唐援军。最终城破,罗士信被俘,刘黑闼欲说降罗士信,士信不从,遂被杀,年二十八。秦王闻罗士信死,很是伤感,重金购得其尸,葬于裴仁基墓之侧。
评论:历史上的罗士信决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蛮汉,只可惜死的太早,否则很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将。甚悲壮之义士!
*
史大奈
演义:
原为北平王罗艺的部将,曾在北平摆擂,引起秦琼打擂。后投奔瓦岗寨,武艺平平,有几分蛮力,在《隋唐演义》中是不太重要的小人物。
历史原型:
本突厥人,随处罗可汗入朝,为隋将。李渊起兵太原后,史大奈率部归顺。在与隋将桑显和的战斗中,史大奈率骑兵袭击敌军背部,对战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在唐军攻取长安的过程中也立功不少,被赐姓史。之后随同秦王征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太宗继位后,他成为禁卫军将领,受封窦国公。后病死。
评论:史大奈原来是“国际友人”。
*
王君廓
演义:
瓦岗寨的先锋官,长着一把大胡子,手使大关刀,外号“赛关公”。
历史原型:
出身贫寒,善盗,为祸乡里。隋末天下大乱,王君廓趁机聚众占山为王。他先是设计打败了隋河东丞丁荣,之后隋将宋老生来攻,王君廓不敌,于是利用诈降逃脱。
李渊起兵后,招降王君廓,君廓不应,反投李密。但李密待其不厚,于是王君廓又转投李唐。他随同李世民攻洛阳,曾以十三人破敌军万人,并截断洛阳军粮道(估计王君廓是在王世充后方搞游击战),立功不小,被封为彭国公。据说他在与窦建德军的战斗中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猛可见一斑。
后王君廓镇守幽州,防御突厥。庐江王李瑗谋反,派部下王先接管其军。王君廓不慌不忙设计杀死王先,生擒李瑗,平定了叛乱。
王君廓不守法度,屡被长史玄道以法绳督,于是心生疑虑。不久他被招回朝中,王君廓恐惧不安,于路上杀死驿站官员,逃亡突厥,但中途被乡民所杀。李世民念其旧功,不予追究,引起朝官不满,最终贬王君廓为庶人。
评论:王君廓应该算我介绍的所有好汉中最奸诈的一个了,但出身大盗的他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死于乡民之手。其人奸诈无比,怂恿庐江王瑗造反然后平叛并霸占其家属财产等。
阅读兵贼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