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居地标示明白,北蛮的进军线路就再清楚不过。凌玉城扬手之下,一把红色棋子泼泼洒洒地落了下来,给原来黑棋聚集的地方添上一抹惊心动魄的血色。
雪白的宣纸上,黑色棋子被一片片抹消,红色渐渐蔓延。而代表奚王大军的蓝棋就被红色棋子引带着,兜兜转转绕了好几个圈子,向西北方向渐行渐远。
正面一大片地盘就此被空了出来,正好方便北蛮主力长驱直入,扑奔御营。
战局推演到这个程度,哪怕再不懂军务的新手,也可以看出奚王是哪里犯了错误。
从御营里分出来的黄色棋子,则在众目睽睽之下,连续吃掉几支分散开来的小股敌人,最后咬住了北蛮大军的脊梁。
让整个推演尘埃落定的,是元绍由衷的一声长叹:
“给北蛮人耍成这样……唉,让朕怎么放心把鹰扬卫交给你?”
陛下你骗人!你刚刚说了不怪罪我的!
奚王欲哭无泪。
作者有话要说:小凌:笨蛋,哭不出来你上道具啊!
奚王:你当我是笨蛋啊?香料很贵的……而且这么近的地方上道具陛下会闻不到咩?
第156章愁云惨淡万里凝
北凉军制与虞夏不同。就是在北凉,关内各军和关外各军,军制也是大不相同。
这要是虞夏,二十万大军被敌人带着兜圈子,让敌军主力直扑御驾所在,统军大帅便是能活着回来,也绝对是革职下狱没商量。
运气好的问一个丧师辱国之罪,罢官流放了事;运气差的,少不得追究他是否与敌国沟通,是否有谋逆之举。这就至少要牵连军中上上下下至少一半的高阶将领,以及朝堂上不知多少高官勋贵。皇帝的怒火,绝不是砍掉三五个人头、更换十个八个职位可以消弭的。
就算没打败仗,当年凌玉城执掌北疆,三十万大军俯首听命,还不是说拿了就拿了,说下了死牢就下了死牢?
这种程度的掌控,北凉皇帝却是拍马也做不到的。昔日国丈纳木岩兵败剑门关,三万大军一朝尽丧,元绍虽然把他革职下狱,过几个月还是不得不放了出来--等事情淡了还得给个官职安抚。时至今日,纳木岩在朝中,仍然算是一等一的高官。
更让元绍不忿的是,他哪怕革了纳木岩的职,新的虎贲将军,还是得从他们那一族的族人当中选择!
会出现这种天差地远的区别,乃是两国的军队从根子上就不一样。
虞夏军队由军户中征发,自参军的一刻起,穿着国家发的军袄战袍,吃着国家发的军饷,骑着国家统一调拨的战马,拿着国家统一调拨的器械刀枪,万一战死,自有国库拨钱粮抚恤家人。而北凉呢?
除了少数职业军人由国家供养,大多数战士还是保持着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习惯。大战一起--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去别国打草谷--大伙儿翻出铠甲、牵出坐骑,以家庭、部族为单位呼啦啦聚集起来,如百川归海一般,顷刻间就是一支十万几十万的大军。赢了一起分东西,输了……输了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这样的成军方式,除了本族子弟外,又怎么是随便空降一个人就能指挥得动的?
凭着皇帝的身份,更凭着直接掌控的地域和赋税,元绍对于皇室直属的几支军队,倒还能基本上如臂使指--这些军队本来也就是皇室供养。像羽林卫、虎贲卫这样主要由同族人构成的军队,就要多少给族长一些面子。
元绍是借了纳木岩兵败的东风才把虎贲卫的军权差的七七八八,一点点收回手里。至于羽林卫,他是把哥舒夜从小养大。
所以,即便元绍说了“朕怎么放心把鹰扬卫交给你”,他还是没法立刻□□的。至少,他不能简单粗暴地把鹰扬将军的头衔从奚王脑袋上摘下来……
阅读魔王和魔王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