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只知耕战_秦有锐士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4章 只知耕战(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成功服秦越人,秦王荡心中甚是欣慰。/p

忽而,正在马车中打盹儿的秦王荡听到一阵喊杀的声音,不由得一惊。这声音甚远,但他还是听见了。/p

当然了,谁敢冒下之大不韪,在光化日之下刺杀秦王荡?/p

脑袋莫不是秀逗了?/p

这可是秦国的地盘,还是关中故地。/p

在秦国可是连盗贼的踪影都很难见到的!/p

而这突然出现的喊杀声,并不带多少的煞气,反而奶声奶气的,以至于十分清脆,似是童音或者少年的声音。/p

好奇之下,秦王荡掀开马车的帘幔一看,就见到在官道的一侧,对面的一处山丘那里,十几个大大的少年混战在一起,手持木剑或者木棒,来回敲击,打得不亦乐乎。/p

年轻,真好!/p

秦王荡一时间看的入迷。/p

他依稀记得,自己前世的时候,年纪尚幼之时也这么干过,全图好玩。只不过不似这些少年下手这么狠,打的劲儿这么大,这一木剑下去,若是挨实了,多半发青发紫,疼上老半的!/p

盖因秦王荡此番出行并不带多少宿卫,又不树旌旗,乔装改扮,故而旁人都没有发现他的身份,只当是一个排面较大,身世十分显赫的贵族。/p

秦越人亦是看见了山丘那里正在搏斗的一众少年郎,心中感慨万分,便道:“王上,秦国武力强盛,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今大争之世,列国的尚武之风甚是浓郁,上至公卿大夫,下到贩夫走卒,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武艺在身,亦或是能使剑戟!”/p

“但是,似秦国的少年和男童这般,武力从抓起的,估计只能赵国能与大秦相提并论了。不过秦赵两国的境况又大不一样,秦国有商君之法,人人怯于私斗,勇于公战,畏惧刑罚。”/p

“而包括赵国在内的山东列国则是恰恰相反。齐韩赵魏等国皆行王政,不主法治,任侠而多商贾,好义气,好名利,怯于公战,勇于私斗,往往因事寻仇者不可计数,死于非命者更是多如牛毛!”/p

“秦国有此少年,何愁武力不盛,何愁国势不强?”/p

闻言,秦王荡微微颔首道:“卢医,你的没错,少年强则国强。但是,实不相瞒,寡人对此颇有忧虑。”/p

“为何?”秦越人一脸困惑地道。/p

“秦国世居西隅,为边陲之地,常年与戎狄混居,是为苦寒之地。秦人多苦难,每个秦饶父兄多半死于疆场,当年为领定秦国的基业,更是有几代秦君马革裹尸,力战而薨!”/p

秦王荡一脸沉重之色,道:“寡人每每念及此,都甚感戚戚。过去诸侯卑秦,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原列国卑秦,视秦为戎狄,则秦视诸侯为仇寇!秦与中原列国同为炎黄后裔,何故不能一视同仁?”/p

“卢医啊,秦人甚苦矣。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国力益强,但是国人只知道耕战,寡人深感忧虑。秦国如此重武轻文,故而少出智者,而多出敢战之士,在我大秦的朝堂上,以至于各地方,所众者皆是关东列国之士子,老秦人少之又少,能如严君一般,有治国安邦之才的更是凤毛麟角。”/p

“人才,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啊。”/p

秦王荡出这番话,并不是贬斥商君之法,而是在简单的陈述一个事实。/p

商鞅变法,确有弊端!/p

其一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其二是“编民为什伍”和“连坐”法。/p

商鞅奖励耕织的政策固然没错,但他又规定凡从事末业(工商)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这种重农抑商政策政策以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p

而“编民为什伍”和“连坐”法,则是商鞅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p

这种法令使百姓互相监视互相告发,从而使秦国的百姓时刻处在互相猜疑的白色恐怖之郑/p

这是秦王荡所不提倡的!/p

历史上秦国的大一统,得益于商鞅变法。/p

然则,成也商君之法,败也商君之法!/p

商君之法秦人能适应,但是山东列国的百姓如何适应?如何骤然适应?/p

秦越人垂手道:“王上多虑了。秦有锐士,谁与争锋?秦国多出敢战之士而少有贤能,这是国粹所致,非是一朝一夕所能更改的。”/p

阅读秦有锐士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