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墨斗忖度了一下,如果嬴政只是想要夸耀的话,不会是这种态度,再联系啊嬴政之前的不开心……所以嬴政这是要挑刺?
那他也不能全说坏话啊!
墨斗想了想,拿出了高中历史答题的模版,不管怎么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这样……总应该总没错!
“其一,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这是此剑身长且不易折,这便是其最大也是最明显的优势;其二,此剑锋利无比,更甚旁剑;其三,斗可大胆说一句,此剑可永垂不朽。”
这些都是墨斗从百度查到的资料中总结出来的。
古代的剑其实都是很短的,连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也才55cm,最长的也不过60cm,而这把剑却足足有90cm左右!简直就是奇迹!
一直以来,为了加强巩固剑身,工匠们都是往里面加锡,然而正所谓过刚易折,过量的锡只会导致剑在砍杀敌人时极易折断,这也是为什么青铜剑做不长的原因之一。
经后世探测,秦剑的表面含锡量高达30%,内部却保持着20%左右的含锡量,硬度相当于中碳钢,所以秦剑一方面在打磨后可使剑刃锋利无比,而另一方面,却极易折断。
因此,在剑柄处,造剑的匠人采用了阶段性宽窄的方式,也就是剑身下部一段宽一段窄,一段薄一段厚,以此增加剑的弹性。
再加上鬼知道他们是怎么在剑表面加上的铬盐氧化屏,以此达到千年不朽,这秦剑简直是bug般的存在。
嬴政看着墨斗还回来的剑点点头:“叔父说得与你差不多,还有呢?”
顶头boss不满意,所以墨斗还是要鸡蛋里挑骨头。
墨斗组织了一下语言:“然此剑工艺再高,也不过是青铜制成,且技艺已到顶峰,恐后难有寸进,若想长远计,还需研制铁器,且此剑过长,若是慌忙抽剑,恐难拔出。”
比如说在后世都快被玩坏了的荆轲刺秦王……
嬴政不置可否,点点头:“嗯。”
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还不满意啊……墨斗咬咬牙,说:“还有这剑上的字……”
嬴政终于有了点反应,看向了墨斗,示意墨斗继续说下去。
墨斗隐隐明白嬴政在不满了,内心苦笑,自己还真是乌鸦嘴,说什么来什么,之前还说吕不韦权势大,连军工厂都掌握其中,现在嬴政就因为这件事来找他了。
嬴政是在不爽这剑上刻的字。
《吕氏春秋》上说: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邦、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而吕不韦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
就比如说这把剑上刻着‘相邦吕不韦寺工蕺丞义工成’,说明监制这只戈的厂长叫“蕺”,在厂长的下边是丞,类似车间主任,这位主任的名字叫“义”,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叫“成”。(注1)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然而,就是每个剑上都有吕不韦的名字着实有点不爽。
“吕公于器上刻字,物勒工名,若兵器工艺有错,此行可方便追究责任。”
嬴政似笑非笑地看着墨斗:“斗就只说这些?”
你还要我怎样?!当众说相国吕不韦的坏话真的好吗?!
墨斗欲哭无泪,只能再次组织语言:“只是剑上刻相国之名有点画蛇添足,徒徒费时费力……”
当然,如果只是去掉名字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嬴政真正在意的只是吕不韦的权利。
墨斗被嬴政逼得无奈,心中却佩服起嬴政来。嬴政不过十二岁,甚至还只是个太子,就已经认识到吕不韦的威胁,而并未是害怕或是依附吕不韦,实在是太有远见了。
“罢了,”确定墨斗的想法,嬴政也不再逼着墨斗了,岔开话题,“斗与孤去一道寺工罢。”
寺工?
寺工相当于秦国的中央军事工厂。
墨斗懵逼,嬴政怎么突然间要和他要去那里?
第25章
“斗与孤去一道寺工罢。”
既然嬴政都发话了,墨斗断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只能起身跟着嬴政走。
阅读(历史同人)秦问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