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铃铃——”
下课时间到了,蒋浓收拾好课本材料,准备走出多媒体教室,讲了这么多,早已口干舌燥了。
正当蒋浓准备赶回去喝水的时候,一个学生在教室门口拦住了他。
“蒋教授,您好,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行吗?”
蒋浓很诧异的看着眼前这个男生,很少有学生在下课之后还来向自己请教的。因为自己每次都是在一些农业院校讲几节公开课,讲完了就走,换一个学校再讲,所以一般而言和底下的学生不会太熟。
“当然,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抓住机会,蒋教授可是很难得到我们学校来上课的。”
蒋浓还没有说话,陪同在一旁的学校领导倒是很开心的先开口了。蒋浓见此,也只好忍着口干舌燥点头认可了对面这个拦住自己的学生问问题的请求。
这个男生个子很矮,不足一米七,一个板寸头显得极有精神。
“蒋教授,您刚刚所说的新农村建设,我有点不太明白新农村的具体含义和定义,您能够给我们讲解一下吗?”
这个时候,没走的学生围了过来。听到这个胆大的学生如此一问,不少也附和的问的。
蒋教授见这么多学生问,心里也很开心,看来华夏农大的学生确实好学。
“咳——新农村是学术界最近才提出来的概念,新农村他的定义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当然,在我看来,五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新农民’,毕竟人是社会的主体,而农民则是农村的主体”
刘海也站在围观的人群当中,闻到蒋教授对“新农村”的解释,轰的一下,顿时茅塞顿开
只要输入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
第153章偏执少年
第153章偏执少年(三更求支持!)
刘海忽然大悟
这些天他一直在思考创立新社团的事情但是在正式开始着手办这件事情之前,刘海必须把自己创建新社团的根本原因想明白
因为虽然,在此之前,刘海脑海里一直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那就是为华夏的农业做一点什么,为了自己父辈们,为了那些还在过苦日子的农民奉献一些自己的力量
但是具体该如何做,刘海却一直没有想得太明白虽然自己拥有神秘的青苹果玉佩,对于农业种植而言是一个神器但是,毕竟此时的玉佩对于华夏数亿农民而言,即使再神器,也是微不足道的更何况,这玉佩也不是万能的,即使他神奇,但是若是不使用得当,自己也实现不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刚刚蒋教授的一番话,让刘海茅塞顿开新农村,新农村,五个“新”里面最关键的是在于新农民
人才是关键新农民该具备什么条件呢?知识、头脑
刘海的思维顿时被激发,一时之间思绪万千,灵感迸发
自己所在的农业大学,可以说是农业知识最丰富地方而自己学校的学生,可以说是集合了未来最先进的农业工作者了
自己就创立一个新农社一个致力于研究新农民、新农村,并且进行实践的社团
“老师,那新农民因该具有什么素质呢?是不是想您刚才提到的传统农业改造,现在的新农民是具有这样改造传统农业的人呢?”
一个低沉的男声在人堆里响起,众人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这一次提问的不再是那个不到一米的男学生了,换了一个人,这个人个子高一点,有一米七五左右,此人正是刘海。
蒋浓没想到还会有人接着提问,愣了一下,笑着说道:“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看来咱们学校不愧为全国最好的农业学校,学生的思维就是要出众一些,今天我讲得这个课题,也在不少学校讲过,但是却没有一个学校有学生想今天提问的两个学生这般优秀和这么具有求知欲。”
蒋教授的一番话说得一旁的学校的系领导喜笑颜开。
“其实,正如刚刚这位同学所说,新农民是具有时代性的,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传统农业改造的关键时期,所以这决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农民,必须要具有改造传统农业的能力当然,实际情况而言,也不是说,新农民是一个人,它也可以是指一个团体或者指一个区域的农民若是这个区域的农民具有改造传统农业的能力,并且正在改造,那这个区域的农民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新农民。”
蒋教授讲完,一旁的系领导看时间不早了,此时早已是饭点了。
“好了,现在时间不早了,大家都散了吧,该吃饭的赶快去吃饭。刚刚提问的两个学生留下了,其他的都散了吧。”
为什么让提问的两个人留下来的呢?却是因为,这个系领导觉得刚刚提问的人是不错的好苗子,想留下来问一下两人的情况。
这个系领导确实农学系办公室主任,姓周,名叫周定生。三十五六岁,国字脸,中等个。
周定生把蒋教授送走之后,对刘海和最新开始提问的男生两人问道:“你们两个是哪个班的?”
“周老师,我是农学专业0203班的郭亮。”
“周老师,我是农学专业0201班的刘海。”
周定生一听刘海两人的介绍,一下子就笑了,原来是这两人。周定生脑海中响起这两个人的资料。刘海,高考成绩六百七十多分,全校大一新生高考分数最高的一个人。郭亮,高考成绩也不错,有六百四十多分,难得高分,不过让自己知道这个郭亮,却是因为另外一件事
开学不久,农学专业0203班的班导到自己这来为一个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要自己盖章。这份申请是学校领导已经批准过了的,系部盖章也是走个程序。当时自己就看过这个郭亮的申请资料。
说起了这个郭亮身世确实凄惨,郭亮就是京城人,但是却是京城郊区的农民,五岁的时候死了娘,十三岁的时候,他爹有中风瘫痪,一直卧床不起。家里有没有其他的亲人,都是这个郭亮在照顾。家里为了给父亲治病早就一贫如洗,但是这些打击却没有击垮偏执的郭亮。
用郭亮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偏执狂。十三岁父亲瘫痪那年,他就立誓,不但要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还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为了这个试验,这些年,偏执的他,克服了不知道多少困难,吃了不知道多少苦
最苦的时候,是他高三的一段时间,那时候他连续一个多星期,每天就啃一个馒头,但是还坚持节节课认真听讲
饥肠辘辘,击垮不了他偏执的精神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就是靠着一股偏执的精神撑到了现在
其实他和刘海一样,虽然只是大一的新生,却也没有住校,因为他有自己的父亲要照顾学校特批了他可以不住校。
阅读种田玉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