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障点点头,可随后又像知道自己不配似的摇摇头,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千夜夹起一片菩提叶,在叶柄上吹了一口气,对血障说:“忍着点。”
作者有话说
写得好爽。我口味好重,我觉得和一团血糊糊xx也挺性感的。我都不想让他快点化成帅哥了。
第九章人身难得
“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杂阿含经》
血障紧闭双眼,任千夜抓着他的手,用菩提叶柄划开连接着他五根手指的蹼肉。本就血肉模糊的手上,也看不出哪些是因为新切开的伤口,而流出的鲜血。
“痛吗?”千夜问他。
血障的手在微微地颤抖,似乎想要合拢成拳。当然很痛。
“其实我本可以施法为你消除苦痛,可是那样的话,你就无法体会佛祖所说‘人身难得’的幸运了。你马上就能修成人形了,而且是难能可贵的大丈夫形体。我想让你记住,从这一刻开始,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卑贱的地狱魔。你可以做到吗?”
血障眯着懵懂的双眼,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千夜抓起他的另一只手,继续为他切割皮肉。
“不管你明不明白,记住,你是一个有手有脚的人了,你还有人的名字,你叫血障。而你的第一个朋友,就是‘菩提树下的千夜’。能记住吗?”
这一次,血障毫不犹豫地点头了。
《佛说杂阿含经》中,曾经对于“人身难得”有过这样的比喻:在一片广袤无边的大海上头,漂浮着一只盲龟。它的寿命,可比之无量劫那么长久,但却须隔百年,才可探头浮出海面一次。海中另有一根浮木,木上有一孔洞,大小恰容龟·头探出。此木随风东西,逐浪而逝。那么,这只盲龟恰能从浮木的孔隙间探出头来的几率,是多少呢?
佛告世人,因缘际会、脱身为人,得到人的宝体,是多么可贵,值得珍惜。于天道之中享受无量寿的天人们,早就忘记,终有一日,他们的福报也会享完,他们也是要再堕轮回,下界受业的;而忙于交战的阿修罗众、畜生道中无明未化的畜生众、一心寻食不得而终日沉沦饥苦的饿鬼众、在地狱血海中煎熬沉浮的地狱众,他们都是没有这样的福分和智慧,像人一样去修习佛法的。而若能修得与佛祖相同的男性宝身,则更加是上辈子积德行善的福报,就更加值得珍惜了。
千夜不管血障知不知道这些,他也不打算一一解释了。他只要血障知道,珍惜即将修成的人身,好好修行,没准有朝一日,他也能拥有与自己一样登佛的机会。他希望血障也能有这种机会。
“我再给你修修指甲。别动。”千夜温柔地说。
上一次,血障从女子皮囊中剖皮而出时,千夜就觉得那个长得有些过分的指甲,确实是有点碍眼了。这小魔物,虽然还未化形,倒有两个地方长得特别的长呢。——当然,千夜是不会说,除了指甲外,还有他腿间那个明显的性征。他甚至,连在心里这样想想,都觉得是一种应该摒弃的邪念。
作者有话说
在我研究生刚毕业那会儿,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活佛助理”,帮助一位藏教的小活佛撰写到汉地传法的稿子。所以,我对佛经还是有一些研究的。其中有两个东西我不太喜欢,一个就是前面所说的自焚供佛,一个就是男身比女身要高贵。就受戒而言,比丘尼(女僧)比比丘(男僧)的戒律也要多很多。如果有人对佛学感兴趣,也可以留言跟我更多讨论。所以这一篇文,你们也可以看出来了,千夜并不是完全地那么信服佛法,他是有迷惘,才会甘愿“堕落”的。但这种堕落在我看来,是一种人性的解放。
第十章口不妄语
“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婆塞戒具足。”——《杂阿含经》
又过几日,宝界散人来访,忧心忡忡。这一次只有她一人。上次为了血障,千夜与龙华嫌隙已生,尊者已经好几日没踏上过千夜的门槛。千夜也不在意,亲疏远近,缘起缘灭,人际疏离,一切随缘即可。
宝界登门来的第一句便是:“千夜可知,佛骨已失?”
千夜有些诧异,他整日坐禅菩提树下,并不关心人间俗事。但想来那佛骨是人间帝王千辛万苦寻来的佛门至宝,从天竺一路护送回皇城,沿途虽舟车劳顿,却派重兵看守,千万比丘随行左右,小心奉侍,就是唯恐有失,生怕失了对佛祖遗体的敬畏之心。听说佛骨已经安然入京,就供奉在那黄觉寺里头,有高僧加持看护,怎会有半点闪失?
“千夜请看。”宝界站在莲池边上,挥动手中折柳,池中立刻泛起圈圈涟漪,随后化出一片虚影,在那虚影之中,两个人的形象渐渐变得清晰。
黄觉寺·观心禅院,住持·僧无念的禅房内。
老僧盘腿跌莲花坐姿,安坐于香案边、蒲团上、一炷供香的青烟缭雾之中,安住于心内的一片祥和静谧之境。他修的这是闭口禅,据说,他已经不视不言,坚持了十年未曾对任何人说过一句话了。
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身着囚服、面容焦黄枯瘦的男子走了进来,虽然形容枯槁,但是精神却并不萎靡。相反,他先是对着坐禅中的无念禅师高深一笑,见禅师并不睁眼瞧他,就更加放肆地围绕在禅师身旁,前后左右绕行三圈,眼里带着打量的神色。
禅师的眼皮略有微动,但却没有睁眼。即便他心中好奇,为什么会有不速之客深夜来访,为什么他没有被外间弟子拦住,但他依然苦守清戒,将闭口禅的定力功夫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男子绕行三圈之后,忽地站定在老僧面前,当头就是一声高喝:“你这和尚!终日口巴巴地说些什么!眼睁睁地看些什么!”
老僧终于忍不住反驳:“贫僧一直严守闭口禅戒,不曾睁眼,亦不曾言语!”可他话还未完,便意识到自己口戒已破。一股浊气自他丹田之中升起,不一会儿,一道白光便从他口中倾泻而出,一个亮着祥和佛光的结界腾起到空中——正是佛骨。
原来,这佛骨不曾被供在佛的泥塑金身之前,也不曾被锁在重重机栝之中,而是用这得道高僧的修为,稳妥护持,只在皇帝陛下带来臣子亲眷以求瞻仰之时,才会吐出显形。然而,只是那随意一问、那急急一答之间,十年修为,尽皆毁于一旦。
那男子正是前几日,因为向皇帝上表奏谏迎佛骨一事,而被打下深狱的文臣。他生平一无气力、二无武功,又是如何破得了禅院内外重重守卫关卡的呢?然而这些都没什么,最不可思议的是,他早就应该于三日之前、午门之外,斩首殒命了。
“千夜有何想法?”宝界问道。
千夜的视线依然停留在这一道已经化去的虚影之上。此刻,涟漪早已停波,池表一片平静,然而千夜的心中,则不然。
思索了许久,千夜却只是摇头。意思是,我不知。
第十一章偷盗有罪
“偷盗有十罪:一者物主常嗔,二者重疑,三者非行时不筹量,四者朋党恶人,远离贤善,五者破善相,六者得罪于官,七者财物没入,八者种贫穷业因缘,九者死入地狱,十者若出为人勤苦求财,五家所共,若王,若贼,若水,若不爱子用,乃至藏埋亦失。”——《大智度论》
阅读无色劫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