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虎说李隆基能领兵打仗,那完全是扯的。
要是什么人都能领兵打仗,那么,那些沙场老将还有什么用。
唐虎这么说的原因,无非是知道武则天没有用上该用的人。用错了人,失败是必须的。
唐虎的目的就是引一些人才出来。
武则天一听,想都没有想,当场就封李隆基为契丹军讨伐大元帅,唐虎为军师。
李隆基成为大元帅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唐虎给出的名单,招了五个人,为各路征讨将军。这五个人分别是:李楷固、刘仁轨、黑齿常之、娄师德、程务挺。
以李楷固为例,在历史上,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平定了继续反周的契丹人,斩杀叛将李尽忠。
也就是说,只有李楷固,才能将契丹军搞定。
之于其他四位,唐虎只是借机为李隆基广罗人才,为他未来的江山打下基础。
如刘仁轨,有“料事如神”之称。其他三个也都是名将名相。
李楷固原来只是军中一名普通的小头目,李隆基除了封他为将军,还说道:“李将军,本王素闻你是一个人才,斩杀叛将李尽忠,有你一人足矣!”
这话让李楷固热血沸腾,让他自杀他都愿意。
尤其是李隆基太子的身份,让李楷固完全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就自告奋勇地与李隆基立下了军令状。
由此,由李隆基挂帅的一支讨伐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
历史就是历史,李楷固斩杀叛将李尽忠的事实就是事实。
讨伐军直插契丹境内,斩杀叛将李尽忠?。
没有多久,班师回朝,由此起,李隆基太子之名名扬天下。
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在李世民之后,其他皇帝的能力,与之比较,完全是脆爆了。
这样一来,李隆基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就突了出来。只要李隆基站出来说的,没有一个人会反对。
不仅不反对,有的更是大力支持。
按照唐虎原来的要求,李隆基是要在余杭三年才能修成正果,但是,为了天下,只能放慢学习进度。
最近,刑部为了一件事十分的棘手,十分无奈之下,就将这事上奏给了武则天。
奏折上称,长安城内最近有一人驾驶马车撞死了一个人,这事在城内反响极大,如果不进行一个合理的交代,恐怕这事难以善了。
让刑部为难的原因很简单,首先,这事没有一个处罚的标准,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其次,驾驶马车之人,正是武则天的一个远亲,而这个被撞死之人的家庭虽然在官方没有什么大的背景,但是在民间名声极佳,有着“大善人”之称。
武则天看完后也是眉头紧锁,问谁有解决方案。此时,唐虎就站了出来,“圣上,唐虎认为,太子有办法!”
武则天一听,当然高兴了,马上就问道:“太子,你有何方案。”
李隆基当然没有方案,但这话是唐虎替他说的,所以,他就自信满满地说道:“回皇上,此事,待儿臣回府后细细想想,明日回复吧。”
下朝后,到了太子府,李隆基就问了“阿爸,您说这事有办法,有什么办法?”
唐虎自己当然上了记忆库,借用了一些方案,并结合大唐的现状,理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和针对“马车撞人案”出台了一份处理方案。
阅读我被大唐退学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