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的放榜也不会太晚,十六号一早他们被放出贡院,只等着二月底会试放榜。
若是能成功通过会试,殿试只考策问,答题答得好不好是一回事,在谢老板面前能不能写得出来是另外一种考验。
这是短期不能提升的,所以中间的半个来月,姜榆仿佛一下子就清闲了下来。
她按照日常的作息起床,每日再空出时间练习一份策问,其他的时间就发发呆,偶尔出去逛逛街,难得地清闲。
会试的卷子,经由糊名,再由专门的人重新抄写一遍,然后由主考官随礼分发给批卷子的同考官。
同考官再从自己分到的卷子中,选出自己认为好的卷子,推荐给主考官。
主考官还要在没被选上的卷子中寻找是否有遗漏的卷子,以免错过了人才。
这次圣上有多看重这次的会试,别人不清楚,他们怎么会不清楚,他们的顶头上司游尚书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若是此次做得精彩,指不定能入了圣上的眼。
圣上任人唯才的性子,那些高门看不惯,但是对于他们这些二流世家或者庶族出来的人来说,那就是晋升的机会。
所以此次各位考官们,都卯足了劲儿,势要把自己分到的卷子当中出彩的卷子好好挑出来,自己选出来的卷子最后榜上排名靠前也是一件面上有光的事儿。
经由同考官选出来的好卷子,再由各位考官一起评阅,商定最后的排名先后,最后反复检阅,确定无误,方才放榜。
二月二十六日,这场参加者成千上万,最后只录取一百五十名的会试榜单,终于新鲜出炉。
钱衡依然还是霸居榜首的位置,继解元之后,他又得了会元的名头,只要二月初他再得一个状元,他就将是大夏开国以来第一个连中六元的人,大小二元通吃,一个寒门,站在如此地高度,会是何等的荣耀。
对于天下寒门的鼓舞作用,不言而喻。
姜榆和钱衡中间照样还是隔着一个人,不过这人不是上次乡试的那位了,而是一个名唤郑瑛的高门子弟。
郑氏,自从太上皇几十年前拿郑氏开刀之后,这个原本四大家族之首的郑氏就丢失了领头羊的位置。
这几十年郑家低调再低调,这几年也不过是因为圣上突然即位,而他的正室正是太上皇迎娶的那个大郑氏的侄女小郑氏。
如今这第二名郑瑛,正是如今皇后一支的嫡系。
二月初五的黎明,天蒙蒙亮,一百五十名新晋的贡士,经由点名,散卷,赞拜,行礼,进行为期一天的殿试。
殿试的题目由圣上亲自出题,并且谢睿为了表示自己对贤才的渴求,殿试当天他下早朝之后,他就一直在大殿里呆着。
所以说考的是应试能力,监考老师是终极大boos!
胆子小点的人,可能笔都要拿不稳了,何况谢老板还时不时从那高殿上下来,在考生的身边走走停停。
有时候看到他感兴趣的卷子,他还能停留不止一时半会儿。
可能是因为他们几个会试的排名靠前的缘故,所以他们几个的座位也很靠前,谢老板把他们当成未来重点发展对象,在他们几个的身边停留的时间格外的长。
纵然姜瑜前世在电视里没少看见大人物,但是自己身边这个,是真实的活的,只要她胆子够大,触手可及。
——!当然她没有那个狗胆!
她能不激动吗?她脸上一脸淡定装模作样地写卷子。
心里已经哔哔赖赖开了,谢老板,上次你请大家吃饭的表现,我很满意,证明你是一个体恤下属的好老板,如果你愿意录取我的话,我一定好好干的!
殿试考的就是一道策问,涉及的范围很广,前面的几位皇帝多以诗赋取士,但从太上皇开始就渐渐加上了策,诗和策都考,到了谢睿这里,只考策问。
考生要根据题目,写出一篇两千字左右的文章,反复琢磨,抓住正确的立意再破题才是关键。
此次殿试的题目,也显示了谢睿选拔人才的决心,题目为:丁出见癸缧系于路,解左骖赎之,归不谢而入,癸请绝。
典故出自《管晏列传》,讲的是晏子解救出了有才能的越石父,但是回去以后,晏子没有跟越石父打招呼,就进了自家门。
越石父不感激晏子还要和他绝交,晏子不知何故?越石父说,你既然看到了我的才能,就不该把我当成一个下人,而应该以礼待我!
这个典故探讨如何对待人才的问题。
越是有才能的人越应该以礼相待!
这也向天下的寒门发出了一个信号,只要你有足够的才能,就有被任用的一天。
殿试第二天为批卷,第二天公布排名。
不过第二天,圣上会亲自召见前十名,是为小传胪。
阅读还是要考试(女穿男)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