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问他如何该,他却道不能改。
这是没心没肺傻大胆儿,还是说读书毒读傻了,真以为这是一个唯文蕴至上的处境?
刘统勋却着神去打量了和珅。
可奈何自己如今年事已高,眼神不大好使,打量不出个所以然来,只隐约瞧着长得怪俊秀,确像个读书人的模样。
乾隆眉毛一挑,眼底就显现了一丝笑意来,看着和珅继续问道:“你说的是普通文人的看法。可若你为这南书房的编修,你修是不修?”
听他这么说,和珅已知自己是猜对了。
便更无紧张可言:“站在文人的位置上,奴才认为是‘修不得’。若站在编修的位置上,奴才则觉得是为‘不必修’——别的不提,单说此诗是由北宋年间流传下来的,并不存在任何影射当朝朝政的可能。若反过来去着意修改,倒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无意也成有意了。”
“说的不错。”乾隆这才露了笑,看向一侧的翰林们道:“听听人家是怎么说的。连侍卫也不如,枉亏你们还拿着翰林的俸禄,脸红不脸红?”
……
和珅得了乾隆一阵夸赞之后,由南书房中行出,面上不显忧也不露喜,唯独长舒了一口气出来。
他方才一派平静的表现之下,实则内心从未停止过忐忑。
因为他明白,方才他的回答若稍有偏差,只怕如今是个御前侍卫,一辈子也只能做个御前侍卫了。
皇上方才之举,显是在试探考验于他。
虽然突然而又惊险,但无疑是好事。
皇上愿意考验他,他才能有机会证明自己。
只是,皇上如此地绕圈子,绝不是真的只为单单地考验他。
皇上自有皇上的深意——
而他正是揣摩到了这层深意,故而才能通过了这场‘心血来潮’的考验。
他做事向来不求侥幸,而是一层层缜密的推测。
如果他没有料错的话,皇上今日在南书房中因翰林们擅自修改王安石之作而重加训斥一事,很快便会传开。
事实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
一日的时间,消息不光是在宫中传开了来,就连咸安宫官学里都在讨论此事。
很快,便又蔓延到了宫外。
文人们一致唾骂翰林们枉为文人,黑白不分。
流传更多的当然还是对乾隆的褒美之词。
冯霁雯傍晚时分也听说了此事。
除此之外,还得知了今日和珅在南书房中的表现。
这都是小茶从刘全那里听来转述给她的。
气还未消的冯霁雯撇了撇嘴。
说破天不过就是一首诗罢了,忽然被煽动的这
阅读金夫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