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他闭嘴,元绍索性往下出溜了一截,仰面躺在枕上。就在凌玉城再次为炕桌上的砚台提心吊胆时,元绍翻了个身面对着他,一肘支起脑袋淡淡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丁零、渤海两族,再加上更东边的海西野人,要不是大军这么镇着,一年一趟的恩威并施,早就反了天了。就是这样还时不时地闹出事儿来——相比而言,亲耕这种玩意儿,纯粹是演一场戏,还只有那么几个平时自己也不种地的人看到,也值得劳动朕?有这功夫,朕还不如在御花园里开一块田出来,有空带着朗儿种种地!”
凌玉城一边听一边强忍着笑意。元绍其人最讨厌演戏,特别是毫无必要的演戏。如果是传统必须的——比如正旦、冬至的大典,或者每年的头鱼祭头鹅祭,他还肯委屈自己粉墨登场,新添出来的就恕不奉陪了。而像亲耕礼这种农耕民族特有的仪式,在元绍看来,就是属于没必要勉强自己的……
但是就像元绍打一生下来,就觉得吃奶酪、住帐篷、把几百斤重的鱼吊在树上祭祀祖先是天经地义的事,凌玉城也觉得,开春了不办个亲耕礼,总好像啥事儿没做似的……
就是他当年管军不管民,在剑门关的时候,每到开春还要安排士兵上街维持秩序,让知州/县令/不管是谁总之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上街赶春牛呢。天晓得,哪次牛惊了不是他的兵负责收场,还不能把牛射杀了事。于是每年都要出几个徒手扳牛角的大力士……
手里的折子一合,凌玉城越发挺直了一点脊背,正色看向元绍:“陛下……”
“嗯?”
“陛下就算自己不想上场,好歹也指个人来顶缸吧?”
“……”
“陛下!”
“好吧好吧,朕知道。可以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什么的……”元绍无聊地摊了摊手。就当给凌玉城一个面子好了,不然再听他分析出一百八十条理由来,今天晚上可就泡汤了……
说到底,铁勒族占了这中原大地也百八十年了,适当给夏人一点盼头,表示皇帝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并不是坏事。比起放羊,还是种地养活的人更多些,收成好了他这个皇帝说话的底气也更足,不是么?
不过,答应他是一件事,自己为这事儿爬起来批复又是一件事。元绍在枕上辗转片刻,索性决定一事不烦二主:
“那就让礼部随便派个人来行礼好了。你代朕批一下,明儿就把折子发回去。”
“臣——”
“难道还要朕为这几个字起来一趟?”
过去的两年多,凌玉城已经帮忙写了无数次摘要和处理意见,却从来没有在奏折上落过笔。冷不防得到这个指示,他一时并没有动笔,而是扭转了头,一声不响地盯着元绍。
元绍也毫不示弱地盯着他看。两个人大眼瞪小眼,顶牛一样瞪着对方,简直是要比谁的定力更强一般。僵持半天元绍才叹了口气,手肘一松,上半身重重地倒回枕头上:
“好啦,你写完,拿过来给朕签个名就是了。这么点小事也值当你这样……”底下还有几句越发低声的嘟囔,诸如“前朝还有太监什么的负责批奏折,你还是朕的皇后都不敢了……”
凌玉城决定当作没听见。
在心里碎碎念着“这种小事跟他认真不值得”,凌玉城快手快脚地把批复完的奏折捧了过去。不出意料的,元绍并没有立刻签名,而是读完了出自他手的短短两行字之后,眯起眼睛,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他。
……难道后悔了?
可批奏折这活儿,也不是他自己要**的呀!
凌玉城僵立床前,被元绍看得越来越发毛,已经开始掂量万一元绍真后悔了要怎么应对。空白奏折御驾这里还是有的,仿造笔迹的人才手下也有几个,就是长久不做活了手有点生,不知道能不能顺利糊弄过去。其实这都不是关键,但凡元绍肯抬手一切都好商量,元绍不肯……
阅读魔王和魔王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