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池说:“我想陪在你身边,我想和你去看星星看月亮,看展馆里的名画,在下午趴在桌子上看你敲代码……还要冷眼看别人的指点,一个一个骂回去。”
“你都那么好了,怎么还要怕人呢?他们都该怕你。”
“我看见你的时候就想对你好。”
这真是朴实又动人的情话,除了江池的评价太过刺人。
蒋之晖无可奈何地笑了一声,他说:“谢谢。”
江池接了下去:“只是你不需要?”
蒋之晖叹气:“嗯,只是我不需要。”
“可你和我在一起很高兴,你在酒吧里不会喝闷酒了,也会笑。”江池终于困惑地问,“这不好吗?为什么要拒绝我陪着你,我甚至都向你承诺了不会干扰你……”
“我当然也喜欢令人心情愉悦的事物和人,包括你。”蒋之晖反过手捏住江池的手指,搓揉着,“坦诚地讲,我喜欢你,我感谢你。”
“但在蓝叉子的任何一点愉悦都是要背负罪恶感的,偶尔的我可以,但长久的,我背负不动,也承担不起后果。”蒋之晖说,“我们两个不一样,你可以面对的我不可以,就这么简单。”
“哦,这样。”江池这么说,但蒋之晖知道他并不明白。人间没有感同身受,尤其对于痛苦。
不过也没关系,蒋之晖盯着江池的唇珠想,即使曾经进入过的身体,也不意味着灵魂能够互相兼容。
蒋之晖带江池去了他家。
单身公寓,意味着只有一张床。
江池问他什么意思,蒋之晖握住他的腰,把他压倒在床上。
床很软,天花上的灯有些刺眼。
这个男人轻轻捂着他的眼,另一手在解他的腰带。这个不爱他的人恬不知耻地问:“可以吧?”
****
骆译提前结束了自己的海滨之旅,买回程票的时候突然动了怪念头,机票上的终点就变成了他和蒋之晖的老家。
但他也没想回家。
他和父母早就形成了默契,他会在春节回家,每年仅此一次。而为了这一次,他和父母都要至少提前半个月开始做心理准备,好让他们三个人能正常的,不会触怒彼此的相处一天,即使这样也免不了尴尬。现在他就这么回去,不是给所有人找不痛快吗?
他又不是要来找事的。
他只是……他想回来看看,这是怎么样一个地方,长出了怎么样一个自己,又长出了怎么样一个他。
第十七章
s城秋天来的太早,红叶黄叶都铺了满街。小城的街道没有人时时刻刻去清扫,荒芜着,却也显露出别样的趣味。
骆译在酒店闷头睡过了整个下午,直到夜色垂临时候才爬起来。
错过了一顿午饭和一顿晚饭,早已经饿得饥肠辘辘,骆译对着镜子略微捯饬了一下,看着能出门见人了,就匆匆忙忙打了车直奔小吃街。
小吃街也不叫小吃街,原本是叫云寺街,只是因为挨着学校,后来小摊贩越来越多,人们也跟着味儿来了,城里东西南北的人都爱往这里来约夜宵,这一带的各种小吃摊也就越发发达,后来那个雅致的本名也没人提起了,来来去去图方便,都喊这里叫小吃街。
骆译在学校后门口下车。
在这儿已经能闻到来自食物的香气,各种混杂在一起,勾勾搭搭地从你鼻端绕过去,挑起你的食欲。再往前走大概二十几米,就能坐在那个小摊上,要一碗劲道的米粉,滴上香油,还可以让老板多加花生碎。
是从前的味道。
上初中的时候,他青春期,仿佛和整个世界有着什么深仇大恨,跟父母怄气,跟老师怄气,今天才和班里同学闹了脾气,明天又拿油漆刷了人家自行车。蒋之晖从小早熟,做人做事和大人似的,他那时候挺叛逆,还不爱搭理蒋之晖。但蒋之晖就很仗义,看在从小的情分上,整天跟在他身后给他收拾烂摊子。
蒋之晖给他写检讨,平均十天一份,林林总总总写了有十万字。
有时候放学了,蒋之晖还会拉着他从学校后门走,带他来吃米粉。他喜欢吃,但自己一个人来没意思,也就不常来吃。反而是蒋之晖总会顾着他的小心思,时不时的就主动陪他来吃。
高一的时候,他和蒋之晖还会来吃,往往是九点十点,在家把烦人的数学和物理做完以后,约出去搓一顿,回家面对更烦人的语文和英语。
他在高二的时候和蒋之晖表白,惨烈地以他的嚎啕大哭收场。那个傍晚过后他们两个再也没有出来吃过了。
后来上大学报道,是他开学比较早。出发的前夜他接到蒋之晖的电话,他们又在一起吃了一次米粉,他记得那次的米粉没有煮到,有一点生,他没吃痛快。
再后来,他自己再也没来过了。
他大一时候和父母出了柜,家里闹得天翻地覆,父母不乐意见到他,他也不乐意回来。无论寒暑,他再也没回来过,当然也再没有机会吃一碗米粉。近几年他春节倒是会回来,就是只待两天,走亲串友向所有人展示家庭和睦的表象都不够,哪里来的美国时间再来吃米粉,偶然动过的念头最终都无疾而终。
他坐在椅子上,拿纸巾小心翼翼地擦干净上一个人在桌面上留下的油点子。老板憨笑着挠挠头,问他:“吃什么呀?我们这儿卖……”
阅读坏掉的三角形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