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_云舞月扬 (全本)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章(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说完,只听的身后爽朗大笑,充满心照不宣之惺惺相惜。

“恭送师叔!”

韩月走出院子,来到大街上。此处乃是大名府靠近景风门的一处院落,大街之上人来人往,当真热闹,但是他的心中却是平静。

这一切终于要结束了,只要到了陕西找出那幅画毁去,自己就彻底自由了。

他低头想着心事,丝毫没注意到身后十几步外,一个人目瞪口呆的盯着他的背影,接着神色变化,就像狐狸盯住了猎物。

唐云也是碰巧回城,此时他的脑子里装了满满的东西,急需消化。

谁能想到,号称君子的元佑党人,竟然为了政治倾轧而勾结外敌?那成千上万在沙场之上流血拼杀的官兵将士,在他们眼中算什麽?棋子?还是随时可供牺牲可供出卖的炮灰?也许他们这些军汉死再多的性命,也不值得这些士大夫们多看一眼。

事情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那时候高太后还活着。洪德寨之战中,宋朝廷里有人就和梁乙逋勾结在一起了,准备借战争除掉梁太后。

后来梁太后死里逃生,跑回国内,两者斗争开始白热化。而此时高太后已死,宋主亲政,大举任用新党,使元佑党人觉得末日不远。于是苏轼提出利用西夏内斗和梁乙逋的计划,提供梁乙逋军器,而梁乙逋则帮助元佑党人继续掌权。如果把握得好,甚至可将西夏和新党皆玩弄与手中。刘挚,吕大防也同意此举。

此事谋主乃是苏轼,苏轼本就是蜀党领袖,蜀中英才,多是纵横家之流,苏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远交近攻连横合纵,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这种招数那是驾熟就轻。

而刘挚和吕大房的目标是宫内,只要宫内有奥援,旧党就有挺下去的希望,向太后虽然倾向旧党,但是她没有高太后那样的政治手腕,故此还要有孟皇后才行。只要有此二人镇着大局,极端点将来那怕另立新君也无不可。

说到另立新君,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半年前遇到的杨烈三人。

自己清楚记得,杨烈说过韩月这假道士乃是遂宁郡王也就是现在的端王的关系才进的宫,此人乃是宋主亲弟,宋主至今无子。这端王如此之深的搅入此事,是否巧合?算起来,时间正是当初旧党玩手段的时候,是否他们要另立的新君就是这端王?

可惜最终他们选错了合作对象,梁乙逋败亡,最终旧党也垮台了,事情已经无从得知。

孙二娘的弥勒余孽红莲会,必然是梁乙逋收买的走狗。他们直接执行梁乙逋的计划,而旧党利用燕东平,将消息传给自己。由此可见孟后的态度,她的养母都牵涉其中,燕东平又了解如此之多的内幕,显然是核心人物。

孙二娘利用韩月入宫,盗取那幅能置刘妃于死地的画,交给孙二娘。而孙二娘则将这幅画与军纲一起交给梁乙逋。由此可见,这所谓“合作”双方,其实都是各怀鬼胎。若是诚心合作,岂会如此麻烦?直接在汴京就可转手交给元佑党人。梁乙逋必定是想给自己多捞些筹码,故此瞒着旧党。

但是韩月……他怎麽去偷那幅画?有这样的画,必然严防死守,藏的永远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他如何能偷得出来?难道……

唐云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性,那样英俊的男人,若是遇见生性放荡的女人,会产生何等结果。这刘妃显然不是甘守妇道之人,皇帝这般宠爱她,几乎是独宠后宫,她还偷汉子,难道……

这画根本就是韩月所画吧?或者韩月根本就是刘妃的情人?!

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这样一想,大概旧党也没安好心,何灌可能就是旧党的人。可能旧党不知从什麽渠道得知了画的内幕,得知韩月是重要人物,便立刻反悔,派何灌突袭,阻止了交易。

半年前自己遇见的那三个人,只怕就是旧党派出来追查韩月下落的。此时牵涉到宫廷隐私,甚至牵涉到朝廷政局变化,牵涉到元佑党人和熙丰党人你死我活的政治倾轧,牵涉到天下的局势变化,当然要格外保密!

可想而知,若是新党得知此事,必会不顾一切的掩盖。否则必然引火烧身!元佑更化的教训才过了几年而已。

韩月,韩月,没想到你竟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牵涉到了这等大事当中。甚至还隐隐成为了关键性的人物。

韩月啊,当真是……嗯?!

唐云想着韩月,无意中抬头,却在大名府满街的人流之中看到了那熟悉的背影。

韩月?!

第12章

宋元符元年十月初二,宋陕西泾源路,平夏城。

时值深秋,正是每年防秋紧要之时。此时的西北各地,正有无数军队暗中向这里汇聚,那些官道小路,凡是能过车马军伍之地,都已经戒严。各地官府,也在有意识的隔绝交通,严查边备,筹措军粮兵甲,以免误了军机。每天那些峻峭的山谷之中,都有成群结队的兵马经过。

这一切,都是渭帅章桀的军令。

陕西五路和河东路的知州将帅们早已得到了来自渭州的西夏即将大举进犯的密报,这和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近似。

三月间,庆帅孙路成功招降西夏嘉宁军司主帅阿燕,阿燕率部族数千人叛逃至宋,宋主厚待之,除阿燕宥州刺史,充环庆路沿边兼横山一带蕃部都巡检使,赐名「怀明」。阿燕之子襄渠授三班奉职,赐名「世忠」。当时阿燕就说西夏今秋准备大举入寇。

而阿燕乃是统领西夏十二监军司的诸侯之一,乃是西夏最高等级的大将,他的叛逃在西夏边将当中掀起了一股叛逃风潮。继他之后,横山蕃部将领默吹、萌山等相继至麟延、泾原路请降。到了四月,西夏皇族巍名药默也率部叛逃至宋,此人乃是西寿保泰军司柔狼山、屈吴山一带藩部的大首领,而这些人也是异口同声地说西夏全国范围内正在大规模囤积粮草兵器,调集战马壮丁!

到了六月,蕃部喝强山、讹心内奔。这二人都是西夏着名的骁将,乃西夏三帅之一妹勒都逋的亲随,由泾原入降,俱受左班殿直。强山言夏国欲以今秋并兵寇一路,不攻城寨,但觅便深入,杀掠人户。

如此之多的高级将领叛逃,都是异口同声地说西夏正在做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争的准备工作!这实在不能不引起宋朝方面的警觉。

从七月起,西夏方面派去的探子细作很多有已经失去了音讯,断断续续得来的消息,都是异口同声地说西夏正在大规模动员。而西夏又开始主动出击,杀掠泾原、熙河边地,有意识的加强边防,封锁消息。

这是西夏的习惯,每次西夏大举动兵都会事先封锁消息,故弄玄虚,以收出其不意之效。越是如此,越是说明他们在隐瞒着什么事情。天都山的夏兵甚至大举突袭抄掠隆德寨、九羊谷,又于柽沟段大道掘濠作堑,试图毁坏道路,纵游骑侵杀边铺戍卒,毁堡寨烽燧十余座。后虽为德顺军守将折可适、慕化率军击退。但是宋军前沿阵地已经被毁坏的一塌糊涂。

这显然是在有意识的削弱宋军的前线侦查预警能力和机动能力。

而所有在夏境内的细作们此刻都已经完全断了联系,没人知道西夏境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宋军便开始使用老办法,选拔精兵猛将组成硬探部队频繁正面出击西夏防线,不断奔袭西夏境内目标,试图通过这种试探性的攻击获取西夏军队集结部署的情报。

而边境的边民藩户们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开始大规模的往内地迁移,无数的流言随着成千上万的难民流入了内地,有传说西夏又要大举入寇了。说是这次兵马五十万,准备一举打到京兆府。更有谣言说,西夏已经跟于阗、吐蕃、西州回鹘、黑汗等蛮夷议和罢兵,甚至勾结了这些蛮夷一起来侵略大宋,说得更玄乎的,竟是这次西贼召集西域各国在兴庆府会盟共谋大宋,聚兵百万之众,准备一鼓作气吞没陕西。

在这谣言满天飞的当口,说不人心惶惶就是假的。宋军也在大规模的征召乡兵,以防万一。而且这次西夏聚兵极不寻常,整个横山地区都是消息断绝,左厢诸军司竟然全部戒严,这就说明整个西夏的精兵集团几乎全部动员了,甚至之前传回的消息,几十年来都不曾与宋军打过交道的白马强镇,黑水燕镇,甘肃军司这些所谓的「右厢河外兵」都有数以万计的部族男子和驼马牲口被征调不知去向。

这在宋夏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

种种迹象显示,西夏可能正在准备一次其开国以来规模空前的大战役。其动员规模和程度恐怕都是史无前例,甚至比当年永乐城时那种将整个国家的命运压在赌桌上更要可怕和疯狂。

而章桀的军令很明确,理由也很充分且不容置疑,同西夏的历次战争,泾原路官军杀敌最多最令西夏痛恨,而西夏近几年来在宋朝遭遇的最耻辱的败仗,一个是在环州洪德寨,一个就是平夏城,相比而言,平夏城那一仗败的最惨,所以西夏此次出兵必然是以平夏城为目标,力图复仇雪耻。

而陕西和河东各路驻军,都要派兵增援泾原路,为了不让西夏发现端倪,所有的援兵都要悄悄的上路,尽量防止走漏风声。

河东路派来的,正是火山军巡检何灌所率的四个指挥共二千厢军藩骑混编部队。何灌名声在外,那是河东名将,他的部下虽是厢军,但是河东本就是民风剽悍之地,他的部下公认的实力强劲,训练有素悍不畏死,比之百战之余的西军那是毫不逊色。而且河东藩骑更是名镇天下的劲旅,折家的私兵部队。河东帅臣派出这样的精兵猛将,足见对章桀的支持。

黑压压的人马行进在山谷之中,但是队伍整齐,前后有序,一看便知乃是训练有素的精兵,其中还有为数众多的马队。何灌在数十名将校簇拥之下,走在队伍的中间。

看着部下们彪悍刚毅的面庞,何灌胸中阵阵心潮起伏。

身为大宋武人,无人不想在疆场之上建功立业。更何况他自己一身才华武艺,自以为不比当世任何一人逊色。堂堂中华,却受制北方两虏近百年,何等的耻辱!西夏贼子,也就是元昊之时可以猖狂一时。现在,大宋朝励精图治,先帝神考和今上都是锐意进取之主,经过多年的整军经武,大宋早不是仁宗时的大宋了。而西夏也早已不是元昊时的西夏了。

自章桀抚陕以来,屡破西贼,洪德寨、平夏城、神堂堡连获大捷,西贼仗之以称王称霸的横山已经被大宋铁蹄踏遍,大宋对西夏已经实实在在取得了上风。

但是,何灌知道这些胜负并不是关键。

北方的辽国,契丹虏贼,才是关键。契丹会坐视大宋逐步收复河西吗?不可能的。他不会忘了元佑年间的事,辽主遣大将萧海里十万铁骑陈兵燕云,整个大宋都被压得喘不过来气,河东全境戒严,不敢有一兵一卒妄动,生怕刺激辽军南下。结果梁乙逋率军大掠河东五十余日,虏获的人口财货数十万计,无数河东父老乡亲惨遭荼毒家破人亡。

而大宋无可奈何,只因辽国十万铁骑的压力实在太大,无法全力迎战,只能坐视西贼耀武扬威。

从那时起,何灌就知道,想要解决西夏,必须先解决北方那巨大的阴影。至少耶律洪基仍然在位,是决不会坐视西夏灭亡的。别看现在陕西连获大捷,那是因为辽国被上京道的叛乱缠住了手脚,而朝廷现在是章敦主政,性格强硬,能顶住辽国的恐吓讹诈。若是没有上京道的叛乱,只怕辽军早就再次压境。

但是上京道,毕竟不是辽国的心腹之地。那广阔的草原,并非那么重要,辽军现在也没有动用全力平叛,中京道、西京道和南京道依旧有数量庞大的精锐没有参战。若是西夏真的到了危急存亡之刻,以辽主的性格,暂时不管上京道的局势也是做得出来的。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六月间,辽军在南京道就已经有了不同寻常的大规模调动,据说夏主乾顺前后数次向辽国上表乞求辽国对宋施压,甚至夏太后也给辽主写信,现在南京道已经聚集了数万兵马,但是并未靠近边境,似乎只是做个样子。

也许辽主知道章敦并非他能讹诈的住的人物,也许他只是敷衍西夏,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辽军会不会真的南下,谁也不知这是否辽夏的又一次联动。

何灌想到这里,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大弓。

自己身负绝艺,蛰伏河东,就是在等一个机会,否则自己早就投身陕西前线。往日里听到西军那帮老粗们如何杀敌的传奇功勋,自己何尝不羡慕?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自己身为武将,在战场之上痛痛快快的杀敌正是本分。自己和必背负那样沉重的宿命,选择一条简单一点的道路不是更好吗?若是当年自己做出的是另一种选择,只怕现在自己早已步入横行正使的行列,早已独领一军,成为真正的名将。

这不正是自己一直渴望的吗?

但是,自己毕竟不是那帮老粗可比,堂堂儒家子弟,便是再做一次选择,何灌还是会选择同样的道路。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将会成为那个一鸣惊天下的人物,史书上,将会浓墨重彩的描述自己。到那时他的地位,将会超越天下所有的武将!什么章桀、折可适、种家将、姚家将都要靠边站!他将会成为那个改变历史的人!他会成为那个重新引领汉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人物!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又想起了他队伍中的那三个人。自己此次让那三人乔装改扮秘密随军出发,虽然冒些风险,但是却值得。计划布置了这么多年,终于到了收获之时。这三人,将会是他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童贯身着铠甲军袍混在人群之中,他身边的杨烈、苏湖也是军校打扮。苏湖女扮男装拌的很像,她大概会某种奇怪的特技能控制声带的肌肉,连说出来的话声都粗了不少,看起来就像个英俊的小校。他们是随着何灌的亲兵部队一起上路的,本来他们三个是生面孔,但是却无人询问,显然何灌都已经安排好了。

宋军军纪本就上承五代,仍带着骄兵悍将的传统,即使是最精良善战的西军,阵前哗变、兵变、杀良冒功之事亦屡见不鲜,更别说大军过境偷鸡摸狗拐带人口更是平常。将领利用特权带些不明身份之人上路、辎重之中夹带些私货在军营里属于惯例,更别说一向天高皇帝远的河东兵马,纪律甚至还不如西军,队伍里时不时多几个陌生人根本不算大事,只要主将交待下来,没人会管闲事。

童贯到没想那么多,实际上,他已经被这浩浩荡荡的铁马军伍景色给吸引住了,虽然河东援兵只有两千,还都是厢军藩骑,但是何灌部本就是精锐,河东率臣也不想让西军看扁,故此临出发时授以兵甲,这两千多人的纸甲全部淘汰,统统换上了铁甲。虽然此时仍在行军途中,未至战区按照惯例士卒不披甲以节省体力,但是那毕竟是数千人,铁马金戈之气以就让童贯有些激动的心潮澎湃。

这才是大丈夫当为!统十万之兵,纵横天下!他现在才明白了自己的前辈李宪的感受,什么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统统比不上这样权力的甘美!任何胸怀抱负、有雄心壮志的人身处这样的时代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这才是权力最集中最至高无上的体现!入内都知算什么?封节度使又如何?如何比得上千军万马匍匐在自己脚下,听凭自己的指挥,荡平天下!

童贯在心中暗自发誓,迟早有一天,自己将会比李宪、秦翰等人更加伟大!

但是现在,他还算清醒自己的身份。要走到那条路,还不知要多少年。现在,只好做得自己的本份……

九月乙卯,平夏城中。

天色阴沉,到了中午,便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接着雨越下越大,再加上寒冷的秋风,实在是让人感到深秋的寒意。

此时的平夏城内外可谓是大军云集,不但城内满是兵马,城外的空旷之地也扎满了营寨。而城防工事也修缮完备,城外护城河又深又宽,四门吊桥高悬,又有数道外壕和羊马墙。虎落、陷坑等埋伏杂布其中,城头弩台吊斗林立,城内竖立着数十座大炮,炮石整齐堆积在旁,城头上旗幡处处,虽然被雨打湿不能招展,但是隐约却能看见郭

阅读云舞月扬 (全本)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