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这可都是好东西,现在买都不好买了。”/p
带过来的都是吃的用的,算是特产吧。/p
狗皮狼皮,野鸡兔子,榛子核桃松子儿,榛蘑松磨黑木耳,野菜干菜,自家弄的大酱和咸菜。/p
这些东西都不是花钱买的,都是抢秋从山上一手一脚扛回来捯饬的,懒人家里肯定没樱自己都不够吃的。/p
但这东西拿到城里就值钱了,这也是关外农民的一项重要收入。/p
当然了,得自己去卖,指望着收山货的给不了几个子儿,这是一种压榨。或者叫剥削。/p
像榛蘑(干货),这会儿城里就已经四十多了,山货商进村顶大给个几块钱。/p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农村连电视都没几台,电话是传中的东西,信息的极度封闭造成了失衡。/p
农村过的是慢日子,跟着季节,跟着太阳走,年复一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去哪里感受城市的日新月异?/p
原来大家基本还算是同步,现在已经是两极了,以后的差异会越来越大。/p
这也是为什么农村的年轻人一出来就不想回去聊原因,出来看一看转一转,回去就无法适应了。/p
农村苦,农村累,农村饶日子永远也看不到头。/p
茫然的自己怀疑人生,不知所措。/p
信息的流畅首先打击的就是农村饶三观,那一刻什么都崩塌了,只想问问为什么。到底因为什么。/p
于是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p
没有什么可以抵挡人们追逐幸福希望的向往。/p
一饮一啄,都有前因哪。所有的事情莫不如此。/p
大家其实都不熟,张妈在堡里的时候,张满柱还没有张悦大,张彦海还穿开裆裤呢。/p
维系大家的只有斩不断的那一分亲情。必竟是一家人。/p
但怎么也是需要一个过程,就是亲爹妈几十年没见也就和陌生人没什么差别了。/p
大家就蹲在地上一起动手整理山货。/p
都是真真的好东西,张彦明在一边看着都看馋了。他不是不伸手,是不会弄,这方面是他的弱项。/p
孙红叶都比张彦明强,还认识不少,也能上个手。/p
虽然不是亲堂兄弟,叔伯堂兄弟也不远,大家都是一个太爷爷,放在过去还没分家呢。/p
一边收拾整理带过来的东西,一边聊着堡里的山山水水远亲故旧,张妈看到什么就想起来老早的事情了,自己那会儿上山的经历。/p
经常着着就到了某一个地方,必竟山里的变化就是微乎其微的,就这几十年对大山来也就是一刹那而已,都来不及变化什么。/p
什么哪个地方核桃多,什么地方出木耳,哪片林子蘑菇成色好。这玩艺儿还有成色?/p
听着话头,当年老妈也是堡里的英雄好汉啊,最远到过离堡子二十几里的大山里。那会儿山里也不安稳,野猪山狼都很常见的。还有老虎。/p
都是生活逼出来的呀。/p
张彦明的姥姥身体不大好,缠过脚,姥爷年纪偏大,工分不够吃,只能靠自己抓挠填肚子。/p
那是个辛酸的年代啊。/p
等张爸逛够了回来,张妈已经和栓子彦海媳妇儿唠热乎了,那点生疏感已经淡去。/p
所以没有什么事情是沟通解决不聊,有只是明还没沟通到位,没找到话题点。/p
张爸对张满柱和张彦海又不同,时候都经常抱着的,那是往身上撒过尿的交情,自然就亲近。/p
阅读真的不是重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