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_大明天下1-54章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章(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认账,反正明初期皇帝内宫里从不乏朝鲜嫔妃。

刘瑾不疑有他,说道:“除了贺正旦,还带了份朝鲜国主李(忄隆)的亲笔表章,说哀其世子夭亡,悲恸成疾,奏请以国事付其弟李怿,请天朝册封等云云。”

前脚逼人退位,后面就让人亲笔说让位,朝鲜这手玩的绝啊,丁寿幽幽道;“海东之事怕没这么简单。”

“哦,”刘瑾扫了他一眼,“你有什么消息?”

丁寿俯下身,在刘瑾耳边轻声说了来由,刘瑾一下坐起,“此事当真?”

“还需与朝鲜来使对证,想来不会差。”

刘瑾站起身来,来回踱步,“你怎么想的?”

“属下以为朝鲜无论谁为国主都不会悖离大明,不过既有这个把柄,放过实是可惜,不若以此要挟李怿,奉献财物以解内库燃眉之急,至于那张绿水么……”朝鲜后妃只操一次怎么够,丁寿脸带坏笑:“就交由属下看管,您老看如何?”

瞧着丁寿一脸淫笑,刘瑾已知其意,摇头道:“小子,你若是老想着裤裆里那点事儿,咱家可真不放心把担子交给你。”

丁寿欲言,刘瑾挥手止住,“朝鲜的确不敢背明自立,可感恩怀德与心怀怨愤不可同日而语,你的做法太小家子气。恩莫大于复国,若是能帮李(忄隆)复位,他终生必心系大明,莫敢忘恩。”

“至于李怿,”刘瑾冷笑道:“篡位没错,他最大的错误是不该瞒哄皇上,欺骗大明。”

“是,属下见识浅薄,请公公责罚。”丁寿躬身道。

“还有一点,”轻笑一声,刘瑾又道:“朝鲜那穷乡僻壤的,也没什么油水可榨。”

还真是,朝鲜地方不小,物产却不多,明朝赐给朝鲜的赏赐中常有书籍、衣冠等物,单就是赐给朝鲜王妃的珠冠,所用大小珍珠七千多颗,以朝鲜的工艺莫说做不出来,就是做出来朝鲜的国库也得立刻见底。朱元璋最初定下的朝鲜贡品中有金银之物,数量不多,已让朝鲜君臣苦不堪言,幸好朝鲜上边有人,那些太监没白送,朝鲜籍太监尹凤多次谏言,才将金银从贡单中裁撤。

“那下步该如何……”丁寿问道。

“明日万岁爷干清宫召对,议朝鲜之事,在这之前,把这事落实了。”刘瑾靠在榻上重新闭目道。

************

礼部会同馆有南北两馆,各有东西前后九照厢房,翌日一早,丁寿便带着一队锦衣校尉来拜访朝鲜使节。

“昨日本官有公务在身,失了礼数,今日登门赔罪,还请贵使恕罪。”丁寿满脸笑意,像极了给鸡拜年的黄鼠狼。

“大人言重,小臣惶恐,大人大驾光临,馆驿内蓬荜生辉,请入内奉茶。”李继福执礼甚恭。

两人落座,四名身穿飞鱼服的锦衣校尉在廊下抱刀而立,李继福心中嘀咕,昨日已从熊绣口中得知这位是朝廷新贵,今日一早过来,莫不是索贿。

仆从送上香茗,李继福请茶,丁寿微笑颔首,托起茶碗,用拇食二指揭开碗盖,轻嗅茶香,似乎不经意道:“听闻李大人出身青海李氏,乃朝鲜望族。”

“正是。”说起自家祖宗,李继福颇有得意,“先祖讳之兰公以擅射闻名,敝国太祖爱其勇猛,结为兄弟,辅佐太祖共创基业,遂有青海李氏之基。”

见丁寿只顾用碗盖撩拨漂浮在茶汤中的茶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游。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忽然惊起卧龙愁……”丁寿低声念了几句,“王兄少年便自比卧龙,存凌云壮志,小弟佩服。”

“少年心性,不羁散漫,如今思来实是惭愧。”王守仁淡淡道。

“哈哈……”王廷相大笑道:“王氏门风不媚世俗,不阿权贵,令尊推崇存斋先生心学,尤擅制心,你王阳明若无几分豪迈天性,又怎称得上王氏子弟。”

“啪嗒”,丁寿手中把玩的棋子坠地,仿佛不认识王守仁的盯着他看,“伯安兄就是王阳明!?”

二人错愕的对视一眼,王廷相道:“伯安兄弘治十五年告病归越,于道家第十洞天会稽山阳明洞筑庐读书,遂自号阳明子,丁兄不知么?”

我太tm知道了,王阳明啊,立功、立德、立言,可以和孔子并称的人物,日本维新重臣无一不是心学门徒,号称“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一生俯首拜阳明,那位蒋校长退守孤岛后,为纪念他将台北市郊的山区改名阳明山,这样的人物竟在我身边坐着,这不是白日捡到宝么。

“啊,这个,小弟孤陋寡闻,实在不知。”丁寿错开话题搪塞道:“子衡兄唤我等前来,人已齐聚,不知所为何事?”

王廷相看了眼坐在一边的江彬,道:“就是议一议宣府军功具结的事。”

江彬头一次和几个文官共坐一桌,浑身拘谨,满是不自在,听得是关于自家的事,心又提了起来:“可是又出了波折?”

“倒是没有,军报有宣府巡抚、总兵及镇守中官首肯,考功自是无碍,文书已经批下,无非奖功罚过尔尔,只是万岁关注此事,定要追究延误之罪。”王廷相缓缓道:“兵部此事的确处置失当,贻误军机,罪名可大可小,万岁若不满意,兵部上下难免一番动荡,今日便是商讨如何定罪处置。”

王守仁接口道:“其实黄主事也不是有意拖延,实是宣府有人请托,要他将这事缓缓处置,他乐做顺水人情,的确有些不知轻重,贤弟乃万岁近臣,此番又是由你向皇上进言,若由你上疏皇上必能纳谏,愚兄想向你讨个人情,息事宁人。”

丁寿皱了皱眉,按他的意思把那姓黄的抄家问斩都不为过,奈何眼前二人在文华殿有回护之情,又刚知王守仁竟是历史牛人,心中颇有拉拢之意,但若给了二人面子,怕又会伤了故交之情,转首问道:“三哥,你看这事该怎么办?”

江彬自打听了王守仁的话后就神色不安,听丁寿问话一愣,“啊?什么?哦,只要文书批下,某这里就没什么打紧,一切听小郎的。”

闻言丁寿捶拳道:“既如此……,就定为兵部职方司主事黄昭处事不当,罚俸三月,兵部其余人等引以为戒,二位兄长以为如何?”

这个面子给的够大,王守仁拱手道:“某替兵部同仁谢过了。”

“别急着谢,小弟也有事相求。”丁寿脸带坏笑道:“二位兄长可知小弟将出使朝鲜?”

二人点头,六科办事就在皇城之中,王守仁之父王华又在礼部任职,这事算不得机密。

“那可知其中隐情?”

二人相顾茫然。

丁寿便将朝鲜宫变之事简述一番,开口道:“海东为使,凶险自不待言,历来使朝之人不为中官便是进士出身,小弟身为武职,怕引起朝鲜警觉,欲奏请一人为正使,二位兄长可有暇海东一行?”

“愚兄少年时曾随家严领略边塞风光,辽东风情却无缘得见,难得有此机缘,怎能错过。”王守仁笑道。

王廷相皱眉,“伯安,你身患吐血疾未愈,岂能耐辽东苦寒,这番机缘还是让给我吧。”

二人不计风险,勇于任事,丁寿暗自钦佩,劝解道:“伯安兄既然痼疾在身,此番便劳烦子衡兄吧。”

王守仁还要开言,丁寿道:“兄长放心,小弟这不安分的性子,保不齐还要出使西域,到时再劳您大驾,如何?”

几人大笑,大事议定,丁寿欲与王廷相重开战局,江彬神色不宁,开言道:“小郎,既然兵部文书已下,某就即刻赶回宣府,不在京师耽搁了。”

丁寿取笑道:“怎么三哥,想念家中那娇滴滴的小娘子了?”

“休要说笑,”江彬神色郑重道:“听你所言,此番出使吉凶难卜,待某复命后便赶来助你一臂之力。”

丁寿感动道:“多谢三哥挂念,你军职在身,多有不便,朝鲜毕竟为大明藩属,不敢为难天使,好意心领了。”

江彬点点头,“有机会回家中一趟,家里人对你多有挂念。”

苦笑点头,丁寿心道我倒是想,如今大哥还没找到,哪有脸回去,他早已交待锦衣卫十四千户所,画影图形寻找丁鹤,怎料丁鹤如泥牛入海,踪影全无。

送走江彬,几人重新落座,王守仁观二人对战,突然开口道:“贤弟,你因何故入的东厂?”

丁寿专心棋局,随口道:“一饭之恩。”

“哦?愿闻其详。”王廷相走了一步棋道。

这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丁寿遂将如何与刘瑾相遇,到京师还债,请刘瑾寻兄等进入东厂的事交待了一番。

二王对视一眼,王廷相道:“愚兄有一言相劝。”

见他说得郑重,丁寿笑道:“兄长但讲无妨。”

“自古以来权阉奸宦无有下场,党附者也多难保全首尾,贤弟允文允武,乃栋梁之才,何必屈膝阉宦之下。”

见二人目光炯炯,丁寿坐直了身子,道:“莫说刘公公对我有知遇之恩,就是朝中诸公皆视我为佞幸小人,不托庇东厂,小弟往何处去?”

“朝中诸公并非量狭之人,有家父说和,必能捐弃前嫌,届时贤弟内有皇上信重,外有诸位大人扶持,正如你文中所说: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王守仁劝道。

“小弟奇怪,二位兄长何以对我青眼相加。”

二人相顾一笑,王廷相道:“文以言志,我二人深信能作出《少年中国说》之人必为我辈同道,我三人携手定能为黎民百姓,为大明江山作出一番与天不老,与国无疆的千秋功业。”

可惜那文章是抄来的,看着棋盘上红黑两色棋子,丁寿心中翻滚,看得出来二人诚心相劝,他一直担心头上被扣上阉党帽子,如能就此摘掉自是最好,可若是就此投入文官阵营么……,想着一年来刘瑾一路提携点拨,屡次交予重任,反观深宫内的朱厚照只作橡皮图章的不甘,如今困在诏狱内翁泰北的无人问津,老迈昏庸的朝中大臣彼此勾心斗角……

“小弟请问,若是不答应,子衡兄可还会随我海东一行?”

“海东之行乃是王事,无论如何回复,愚兄都会陪你走一遭。”王廷相郑重答道。

“既如此,小弟辜负二位兄长美意了。”既然都是做小弟,为何不跟一个肯信你、肯重你、肯罩你的老大,虽说这老大如今实力欠了点,结果胜负如何,呵呵,二爷还真不看好朝中那几位。

阅读大明天下1-54章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