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东山(1)_汉贵女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31章 东山(1)(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若是出使西域的事情出了意外,他的性命就交代了。若是事情成功,回来之后他记头功,朝廷自然会有回报——事实上,历史上是真有回报,他封侯了!可以说这豪赌一场,他赢了。

如果张骞能够带着功劳回国,他是很愿意培养一下这个年轻人的,至少比朝堂上不少他看不顺眼的尸位素餐的老家伙强!在刘彻眼里,这些人都是庸碌之辈,什么时候还抱残守缺。

他简直不能相信,被匈奴羞辱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有这么多人主和!站在刘彻的视角,他是无法理解这些人的顾虑与思考方式的——人类就是这样,总会以为自己的一套就是天经地义,很难理解不同环境下诞生的另一套。

刘彻虽然是千古一帝,但在这种问题上他表现的并不比普通人好多少。

“‘大秦’,朕是说‘罗马’,你的人在罗马得了什么好处?”刘彻并不在意陈嫣在海外得到了什么,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华夏人来说,中原就是世界的全部的,最对就是知道中原周边的一些国家,比如匈奴,比如南越之类。至于再往外的世界,那就是一片空白了,提起来甚至没什么概念。

"汉贵女"最新章节请访问千千htt://.qianqianxsw./141/141019//p的规模,但也很多了)。另一方面,这些西域国家就是匈奴的自留地!

匈奴左贤王负责的是对汉这一块得到‘业务’,匈奴右贤王负责的就是对西域小国的‘业务’了。对大汉,好处是大汉这个国家足够大足够富,做成一笔生意那就是大生意。而且薅羊毛也从来不担心薅秃了,因为国家够大,自愈能力够强!

而对西域各国,就是另一套了。西域各国,甚至包括一些草原上不属于匈奴的游牧民族,匈奴都是很直接地‘欺负’。因为匈奴相对实力太强了,所以这种欺负西域各国也只能默默承受。

欺压西域各国对于匈奴来说是很舒服的事情,唯一的问题是国家小,财富也就少了,就算都乖乖上供,单个来看也没有过多的油水。甚至有一些小国势力比较强的,还会抵抗。虽说这种抵抗基本上都是失败告终,但对于匈奴来说,摆平这种反抗的支出都要高过收益了,实在是不划算呐!

对于匈奴来说,西域是生存的本钱,大汉是富足的资源包。活下去靠西域就好了,但想要活得好,就得从大汉身上想办法。

所以,除了左贤王以及左贤王的铁杆以外,匈奴一直以来的战略都是西域重于大汉的——大汉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这一点,将自己放在中心位置,以为这个世界上就是大汉和匈奴两虎相争。

刘彻是皇帝,视野要开阔很多,自然对这方面很了解。

然而也就是这样了,离开周边一圈,远离所了解的西域,再外面的世界,刘彻并不见得有多少概念。对于罗马,他也就是陆陆续续从陈嫣这里了解到了一点,但也没把这当回事儿。

陈嫣想到信上说的,有很多罗马的书籍罗马的植物一起被弄了过来,就满心欢喜。这些去罗马的人并不能翻译罗马的书籍,植物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其价值,所以带回来的东西在信上也说不清楚,一切只能等陈嫣亲眼看到东西再说其他。

然而就算是这样也足够陈嫣乐了!因为就算陈嫣还什么都没有看到,也能够推断出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哪怕是没有人类文明的地区,都很少是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事物的!

只是一种‘特产’,说不定就蕴含了极大的价值!

而像罗马这样已经有了相当人类文明的地区,产出只会更丰富!就算商队错过了一些东西,带回来的好东西也不会少。

“有许多罗马先贤的书籍,另有一些罗马的花木稻麦蔬果种子幼苗”陈嫣说起这些的时候,心里已经在算计着如何开发出这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了。

这些人被送到了不夜,除开死在路上的,也有几十个人,其中学者十几个都是战争沦为奴隶的,原本他们能成为学者,至少都是自由民阶层了。

这些学者,以及其他奴隶中有语言天分的,在路上通过海运号雇佣的中亚‘舌人’,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汉话。来到不夜以后,继续进行语言上面的教导,如今大多数都能说汉话用汉字了,至少日常交流和书写没问题。个别厉害的甚至和一般的大汉读书人没什么两样,只是口音什么的可以听出是外国人,但是无伤大雅。

这些人可是陈嫣的宝贝!一方面,日后还有从罗马来的学者工匠等陈嫣需要的人才,就得靠他们教学语言了。另一方面,翻译希腊罗马的书籍,也得靠这些人。

当然,陈嫣也有打算让汉人向他们学习他们的语言文字,现在正在做呢!只不过除了海运号的人以外,一般人对于学习这个兴趣真的不大。学这个花费的精力多,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学点儿别的,得到的回报可能更多。

陈嫣自己也有学习,只是学的非常不顺利,她本来就对‘外语’有阴影啊只能说,陈嫣最近有一搭没一搭学着,总算没有完全放弃。

刘彻听陈嫣说这些,本没有将其当回事,听起来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有些植物的种子幼苗还真不能小看!他这个时候就想起了陈嫣弄的棉花!

此时,距离棉布出现在大汉不超过十年,棉花也是差不多的,,而棉花真正成规模经营,更是时间很短。然而就是短短几年功夫,棉花却有了席卷之势。

整个齐地在陈嫣的影响下,大量的田地都种上了棉花。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保证粮食供应,说不定棉田会更多!毕竟只要不傻的,都能算出棉田比粮田要赚钱!或许自耕农小地主还要考虑自家吃饭的问题而种粮,但对于大地主来说,逐利是必然了,这事儿根本没得考虑啊!

而这股种棉花的风潮还在迅速南下,在徐州扬州不少郡县都扎下根来了!如今青徐扬三州最好的生意之一就是种棉花,基本上是产多少就能卖多少。今年的棉花才收上去呢,棉花商人就来下来年棉花的定金了!

在这上面也是陈嫣开了个头,当年她最开始在收蚕丝等生意上用上了给定金的策略,大家不得已,也只能跟进,不然的话就绝对竞争不过她了。不过真的用上给定金的策略后,他们也渐渐体会到了这一招的好处。比如,定金在降低了生产者的风险之后,其实也降低了他们的风险,还让他们对来年的供应量有了更具体的预估。

在这上面,人类也是逃不过‘真香定律’的。

后来,这种下定金的方式延续到了不少领域。而且现在的棉花供需就是典型的供不应求,为了收到更多的棉花,保证不会被别人抢走自己的‘供应商’,下定金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徐州扬州这些地区,非常有意思。一方面整体来看是地广人稀,应该不存在人地矛盾。如果不考虑到越南方的地区发展程度越低这个问题,他们可以说是过的很舒服了,至少比中原地区的农夫过的舒服。

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徐州扬州其实是地少人多的代表。

之前做甘蔗种植园的时候,因为甘蔗利益的推动,北边的有钱人和南边一小部分土皇帝联手推了一波甘蔗园,开发了一批未开发的土地。土地开发之后就想办法弄人过来种甘蔗,一般都是奴隶和破产农民。

然而奴隶和破产农民始终是少数,这些人还在本地居民身上想办法。相比起背井离乡的中原地区百姓,雇佣本地百姓是既经济又容易进行的操作。

甘蔗种植园已经将这一波人口吸纳地差不多了毕竟是公元前的西汉,人口规模就摆在那里,也不能要求太多了。

而现在又引入了棉花这个时候大家发现,难受的不是没有赚钱的生意,而是明明有赚钱的生意,却偏偏缺人!

而对于南方的甘蔗种植园也好,棉花园也罢,朝廷都是支持的,甚至会帮助经营者们弄到更多的人过去种甘蔗种棉花,这个过程中甚至有不少并不那么光明的手段,带有胁迫性质的南下早就不是新闻了!

朝廷之所以这样做,也不是为了帮商人,朝廷是为了帮自己——这几年加税严重,破产农户已经很不少了,有甘蔗种植园和棉花园这个泄洪区,吸纳破产农户,让他们有个去处,有一条路可走,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是有很大好处的。

而且甘蔗田棉花田都是立足于土地的农业生产,每年产生的赋税也是一点儿不少地上交了的(这个时候的商税简直不值一提,国家不重视,收取的比例很低,农税占据了绝对的主力)。

开发南方的土地,这就等于是扩大税源啊!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更何况也不白做,给自家的棉田甘蔗田弄到了人,经营者也会投桃报李。朝廷本身能不能得到这份好处是说不定的,但对于经手的官吏来说,他们是吃饱了!说句不好听的,这样甚至动力更足!

另外,也说不清楚是好是坏的一个影响,奴隶贸易更繁盛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也算是必然选择。现在相比过去,奴隶市场暴涨!过去,有技能的工匠长得漂亮的歌姬舞伎,都是奴隶市场上的抢手货,价钱也体现了他们的稀有程度。

现在,这些奴隶依旧相比别的奴隶价格遥遥领先。但普通的奴隶价格提升很快,过去这种普通奴隶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根本卖

阅读汉贵女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