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圈又是红的,正垂目轻抚手中的剑。
这是公孙钤曾经一度看到腻味的情景。如今突然上演,惊鸿一瞥间,仿若久别重逢。
他们觉得,你离开我,是件好事呢。那人对着剑轻声说。
.
原来,放不下的,仍然没放下。
但只要王上尽了为君之责,他的心事,其实有谁在乎。
二、
1.
公孙钤再找到借口去偏殿,是遖宿使臣来访之后。
那日立在水畔的身影仍然萦绕心头。
他当时百感交集,一时出神,忘了回避。王上一转身就看到他,起初一怔,继而缓缓眨了眨眼。
那表情分明就是,你又来说教了。
公孙钤赶忙躬身行礼,转身离开。
回去的路上回忆了一下自己迂回向王上表达“不管心情有多糟请你先振作起来办正事”的次数。
数不过来。
还在御花园里跪了一次。
有点心虚。
于是禀告遖宿遣使来访之事时,他问王上要不要亲自一去。
偏殿里没有众臣,王上已经毫不遮掩地恢复了心不在焉的样子。
却记着问,你觉得遖宿值得结交?
公孙钤说,臣不知,臣只是觉得王上可以去散散心。
这次,谈心事的和谈正事的人正好颠倒过来。
王上闭闭眼,婉拒了他。
或许王上觉得,这次的劝导也只是个别有目的的套路罢了。
公孙钤想到这里,不禁郁结。但脑海中无数句辩解之词掠过,听来都像套路。天下文章一大抄,这就是文官家族背书多的坏处。
王上不过三两句话,一敛眸光,就置他于一场无言论辩。而他不战自败。
如今,总算知晓真心之言被人弃之不闻的苦处。
2.
最终在丞相推荐下,公孙钤接了旨出使遖宿。
王上还命他与丞相拟写建交文书。于是每日不上朝时,他都会去御史台查阅遖宿相关的记载。虽然难找,但聊胜于无。
丞相诸事繁忙,去的次数少些。偶尔一次信手从公孙钤翻过的书堆中捡出一卷,感叹道,这是王上以前的字。
公孙钤见过王上的字。之前去天玑议和时,文书是由丞相拟好,王上抄一遍交给他。字迹端方齐整,沉稳大气,让这篇有意示好的文字,都似乎有了不卑不亢之态。
而丞相手中字迹,是文章夹批,草草写就,总算有几分符合年龄的洒脱肆意。
文章论的是玉衡归附天玑之事。王上写的是,若有强兵,不至于此。
想必下笔之时,还在以裘家为傲吧。
丞相不知是不是也如此想,叹口气,放下书卷。
丞相。公孙钤开口。
嗯?
阅读(刺客列传同人)【钤光】罪己诏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