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煤矿,冶炼金属和烧制陶瓷就会便利高效得多,以后要在安国全境进行改革也便有了仰仗。
裴凛之在江州与湘州边练兵,边屯田,为当地百姓修路修水利,积攒了不少好名声。
由于江州与湘州采用了新稻种,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但赋税却减少了,百姓终于相信新来的官府不同于以前的官府,们是真的为老百姓着想的官府。
因此当官府提倡他们多垦荒、多种茶、多种棉花时,们都积极踊跃地参与配合。
甚至当官府在当地募兵时,很多人主动报名参军,因为只有将建业城里那个暴君推翻,们才能真正过上衣食忧的生活。
到江州的第二年,裴凛之手头的兵力便扩充到了十万。
到江州的第二年,裴凛之手头的兵力便扩充到了十万。
江州的切都发展得很顺利,唯一令裴凛之难受的是他跟萧彧分太久了,除了鸿雁传书聊以慰藉,就只能在梦中见了,这种分别令备受煎熬,多想赶紧打完这仗,早点见到萧彧。
等待萧彧的信现在已经成了裴凛之最大的期盼,这日他从练兵场回到营地,问亲随:“陛下的信吗?”这两日萧彧的信该到了。
亲随说:“信,但好像不是陛下的,我给将军放在案头了。”
裴凛之心头一跳,萧彧没有亲笔写信,这是发生什么事了?远在江州,最害怕的便是萧彧发生任何意外。
裴凛之三步并作两步进了书房,急忙抓过案头的信封。信封上是空白的,没有个字,这信封也不是广州的纸,稍稍松了口气,应当不是广州送来的信。赶紧将信封拆来,匆匆扫视眼开头,又去看落款,只有个钊字,竟然是薛钊写来的。
这令裴凛之意外之极,赶紧坐下来,始仔细看信。
薛钊在信中西安是套了下近乎,然后直奔主题,说起了安国朝廷的情况,告诉安国各州刺史并不愿意接受萧祎的调度,甚至今年元旦萧祎要求各地刺史进京述职,除了萧祎的亲信,其余人都没去。
薛钊提到了萧祎征兵一事,虽然不如预期那么顺利,们也依旧征募了七万新兵,并且完全部署在建业周围。
薛钊在信末还表示,如果裴凛之和萧祎真打起来的话,会依旧坚持不出兵,梁州刺史也表示不会出兵攻打江州。
裴凛之看完信,说:“去看镇北王回来了没有,请他来我这里,要事相商。”
很快,萧繇便到了:“什么事?”
裴凛之将信递给萧繇,萧繇匆匆看完整封信,抬起头说:“这是谁写来的?消息可靠吗?”
裴凛之说:“原崖州刺史薛钊,现在为雍州刺史。消息应该属实。”
萧繇说:“这信中的意思是,北边那些刺史都不听从萧祎的调遣?们反了萧祎的水?不对,更像是在观望皇兄和萧祎,看谁优势便支持谁。”
裴凛之颔首:“恐怕是如此。这些刺史都出自世家大族,们素来有着很强的政治嗅觉。估计是萧祎不符合们的利益,不打算支持了。”
“这下倒是给我们省了不少事。也就是说,我们去攻打建业的话,们不会出兵支援呗?”
“应当如此。”
“真是这样吗?你觉得薛钊的话可信吗?”萧繇是不太放心。
裴凛之想了想:“我以为薛钊的话应当可信的。”当初薛钊离开崖州的时候,也是处处暗示,如果将来萧彧要重返北边,是愿意支持的。
萧繇捏着下巴,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能算出萧祎现在共能调动多少兵力吗?”
裴凛之说:“建业城中原驻兵五万,去年从附近各州调了将近三万过去,加上扬州、吴州与兖州的兵力,再加上今年新征集的七万新兵,依旧还二十几万兵力。”
萧繇说:“关将军在永嘉那边拖住了对方三万多兵力,已经替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裴凛之说:“我现在赶紧写信给陛下,跟汇报这个情况,问他我们是打是继续守。”
萧彧接到裴凛之和薛钊的信,和闵翀起商议了许久,最后决定主动开战,抢占主动权。跟随这封信一起出发的,已经被改造好的万俘虏。
很少留用水师原来的将领,而是根据改造表现从俘虏中提拔基层将领,用原军中的人马去统领那帮军队,效果异常好,这样的将领也会对萧彧忠心耿耿,不会临阵反水。
太初年初夏,裴凛之率领十五万雄师自赣江边登船,顺流而下,出鄱阳湖,入长江,直奔建业城而去。
阅读废太子生存指南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