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珩居高临下地看着那坐在地上耍赖似的少年,微微眯起了丹凤眼,点了点头:“好,你先去吧。”
玉黎看着两人,若有所思地将马车帘子放了下来。
马车再次上路,这次前面就只剩了元珩一人。玉黎坐在马车口,跟元珩道:“我觉得方才那个少年有点奇怪。”
“你觉得哪里奇怪?”元珩笑问道。
玉黎分析道:“那少年看着衣衫褴褛,脸上也脏兮兮的,但是刚刚他脱下鞋来,那双脚分明不像是普通农民或者百姓人家养出来的人该有的,还有他的手,纤细细嫩,一看就不是经常干活的,他定然是个养尊处优的小公子。”
“说不定是赌气跑出家来的富贵公子。”元珩一边赶马车一边道,“听他骂人的语气就知道,刁蛮又没有礼貌,肯定是被惯坏了,现在阿璋被他缠上,说不定就跟牛皮糖似的甩不掉了。”他说着,语气里分明有点幸灾乐祸。
玉黎忍俊不禁:“你少幸灾乐祸,现在非常时期,我们要警惕每一个有嫌疑的人。”
“你觉得他可能是常启山派来的?”元珩挑眉。
“难道没有可能吗?”
“嗯,他有武功,但是武功不算高,大概也只能自保,对付水龙吟他们,差远了。”元珩摇了摇头,“常启山不会这么蠢,派这种人来的。”
玉黎定了心:“那就好。”
两人说着,便到了城外的农村,两人也不表明自己的身份,就跑到各家各户看了看,看到许多农人都是上山挖野菜、猎兔子、山鸡以饱肚,粮食是几乎没有。等到了冬天,野菜、野味也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就肯定要饿肚子了。
“唉,这样的话,怎么挨过冬天,是个很大的问题。”玉黎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啊。”元珩和玉黎一边走在田垄边,一边说。“朝廷送来赈济的粮食最多够支撑到十一月中旬,毕竟有这么多人要吃饭……”
两人走着走着,看见一个老翁蹲在一块地边,正在地里挖不知什么东西,玉黎也不怕脏,走到他对面问道:
“老人家,请问您在挖什么呢?挖野菜吗?”
那老翁抬起头来看看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来:“小公子,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小老儿不是在挖野菜,是在挖葛根,咱们这里葛根特别多,葛根本来用作药材,但是家中没有粮食,这葛根可以顶小米吃呢!”
“真的吗?”玉黎惊喜地和元珩对视一眼,随即蹲下来,亲手去挖,不过还没碰到土呢,就被一旁的元珩捉住了手肘:
“你手指头嫩,别动,我来给你挖。”
说着,元珩亲自拿了一个石块,将整颗野葛挖了起来,底下果然很大的好几块根,元珩的眼中也露出光彩来:“老人家,是这个吗?这个真的可以吃吗?”
“自然可以吃,咱们现在没得吃,就把它当窝窝头吃了。”那老翁说着,手脚麻利地将一个葛根丢进篮子里,“而且这葛根长得快,比别的东西都抗旱耐寒,你瞧,这不是别的作物都死了,就它活得好好的吗?”
玉黎接过元珩手里的葛根看了看,又递给那老翁,问道:“那怎么种呢?”
老翁闻言,笑呵呵道:“葛根嘛,就是把藤条剪下一段,插在土里,没多久就能发芽咯。”
玉黎和元珩对视一眼,心中默契地想到:有了!百姓们可以过冬了!
第122章赈灾(三)
等元珩和玉黎兴冲冲地回刺史府和谢寻等人一说,谢寻等人也是喜出望外,连连赞同。毕竟此事迫在眉睫,若不解决,成千上万的农民就要过不了冬了,如今有了葛根,就可以让百姓们大量地种植葛根,贮存起来,等到冬天的时候,就可靠葛根来维持生计。
元珩和玉黎刚和谢寻商量完了出来,就碰上了背着人回来的霍璋。
霍璋一脸倒霉相,样子甚是滑稽,而在他背上的人正是方才他带去医馆的少年,那少年倒是趾高气昂,一脸颐指气使的模样,一边理所当然地让霍璋背着,一边还不停地指挥他:
“喂,你慢点啊!你想颠死我啊?我现在可是病人!”
霍璋想辩驳却又说不过他,只好自认倒霉,把他往上托了托,缓缓走过门槛天井里走进来。
元珩见到他俩,忍不住问道:“怎么?人还没送走?”
那少年听到元珩如此说,忍不住瞪大了眼睛,怒道:“什么叫‘还没送走’?我是瘟神啊还是穷神啊?”
霍璋哭丧着脸道:“我也说了啊,我说我们有公务在身,实在是不方便带着他,可以给他银两让人照顾他,可他非说是我撞他,得对他负责,他现在瘸了腿,没法行走,得饿死在街头……那我,那我只好带他回来……”
他背上的少年趾高气昂道:“本来便是如此,你们撞了人,难不成还想耍赖不成?说什么给我银两找人来照顾我……那谁知道你是不是骗我啊?万一你人走了,银子是假的,照顾我的人也跑了,那我找谁说理去?”
说着,又拍了一下霍璋,得意洋洋道:“还有,本小爷让你照顾那是便宜你,天底下,能让我看中来伺候我的人,就得偷着笑呢!”
霍璋嘟囔道:“为什么我感觉像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玉黎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他现在是“九皇子”,不方便说话,便只好对元珩使了个眼色。
元珩立刻会意,对霍璋道:“算了,‘九皇子殿下’说让你好好照顾人家吧!”
阅读重生之琢玉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