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终青筠谢绝了,他有一枚白玉簪可抵价,卫淅显然也意料到他需有财物谋生,难以想象一介武夫,却有如此细致的心思。
五年后。
拆开封口的麻布,罐中花青色深郁,用手指轻蹭,沾染于指尖,举起一看色泽清澈明亮。
用小勺挖入木盒,抚平,盒盖。
盒子简洁平滑,上贴纸条,写有清秀二字“花青”。
如当年在成都那般,青筠的丹青料卖得很好,尤其藤黄,花青,往往供不及求。
礼成港的热闹繁华,不亚于中国的明州港,此地亦有许多明州商人。
来自中国的海商,热衷收购高丽的药材,笔墨纸扇,价廉物美,运往中国,获利数倍。
青筠的丹青料,在当地颇有名气,不过制作的数量很少,尽数被当地画师高价收购,并不远销。
即使和中国海商无生意往来,青筠却与他们十分热络,托寄信件往来中国。
鲜有人知道这位富有的中国商人,当年抵达礼成港,一度十分落魄,更无人知晓他的身份。
海船千里迢迢送来一封青筠的信件,火长的小厮亲自送往青筠居所。
青筠拆开信件,信中沈之泊龙飞凤舞写着:“七月中旬,皇帝驾崩,新皇登基,料想汝已有耳闻。值此之际,国朝大赦天下,旧年遭囚禁的宗室子纷纷得释放,已遭杀戮的,亦得平反。弟居异国多年,若欲归国,此时正是大好时候。”
将信收好,负手在院中踱步,思绪着。
心中虽有喜悦,却也有顾虑,他已不信那皇权中心的人有何仁慈可言,也不存侥幸之心。然而新皇帝登基,颇有拨乱反正的意思。杀戮过多,离心离德,又想着收买天下人心罢了。
这些年,青筠时常会想念起华山的雪,黄岳的阴雨,还有东城柳岸的风,及杭州摇曳的十里荷花。他生于斯,长于斯,哪怕并无多少欢愉的记忆,可这些地方有着他心中的执念。
一念起,便再难压制,他未必不能归国,可以扮成高丽商人。
青筠颇有语言天赋,他能说一口极流畅的高丽话,且对高丽习俗了如指掌。
深秋,归国。
搭乘的海船,船主便是当初救助过青筠的中国海商。
手指上的西洋宝石戒指依旧,只是人已不复往昔年轻英气,略有几分颓废慵懒。这五年时光,足以改变很多事,青筠想,五年前的自己和五年后的自己,可谓死后重生。
“夏季顺风,从明州出发,好风至礼成港,最快可五日。”
海商盯着头上摇摆的风帆,若无其事的和青筠交谈。
“若是秋时,从礼成港抵明州呢?”
青筠觉得海风有些大,几乎要卷走他的声音,以致不得不大声问话。
“快可五日,慢则一旬,若遇狂风暴雨数日不休,船迷海道,四旬也未必能抵达。全靠天老爷。”
如此近又如此远,也是隔着这一片海,让青筠在异国得以自由。
因何回来,只因此生还有一位挚友,在大洋彼岸;只因海洋那头,华山绝峰上有着一生的爱恋;只因那日沉船上,一身血迹,拔剑割绳的男子,还时时会回忆到。常想,他即是位皇城司的精锐,武艺高强不说,又精通变装,恐怕还活着吧。
☆、霁青14
明州,高丽使行馆外,车水马龙,那是招待高丽官方使节的地方,说是使节,也不过是些商人,只是销售的商品更为昂贵高级,会由中国官员亲自估价,售卖,并且将货物直送自京城。
青筠落榻在普通的旅舍,他衣着精美,言语举止,皆似高丽商人。
他携带货物,跟随一位仆人。在明州入住后,便去接触牙人,售卖货物,俨然是位寻常可见的异国商人。
高丽的白折扇在国朝卖得极好,一抵港口,便几乎被牙人们一抢而光。
青筠的货物是布匹,他在礼成港多年,自然知道什么货物运往中国好卖,但他不想引人注目。
在旅舍居住数日,等候沈之泊。
仆人是位童子,青筠唤他:海棠,不过十三四岁,籍贯高丽,青筠待他极好,仆随主性,也是个寡言谨慎的人。
叮嘱海棠在旅舍柜台多加留心,等候一位乌衣男子,雍容华贵,随从二三童子。
当沈之泊问旅舍主人青筠的花名,海棠便走过来,恭谨行礼,海棠能说点汉语,将沈之泊领往旅舍客房。
阅读霁青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