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齐帝国_道之彼端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齐帝国(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这里易守难攻,埃蒙帝国在此经营这么多年,早已将梦海打造的固若金汤。这里也是埃蒙帝国的根本。传说这里原本是没有海的,而是被神一击将此处陆地击沉,就形成了如今的梦海,事实如何谁都不知道。/p

之所以有这种听起来不太靠谱的说法,也不是没有原因,据说埃蒙帝国的皇族就是得到了梦海中的传承,才逐渐强大,并且建立起如今的埃蒙帝国。/p

不过这些隐秘除了皇室已经根本没有任何人知晓。和埃蒙帝国皇室同时代的竞争家族,早已化为历史尘埃。/p

萧澈三人的速度还是极快的,当天傍晚他们就来到了埃蒙帝国的边境。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人群,他们都是前往北齐帝国的民众。不过眼下埃蒙帝国实行全面封锁,这些人自然是无法出边境。/p

埃蒙帝国在边境的军队实力是极强的。这些民众自然不敢冲关。因此聚集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多。/p

其中有些人从血魔蝙蝠潮刚开始的时候,就到了这里,到现在已经待了好些天了。/p

萧澈他们也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不过他们也不着急,相信最迟明天一早,埃蒙帝国解锁边关的命令就会传来。/p

果不其然,并未等到第二天早上,命令就传到了这里。边关的守将把这个消息通告了民众,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他告诉民众,明天天亮就开关。/p

民众这才知道,血魔蝙蝠潮已经结束了。/p

虽然不少人都是半信半疑,可是第二天守将果然如约开关,不少人却是掉头转回埃蒙帝国了。/p

毕竟他们前往北齐主要是为了避难,而如今,祸乱都不存在了,他们自然要重新回到家中。/p

出城的民众还是大部分,萧澈三人也就随着人潮进入了北齐帝国。/p

说起来北齐帝国这边就不像埃蒙帝国这般防守严密了。主要是北齐这边无险可守。不过北齐也是聪明,在边境地带,建立许多大城,这些城池在北齐边境的大地上如同一个个棋子嵌在棋盘上。/p

这些城池可不是随意建造的,而是根据一种极其复杂的古老阵法建造而成,每一座城池的位置都相当于一种阵法的真眼,整片边境区域这些大城又共同组成一个大阵。而且这些城中的人皆是上马为兵,下马为农。他们非但能够守卫边疆,还能够从事生产,自给自足。甚至好些厉害的城市还能够做生意,对外出售他们制作的器具,种植的农作物等。/p

说起来这还是萧澈和周小蝶第一次来到北齐帝国。霍青自然是来过的,石头城就有不少北齐人。可以说霍青对北齐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一路上他竟然成了萧澈和周小蝶的导游。/p

有了霍青的讲解,萧澈和周小蝶一路上倒是觉得乐趣多多。/p

北齐的风俗和各国都不一样,他们的建筑很是奇特,皆是临海城市的风格。这让萧澈很是疑惑。这里可是完完全全的内陆,怎么会出现这样古怪的建筑形态。/p

还是霍青给他俩讲解了北齐帝国的由来。/p

北齐帝国,皇族高氏。祖上原本是一书生,出生于北魏武帝时代。后来因为学识广博,远近闻名。后来被当时的城主推荐做官,做教习。后来因为编纂了奇书《祖训》得到当时相国的赏识,并娶了相国之女为妻,这才一步登天。做了相国女婿之后,他的事业一帆风顺。最后做了太子太傅。/p

太子登基之后为北魏文帝。文帝乃北魏少见的千古一帝。那时帝师高氏已经年长,不过他的儿子和太子从小一起长大,并且也是胸有大志。死心塌地的追随北魏文帝改革。在文帝一朝,高家彻底成长为国之柱石。/p

不过接下来的宣帝之时,因文帝改革变法,得罪的世家大族太多,宣帝的力量薄弱,他作为太子不可能反对父亲的变法。况且文帝的变法给北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原本国力一般的北魏日益强大。/p

宣帝即位之初为了稳定各方局势,便是牺牲高氏一族,将他们杀头的杀头,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自此辉煌不过三代的高氏遭遇了致命的打击。/p

好在高氏一族的后辈坚韧不拔,奋发向上,虽然家族遭受致命危机,毕竟高氏一族从前身居高位,门生故吏遍天下。而且宣帝也不是真心想要覆灭高氏,而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不得已而为之。/p

宣帝也给高氏留下了一线生机。若后辈有能人,必让高氏重掌国器。正因如此,高氏一族始终都没有真正放弃过重回朝堂。/p

在这般艰难困苦之下,高氏子弟不改初心,在那个穷苦的时候依然涌现一批人才,其中三位堪称人杰。/p

便是高适,高湛,高阳。这三位每一个都是天下间少有的奇才,高湛和高阳是亲兄弟,他们和高适是堂兄弟。/p

而且高适为长兄。那个时候的高氏一族子弟空前团结。先是高适以文才著称,其笔下的诗词歌赋豪放自如,璧坐玑驰。很快便是名扬天下。/p

当宣帝得知高适为高家子弟时,二话没说便是召其入京,原本想要予以重任,然而没想到这其中的阻力重重。宣帝和高适虽然通过种种努力,最终也没能让高适担当要职。不过最终还是让高适成为学士府少府。/p

学士府是北魏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少府就是学士府副院长,为学士府二号人物,品级为三品。/p

学士府的一号人物为太府,历来由帝师兼任。/p

而少府则是实际管理事务的人。这个职位别看没有左右朝堂的实力,可是权力可不小。学士府最大的作用就是培养官员。也是天下士子的圣地。在北魏,读书人最终的目的就是做官。而学士府则是最有学问的读书人才能进入的。入了学士府基本上可以说是前程无忧了。/p

历来进入学士府中的士子,混得最差的都是四品。从学士府走出的二品三品大员不计其数,一品的人数虽然少了些,可也是有的。/p

高适作为学士府少府也就相当于天下士子的老师。这可是了不得的职位。也就是说在高适任职之后,每一位从这里走出去做官的都是他的学生。/p

这种师生关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那可是妥妥的人脉资源。/p

这一代的高家从高适开始,便重新踏上了为官之路。/p

高湛和高阳也因为高适的缘故进入朝堂为官。他们俩的能力相当之强,从最底层的七品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北魏重臣。/p

宣帝离世后,高适不久也因病离世,此时的高湛和高阳两兄弟,已经成为了三品的官员。这个位置说上不上,说下不下。期间高阳还成为了二皇子蜀王的老师。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变故发生了。/p

太子刚刚即位不久便是因恶疾离世,当时的北魏发生了一场大瘟疫,谁都想不到,刚刚登基不到一年的皇帝竟然染上了瘟疫离世。/p

皇帝没有太子,这下只能从各位王爷那选一位皇帝了。结果是蜀王得到太后支持,成为了皇帝,不过蜀王感念太后的恩德,虽然不是亲母,可即位之后依然以尊太后为母,将其和自己的母亲平等视之。结果高阳阴差阳错成为了帝师。/p

这下子高氏一族又恢复了祖上的辉煌。/p

这位成为皇帝的蜀王就是北魏仁宗。在仁宗时代,因高阳,高湛成为朝中重臣,高家的势力越来越大。/p

在此之后,北魏皇帝历经四代,高氏家族历经三代。仁宗之后,北魏皇族一天不如一天。到了第四代穷兵赎武,酒池肉林,将北魏祸害到狼烟四起,烽火遍地,几乎亡国。最终北魏皇帝死于乱军之中。/p

之后高家集结天下兵马,扫平内乱,可是那时候北魏皇族已经不得人心了。最终高氏做了皇帝,并开创了北齐。/p

这便是北齐的由来。/p

阅读道之彼端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