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的时候,往往是第一首曲子特别紧张,一旦第一首曲子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演奏,那之后的表演就会信心大增。
接下来是一首自选奏鸣曲的快板乐章。
所谓奏鸣曲是乐器音乐的写作方式,往往由多个乐章组合而成,而快板则是一种音乐节奏,节拍速率在132左右[1]。
赵安和计嘉树一起听了很多磁带,计嘉树最终选择了贝多芬的《D大调Op10No3》。
这首乐器诞生于《悲怆》之前,是贝多芬献给布朗伯爵夫人的三首中奏鸣曲之一。
那段时间正好是贝多芬听力逐渐听力衰弱的日子,情绪表达按理说应该很复杂深沉,但这首曲子却难得明朗轻快。
此时计嘉树手指下的音符接连跳跃而出,极富情趣,让人感觉到奇异而又神秘。
单从技巧层面上而言,计嘉树发挥得相当不错。
计嘉树一直低头弹奏,并没有试图曲窥探评委们的表情,显然已经忘我于钢琴之中。
最后需要演奏自选曲目1-2首,但规定其中一首必须是肖邦圆舞曲。
本来时间就比较紧迫,所以赵安便建议计嘉树只选择一首肖邦圆舞曲。这一首圆舞曲是由赵安帮计嘉树敲定的《WaltzesNo.1“GrandeValseBrilnte“inEft,Op.18》。
虽然肖邦圆舞曲中有几首更为人知的曲目,比如说在华夏琴房练琴,十有八九会撞曲目的《小狗圆舞曲》(op64no.1)、《升c小调圆舞曲》(op64no.2)等等。
但既然已经决定决赛的时候只演奏一首曲目,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
这首华尔兹技术层面难,规模大,而且华丽辉煌,绝对是最适合华夏比赛的曲目类型,而这也是赵安在华夏钢琴界混迹多年的经验之谈。
华夏的钢琴比赛、考核最看重的指标就是难度。
尤其是90年代钢琴还没有那么普及的情况下,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将一首高难度的曲目无差错表演出来。
反而不会特别在意对于曲目情感的个人表达,这和华夏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很接近,注重基础练习。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这首圆舞曲相当轻快,快乐的曲目总会让赵安联想到计嘉树。
演奏完毕,计嘉树从钢琴椅上站起来,走向舞台中央,然后向评委们鞠躬、退场。
赵安对于计嘉树的演奏很满意,现在计嘉树还不适合演奏一些情绪特别饱满、激昂的作品,难以驾驭。在舞台上弹奏这种节奏相对紧凑、轻快的曲目更适合计嘉树。
赵安并没有一直在舞台后方旁听其他选手的演奏,但单与先前几名的选手进行比较,赵安可以断言计嘉树表现的更好。
看着计嘉树不紧不慢的动作,赵安在心中夸奖了计嘉树一句:不错嘛,台风挺好的。
刚刚走到幕后,确定评委们已经看不见自己之后。计嘉树一改刚才慢悠悠的步伐,朝着赵安奔跑过来。
赵安很想叫计嘉树慢一点,但是处于礼仪又不能出声,只好张开自己的双臂。
如果说计嘉树不是跑过来拥抱自己,赵安自己都不信。
果然刚一张开双臂,赵安感觉到胸口传来巨大的冲击力,计嘉树就已经扑到赵安怀中。
计嘉树平时没有这么大的力气啊,为什么每一次和自己拥抱的时候,力气都特别大。赵安不禁陷入沉思。
不过计嘉树可没有给赵安思考的时间,激动地问道:“怎么样,我刚才的表现如何。”
赵安想表扬一下计嘉树,但是一旁的工作人员先开口说道:“不要在这里聊天。”
计嘉树也从刚才兴奋之中稍微冷静下来,对着工作人员说了一句:“对不起。”
然后赵安三人就先行离开休息区了,比赛一共要持续两天,明天才会公布结果。
接下来就是赵安对于计嘉树的花式表扬时间,赵安一点都不担心计嘉树会因此而骄傲。
每次两个人练琴的时候,计嘉树都卯足了劲在追赶他。
第二天,公布成绩。
“接下来公布业余一组的获奖名单。”
主持人在台上拿着吸引在场所有人目光的名单。
优秀奖、三等奖都已经接连公布,计嘉树每次都期待能听见自己的名字,但一直没有出现。
一旁的赵安反而没有那么担心,虽然计嘉树学琴的时间不超过三年,但是天赋、热情、努力样样不缺,他的水平在同龄人中绝对是最顶尖的存在。
自愿练琴三个小时的和被迫着练习钢琴的效果存在云壤之别。
阅读不一样的食神[重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