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先生忠烈,堪表后世!”谢茂给他鼓掌喝彩,又问他身边的大儒鲜伯珍、井桓,“两位也如常先生所想,要留一腔忠义之气于天地后人?”
鲜伯珍脾气比常笃还暴躁两分,只是这些天衣飞石一直礼贤下士,凡事都召了他们三个陈人来商议,听取陈人意见,并没有肆意使用刀兵镇压,他也确确实实在这个临时民部,为本地陈人争取了许多福利,所以,他很珍惜这个入幕的机会,一直憋着没吭声。
现在谢朝的皇帝鼓掌讽刺常笃,还点名问他敢不敢死,他眼皮一翻:“死则死耳,何必多言!”
井桓本心是不想跟谢朝对着干,陈久芳都投降了,人家皇室都归顺了,你蹦跶什么啊?然而,他现在完全被俩老哥们儿给绑架了,就算他再不想死也不能当叛徒,只能闭眼不语,选择默认。
谢茂一挥手,几个侍卫就进来把三位陈朝大儒拉了出去。
“几位先生也随朕出去走一走?”谢茂问另外五位衣飞石的私人幕僚。
他对能办事的大臣一向温和随意,这五个虽然只是衣飞石的私幕,还称不上朝臣,然而年纪上去了,才干本事也有,谢茂就不会把他们当奴婢看待——最起码,这些天有事都得这些人去办呢。
这五个幕僚连忙屈膝应是,心里震惊,这皇帝什么心性啊,热衷亲自看杀人?
哪晓得跟着出了门,三个陈朝大儒都在廊下站着,身上还给披上了来时自己穿的皮毛衣裳。
一个穿着牙白色坐龙蟒袍的英俊汉子走了进来,给皇帝屈膝施礼,自称臣谢范。
——原来是黎王。
几个幕僚就更懵了,这杀三个陈人,还要专门叫黎王来监刑吗?
皇帝含笑叫黎王免礼,恰好银雷捧着手炉出来,黎王很自然地上前帮皇帝拿着手里的袖笼,服侍皇帝把手炉收进袖笼里煨好,这姿态也不显得谄媚,更像是臣兄对帝王的爱戴,问道:“陛下欲往何处?时候不早了,若是出城怕天黑前不及回驾。”
衣飞石被谢茂摁在东厢房里办公,听见动静也走了出来,施礼问道:“陛下要出门?”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皇帝的笑容更真实了几分,目光望向西北督帅衣飞石的方向,声音也温和了许多:“就在城外的李河乡转一转。你忙吗?若是不忙,朕要你随侍。”
皇帝都说了这话了,衣飞石忙也得不忙。他即刻答道:“是,臣即刻点兵。”
“不必多少人,带上亲卫就是。”谢茂吩咐黎王,“兄王安排,这就走。”
黎王要准备皇帝用的车驾,谢茂已经拢了拢大氅走了出来,说道:“朕走着去。”
黎王刚要劝说不安全,路上还没封干净,万一有陈朝奸细放冷箭,没个遮挡岂不是糟糕?
谢茂已经走到了衣飞石的身边,笑道:“定襄侯在朕身边护持,不怕。”
第109章振衣飞石(109)
衣飞石的身手从西北军到卫戍军,上上下下没一个不服气的。
由他负责皇帝的安危,黎王也不吭气了,打躬告退去准备点兵开道。
谢茂与衣飞石一起出门,既然是随身护卫,二人离得很近。
众目睽睽之下,前边是黎王,后边跟着民部几个幕僚,还有陈朝的三位大儒,不止衣飞石很老实地退了半步,谢茂也很老实,没有随便拉着衣飞石胡说八道。
故陈大地西陲午后,太阳不知道去哪儿了,风有些乱。
衣飞石很怕皇帝受了风寒,走了不到两条街,就小声问道:“陛下冷么?可要喝一口热汤?”又问银雷,“为何不给陛下准备皮耳朵?”
谢茂漫步在寒风四溢的长青城街头,戒严令下,街市关门闭户,民生凋敝,很是凄凉。
开道的卫戍军封了皇帝前行路径的前后三条街,为了保证皇帝的出行安全,在卫戍军封锁的街头不准许任何陈人开门开窗,护卫在道路两侧的卫戍军兵戈森冷、军容庄严,毫无自保之力的长青城就像是一块软泥,任凭揉搓切割。
行走在其中的谢人毫无所觉,被押在其中被迫随行的常笃、鲜伯珍、井桓,皆神色木然。
李河乡位于长青城西门外,河沟环绕,据说百年前分封于此的长青公主曾在河边遍植李树,所以称为李河。李河乡距离长青城不过十二里,步行也不算远,沃土一方,水渠纵横。
像这样位置风水都好的良田,大部分都是世家私产。
李河乡总共八千多亩上田,一万四千多亩中田,六千亩下田,七成皆为井家所有。
长青城内地面上铺着条石,出城之后就是黝黑泥地,故陈西陲天寒少雨,地上冻得梆硬,谢茂走了一会儿,居然觉得鞋底有点薄?
他还没出声,衣飞石就关切地问:“泥地冻上了,陛下上马吧?”
谢茂回头一看,衣飞石那五个幕僚还好,常年随军体力好,陈朝三位大儒都是走得上气不接下气,一边一个卫戍军架着,简直都不是自己在走了。
一个人自然是神完气足时心防最强,心力最坚韧。步行消耗三位陈朝大儒的体力是谢茂的心理策略之一。如今目的基本达到,再磨下去怕起反效果。
最主要的是,他自己也真的觉得脚丫子发冷,冷出冻疮就不划算了。
“找几个会骑马的侍卫,带一带几位老先生。”谢茂开恩吩咐,也没忘了衣飞石的几个幕僚。
阅读生随死殉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