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有人捧了个袋子进来。碗口粗,三尺多长,里面的东西差不多都倒空了,瘪瘪的只剩了个底。凌玉城看着小家伙解开袋口的绳子,努力折腾了半晌,还洒了一大半在桌子上,然后就从碗里舀了满满一大勺淡黄色的细细粉末,一口塞进嘴里。
“呜……咳、咳!”
被呛得眼泪汪汪,小家伙趴在桌沿上咳了半天,抢了一碗奶茶灌下喉咙,才抹着眼睛抬起头来:“师父,这是什么……又**又呛味道又怪……”他差点噎死了好吗!
作者有话要说:戚继光版行军口粮:
一常日,每一名各将米二升,炒黄包裹,一升研为细末,
一升另包;麦面二升,一升用香油作煤,一升蒸熟,六合用好
烧酒浸,晒**,再浸,以不入为度,研为面,另包;四合用盐
醋晒浸,以不入为度,晒研为末,另包。
第159章渴咽寒毡饥餐雪
凌玉城说是炒米炒面,那还真就是炒米炒面。
按制,随扈出塞,一路人吃马嚼都由当地供给。但这说的只是日常用度,非日常的,比如烈酒药品,比如大将的战马不但要吃细料还得拌个鸡蛋,比如开小灶用的素菜,这些都还是各军自备。而紧急情况下携带的**粮,就在“各军自备”的范畴里。
凌玉城出战的命令下得急,头天下令,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出征。是以各军带的都是具有本部特色的战备**粮,比如奚族的三支队伍,一个皮囊装酒,一个褡裢装肉**,而玄甲卫麾下,一贯携带的都是炒米炒面。
那个平纹粗布缝制的袋子里,两升大米,两升麦面,全部预先炒熟。大米一升磨成米粉,一升单独包成一包;麦面则是一升用香油拌过蒸熟,另外一升,六合用好烧酒反复浸?*?*,四合用盐醋浸?*?*,都研成粉末,紧紧包裹。
这么一个袋子,就是整整七天的口粮。行军途中,一把炒米粉一把炒面粉掺着吃,恰好又有味儿又能顶饥当饱--有油有盐有醋有烧酒,既不容易坏,吃了身上又有力气。行军口粮平时三个月更换一次,像关外天寒地冻,哪怕放个半年,都可以放心食用。
唯一的问题,就是实在不太好下口。
毫无防备的小皇子,就被这么一碗味道怪异的**粉呛了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哎,炒面不是这样吃的的……”元绍袖手旁观,看小儿子咳了半天,才把碗挪到自己面前,倒下去大半碗热水,用勺子细细搅成一碗糊糊。而后往自己碗里倒了大半,给小家伙只剩了大概两勺的量,才开始细细品尝。味道的确有些怪异,不过行军途中也计较不了这么多,总算可以塞进喉咙了不是么?。
小十一的忍耐力可远远比不上父皇。刚刚六岁的小男孩儿,在烧酒、油、盐、醋的混合攻击下挣扎了半天,才把这点儿糊糊填巴下去。跟着就眨巴眨巴地看着凌玉城,那小嘴噘得,挂个粮袋绝对不是问题:
“师父,你们就吃这个啊……有肉没有……”
“有啊!”
塞外就是这点好,肉**那是永远不缺的。一袋炒米炒面管了七天的饱,还有三天,吃的就是从奚族民众那里紧急征来的肉**--手指粗,一巴掌长,黑魆魆的肉**放在桌上,小十一好奇地抓了一根,连啃两下,半条肉丝都没有啃下来。
元绍摇头叹笑。这肉**算得上马背民族的特色食物了,气候合适的时候宰了牲畜,挑腱子肉一条条撕开风**,富庶的部族事先会抹些盐水,贫穷的只好风**罢了,口味也各不相同。长途行军的时候,又轻便又顶饿,只不过吃起来艰难的程度绝不在炒米炒面之下--
“哎呀,别硬啃!”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
阅读魔王和魔王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