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次序
俗话说,“久病成医”。我对糖尿病从毫无概念,到由表及里,深度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在血糖或高或低的跌宕中,我从自己的身上发现了一条规律,那就是:饮食的次序对血糖有着明显的影响。
也许,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对血糖升高的敏感点不尽相同,我的敏感点在眼睛上。
当血糖升高的时候,我首先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在眼睛,先是感到眼珠涨,继而像是里边有了什么东西,发涩,还怕光;当血糖恢复到正常值的刹那间,我似乎听到膨胀的血管回落到原状时瘪下去的声音。(因不想连载全部,有删节,此处见原书49页。)
专家点评高血糖或低血糖时由于血液渗透压的改变,影响了眼睛晶状体的屈光度,引起视力的变化,表现为看不清物体。而饮食采用先进蔬菜,后进主食的方法能使血糖比较平稳,可以解释为蔬菜含糖量较低,且富有粗纤维,由于粗纤维的包裹作用使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减少,所以进食后血糖比较平稳,不会立刻升高。
我对“胰腺的感觉”
2型糖尿病主要指胰腺的工作状况与工作效率,它不能像常人那样释放出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食物中的糖分,只是部分地工作。胰腺作为生理机体的一部分是否也有着自身的活动规律?〃饱满〃与〃倦怠〃?
许多迹象表明,某些时间段里,胰腺是可以释放出较多的胰岛素,某些时间段里只能释放出较少或者不释放胰岛素。
比如早晨,餐前如果不服用药物,就是喝一袋奶,血糖也会升高,可到了中午,喝一袋奶,吃一个鸡蛋,即使不服用药物,血糖也不会升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做过实验,早饭往后推迟,分别是7、8、9、10点,在这些时间段里,只要吃东西,眼睛都发涩,血糖都升高,如果11点之后开始吃同样量的饭,眼睛便不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否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在一天中,如果在11点以前控制好了血糖,那么一天的血糖将不会有太大的浮动?
再比如晚餐,我感觉在这一时间段里,胰腺的工作状态比较好,能够释放出一定的胰岛素来分解食物中的糖分。
自从得出这样的规律,我便以此来调节自己的饮食,严格控制早餐,力争一天血糖的平稳。
这是否只是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个别现象?
专家点评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与血糖水平是同步的,所以即使摄入过多的糖也不至于导致血糖升高。而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b细胞胰岛素分泌减少,有的人即使正常饮食也会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早晨由于拮抗胰岛素激素(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多和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往往不进食血糖也会升高,表现为空腹高血糖,当然进食后血糖会更高。至于作者11点进食血糖控制得比较好,血糖波动较小可能是个别现象,不太好解释。我们还是提倡少量多餐,因为早晨不吃饭营养摄入不足,下餐会相对摄入过多,不利于血糖控制。
txt小说上传分享
胰腺也需要各种营养
胰腺是需要营养的。
得出这个结论,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001年的秋天,爱人从新疆带来了一大包馕饼,一个馕饼有草帽那么大,整整十八张。
馕饼是新疆的特产,是一种发面饼,先把面发好,撒上盐、作料,沾着油弄成饼状,然后贴在炉壁上烤。刚出炉的馕饼,金灿灿、芳香扑鼻,咬一口,酥香。馕饼易保存,放上几个月也不变质。
那一年,我的血糖浮动比较大,眼睛看东西有时都有点模糊了,从小腿到脚,大热天也是凉的,睡觉的时候腿上也需要盖东西,两腿酸楚无力,体重下降,就是吃根黄瓜、吃个西红柿,眼睛也会难受,每顿饭都靠药物维持。饥饿如狼,看到能吃的东西,目光就拔不开了。常常不知不觉就摸进了厨房,把食物放进嘴里,爱人总是一声喊:“不许动〃当然,也有她发现不了的时候,结果就可想而知。
爱人把馕饼掰成拇指大的碎块,我过一会吃一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把十几张馕饼就这样吃光了。觉得身上比以前有劲了,还重了几斤。
最明显的改观是,再吃同等量的饭、服用同等量的药,眼睛的感觉减轻了,似乎胰腺释放的胰岛素比以前多了。
专家点评糖尿病患者饮食讲究多次饮食,即把一天计算所需的热量分为三次以上,最好是六次,这样每次摄入的热量较少,血糖就不会波动太大,胰岛的负担也就小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我忽然意识到,胰腺既然是机体的一部分,是不是也需要营养?一个长期偏食、主食摄取量极少的人,是否也影响到胰腺的发育?
营养不良的胰腺,释放的胰岛素是否也必然有限?
有了这种意识,我开始试探着、逐渐每天加一点面食,吃各种副食品、水果等,当然是一定量的,甚至也喝称之为液体面包的啤酒。
。。。。
胰腺好按摩
胰腺好按摩。得出这个结论也纯
阅读让"胰岛"动起来:我是这样战胜糖尿病的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