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君行_分节阅读_31_偕君行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偕君行_分节阅读_31(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姐夫……”谢同君叫了人,瞟见后面脸色铁青的张俭,勉强行了一礼:“姐姐。”

“哼!”张俭不客气的冷嗤一声,瞥见一旁的董云,不满的看着她:“你怎么不在家里呆着等偕儿回去,反而随意跟男子外出?”

谢同君不说话,倒是冯寻尴尬的看着妻子,心里发急,狠狠瞪了她一眼:“你又在乱说什么?”

“我乱说?”张俭一张被铅粉涂的雪白的脸乍的生出几分赤色,想起这两日在家中受的委屈,话语间难免口不择言:“本就是她不守妇道,你竟然反过来斥责我?她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值得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维护?上次在家中时你也是……”

“夫人!”冯寻气的身体发颤,他偷偷瞥了董云一眼,本来儒雅的面庞布满尴尬和怒意,显出几分可怖:“你说话时能不能过过脑子?这种话是随便可以说出口的?你把我的脸面置于何地?又把你们张家的脸面置于何地?”

“冯夫人,”看见张俭还要开口,董云心里不屑,担心谢同君再受责难,忍不住接过话头:“今日之事纯属误会一场,夫人要责怪便怪在在我头上吧!”

“先生多虑了。”冯寻生怕得罪了他,笑着作揖:“妇道人家,难免短视,先生切莫放在心里。”

董云敷衍的摆摆手:“罢了!我先告辞了。”

“你还愣着干什么?那野小子都走了,你还不追上去?”瞧见董云扬长而去,张俭心里怒火更甚,忍不住出言讽刺。

“姐夫姐姐告辞。”谢同君勉强行了一礼,毫不留恋的转身离开。

“你这短视妇人!”身后,冯寻训斥张俭的声音不时传入耳中:“你可知什么叫祸从口出?什么人你都能出口讽刺一番,真以为你多了不得?”

“我教训自己的弟妹有何过错?倒是你,那董云不过毛头小子一个,跟你儿子差不多年纪,你还跟他作揖赔礼,你疯了?”

“跟你说不通!我不想跟你多费口舌!”冯寻气的发抖,忍不住拂袖而去。

“你说什么?跟我说不通?我看你不过是嫌弃我人老珠黄,回家搂着你那些狐媚子风流去罢了!我拦得住你么?何必找这些借口来与我争吵……”

谢同君回过头去,恰好看见张俭背着身子大声斥骂冯寻,她声音里不知不觉得带着哽咽,本就人到中年,远远看去,更显身材臃肿。

同样出身没落贵族张家,张媗高贵骄矜,张琮温文有礼,小小年纪却端着一派君子之风,即便是她讨厌的张淮,不可否认也是个胸怀大志之人,真不知道跟他们同父同母张俭怎么会这副样子,像极了市井妇人。

张偕和张绣曾说他大姐为人极为亲切纯善,贤惠有礼,也不知道是在糊弄她还是在生活的磨砺之下,这位曾经纯善的少女变成了如今的尖刻妇人,像是身上带刺,逮谁都要狠刺一番。

听她抱怨的话语和草木皆兵的敏感,估计冯寻待她也并不怎么上心,即便奉她为当家主母,家里也或许是妻妾成群,是不是因为如此,经年累月之下,才让张俭变成这副样子呢?

谢同君一个冷颤,忽然生出一种兔死狐悲之感,她下意识放下心中种种猜测,实在不敢再继续深入探究。

作者有话要说:为何荧惑守心预示帝王有灾,江山不稳?

荧惑守心典故:

《汉书·翟方进传》节选:为相九岁,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寻奏记言:“应变之权,君侯所自明。往者数白,三光垂象,变动见端,山川水泉,反理视(示)患,民人讹谣,斥事感名。三者既效,可为寒心。今提扬眉,矢贯中,狼奋角,弓且张,金历库,土逆度,辅湛(沈)没,火守舍,万岁之期,近慎朝暮。上无恻怛济世之功,下无推让避贤之效,欲当大位,为具臣以全身,难矣!大责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阖府三百余人,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凶。”

上面是节选,然后把原文相关内容简单翻译过来:汉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荧惑守心,时翟方进为丞相,成帝下诏责问:“丞相登位十年以来,各地灾害并起,百姓挨饿,疾疫流行,怎么不想想办法拯救?这是辅助皇帝之道吗?”翟方进见诏当天便即自杀,汉成帝稍后便暴死在了赵氏姐妹的怀抱之中。

关于“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

此典故出自魏史:公元534年夏,荧惑入南斗。时谚称:“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70多岁的梁武帝只好光着脚丫到金銮殿下跑了一圈。不料这异象却应在北魏身上——北魏孝武帝被高欢逼得西走关中,又被宇文泰毒酒药死。北魏从此分裂为东、西魏,又很快被北齐、北周代替。梁武帝只好不服气地说“虏亦应天象邪”意思是连上天都不承认他是皇帝。

ps:这是蠢作者文里“荧惑守心”的来历。本文毕竟是架空,请看文的小伙伴们多多担待哈~~

注:“荧惑”指火星

☆、冬至

徐坚派遣四十万大军前往梁郡剿灭新崇军的同时,没过几天,他又听从朝中大臣建议,前往宗庙进行祭祀,以此来破除百姓流言,同时他还斋戒十五日,沐浴除服,焚香祭拜,祈求上天福泽,为前线将士祈祝。

一时间,朝廷破釜军士气大涨,百姓纷纷赞颂天子德行,谣言渐渐消弭无踪。

在人为操作下,徐坚此举被大肆传送,各地从前备受百姓拥戴的绿林军大大受挫,不少规模小的军队甚至因此次事件而屡屡出现逃兵,绿林军的规模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十一月,谢歆的讯报再次被送到谢同君手上。

新崇军由于势头太猛,终招致朝廷忌惮,被四十万大军消灭殆尽,其首领人物被鞭尸挞骨,家里宗族皆被徐坚下令斩杀,甚至掘出人家祖坟,对那几个领头人物的祖宗挫骨扬灰。

除去张淮所在的封妻赤炎军发展势头大好,天高皇帝远的河下异军突起,一只叫做伐徐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这种舆论往天子一边倒的情况下,短短两个多月便招揽上千人,形成一支颇具规模的小型军队。

这支军队的首领名叫子还,他打着诛除暴戾徐朝的旗号,在河下一带休养生息,不像那些有了些许成就就尾巴翘上天的绿林军,伐徐军日日操练军队,闲时便大肆收购粮食,不仅没有抢夺百姓钱粮,反而接济当地困难住户。

伐徐军在河下民心大涨,就像个土皇帝,当地百姓甚至只知子还而不知天子,纷纷尊称子还为太帝。谢同君翻阅古籍,终于找到了“太帝”一词。太帝原姓姬,乃黄帝之孙,少昊之子,十五岁时就因辅助颛顼帝有功而被封为高辛,三十岁时便代替颛顼为帝,他在位七十年,天下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是为一代仁帝。

谢同君放下手中绢帛,不禁被这位“太帝”子还深深的折服。

她有预感,这位太帝子还必定会成为他们的一个劲敌,他懂得收买民心,韬光养晦,甚至现在就已经开始大量囤积粮食。行军打仗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来不只是说说而已,它在一支军队的获胜中起着十分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偕君行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