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长等人只是随意闲谈,走在后面的长生却是听得心惊肉跳,他知道此事与自己有关,却不明白就中缘由,好在没过多久众人就走上了通往县城的官道。
进入官道之后路上便多了行人,众人不再说私密话,李中庸看似随意的与长生闲聊家常,之所以说是看似随意,是因为李中庸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目的还是寻根究底,以此对他多些了解。
在此之前长生很少出远门,上次进城还是三年前的事情,此番出门他最大的感触就是乡人的日子比以前更难过了,路上的行人大多衣衫褴褛,曾几何时四处走脚的小贩和货郎此时也很少见到了。
知道长生少见世面,李中庸便简略的向他讲说了当今时事,此时在位的皇帝是僖宗的弟弟李梺,此人二十多岁,很是年轻。
而今黄巢叛乱虽然已经被朝廷平息,但长达六七年的叛乱波及和影响了大唐半数以上的疆域,为了平息战乱,大唐几乎耗空了国力和兵力,由此造成了对地方节度使掌控力度的减弱,其直接后果就是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全国各地战事频发,加上朝廷内部还有宦官擅权,内忧外患,雪上加霜,曾经雄霸东方,四海来朝的大唐已不复当年盛况,犹如风中残烛,岌岌可危。
李中庸说,长生便听,李中庸不说,他也不问,对他而言李中庸所说的这些事情离他很是遥远,毫不相干。
发现长生对政局时事不感兴趣,李中庸便换了个话题,讲说武林江湖,这个话题引起了长生的好奇,仔细聆听并不时发问。
大部分时间都是李中庸在讲说,陈立秋偶尔也会说上几句,据二人所说而今大唐境内的帮派驳杂繁多,纵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其中大部分都是近些年组建的绿林帮派,这些人打家劫舍,算不得真正的武林中人。
有着悠久历史和技艺传承的宗派大约有两三百个,根据所习练的武学技艺来划分,这些帮派又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便是起源最早,传播最广的儒家教派,其特点是广博浩瀚,包罗万象。
第二类是佛门教派,佛门功法衍生于西域的佛法,走的是纯阳刚正,罡猛霸道路数,其中领悟了佛法真谛的高僧还可以施展佛法神通。
第三类便是道门教派,习练道门功法的人多为道人,由于道门中人参悟阴阳天道,其功法特点便以无常变化为主,是为三三不尽,六六无穷,其中正式授箓的道人还可以画符起坛,祈天作法。
说话之间众人来到了牟平县城,登州府是大唐境内最东面的一座州府,再往东就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了,登州府辖区内共有黄县,牟平,文登三座县城。
进城之后众人找到一家客栈落脚,这是一家很小的客栈,只有夫妻二人经营,吃饭时每人叫了一碗面,其中巴图鲁的那份要五碗的量,那妇人见众人穿戴齐整,不似穷人,便极力推荐,只道今早刚刚宰杀了一只公鸡,已经炖好了,他们若是愿意,马上就可以端上来。
林道长询问价格,得知一只鸡需要十文铜钱,便摆手谢绝了。
长生身上带有一包铜钱,是昨夜林道长和陈立秋帮他向王村正讨要的汤药费,他不知道那包铜钱具体有多少,大致估算一百文是有的,他有心宴请答谢众人,便喊住妇人,让她将炖好的公鸡端上来。
李中庸等人不明所以,纷纷转头看他。
长生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有些别扭,红着脸说道,“昨夜若不是林道长和诸位出手相助,我怕是性命难保,老黄也一定会被他们给吃了,况且我身上这些铜钱都是林道长帮我讨要的,我理应报恩答谢,这顿饭就由我来做东吧。”
听他这般说,众人多少有些意外,他们没想到一个没出过门的半大少年竟然如此懂礼,不过有林道长在场,他们也不便做主,于是便看向林道长,等他说话。
林道长看了长生一眼,微笑点头。
见林道长同意,长生又向那妇人询问烧酒的价格,得知一斤酒要五文钱,便让那妇人打上二斤。
妇人欢喜答应,转身去了。
见长生如此慷慨,李中庸猜到他不怎么外出,可能不知道当今物价,便随口向他大致说明,此时通用的主要是铜钱,银两很少见,黄金更是极为罕见,一两银子折一千铜钱,早些年国强民富,五个铜钱就可以买一斗米,一斗米约为十二斤。
现如今大唐国力衰退,需要十个铜钱才能买一斗米,折算下来差不多就是一个铜钱可以购买一斤米,长生用十文钱买了一只鸡,而这十文钱原本是可以买下十斤米的。
此外,烧酒长生也买贵了,此时酿酒一斤粮食出四两酒,三斤粮食就能出一斤二两酒,而妇人卖他五文钱一斤,明显贵了。
听得李中庸的讲说,长生心里有数了,但他并不心疼多花销了几个铜钱,人不能因为危难过去了就淡忘了他人的恩情,昨夜如果不是林道长等人出手相助,那一干乡人便是不打死他,也定会当着他的面将老黄宰杀分食,如果当真出现那一幕,势必成为他永远的阴霾和噩梦。
不多时,酒食端了上来,众人开始吃饭。
自乡下住着,少见荤腥,长生也很想吃肉,但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去夹,只是低头吃面,不时起身为林道长等人倒酒,并趁机再次逐一向众人道谢。
实则众人并没有将昨晚的事情放在心上,但是见长生如此郑重感念,对他的印象越发的好了。
见长生自始至终不碰那只鸡,众人便趁他起身倒酒之时每人给他夹了一筷子,待他放下酒壶坐下,碗里已经堆满了鸡肉。
眼见众人对自己如此关心,长生心头大暖,跟着众人学艺谋生的想法又重了几分。
他虽然知道巴图鲁很能吃,却没想到巴图鲁比他想像的还能吃,客栈盛面用的是大海碗,常人一碗面肯定够了,而巴图鲁吃了五碗还意犹未尽。
见此情形,长生又让店主再上五碗,巴图鲁虽然推辞却也只是做做样子,待得面条上来,依旧是风卷残云,吃的汤水不剩。
一个人吃十个人的饭,这饭量已经不是惊人了,而是如假包换的吓人。
饭后,长生结过账,将剩下的铜钱双手交给林道长,但林道长笑了笑,摆手未接,“你自己留着吧。”
长生有心跟着林道长等人,便感觉私留钱财有些不妥,便再度递送。
当是猜到了长生心中所想,林道长微笑说道,“除了巴图鲁,他们三人每人都有些许积蓄,你无需多想,收着便是。”
听林道长这般说,长生这才将装钱的布袋收起,跟着众人往后院入住。
林道长一共要了六间客房,长生之前没住过客栈,也不知道一间客房有多大,打开房门之后方才发现客房很是宽敞,而且里面有两张床,完全可以住两个人。
就在长生站在门口向里张望之际,陈立秋自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昨晚一宿没睡,好好睡一觉吧。”
“我不困,”长生摇了摇头,转而问道,“三哥,此时不过未时,天黑尚早,你们做什么?”
“师父要和老大出去办事,我们几个就留在客栈休息。”陈立秋随口说道。
“我能不能帮上忙?”长生问道。
“老实在房间里歇着,有很多事情你不知道,来日方长,以后慢慢跟你说吧。”陈立秋打着哈欠走进了隔壁房间。
目送陈立秋进屋,长生这才进到自己的房间,陈立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实则他不但昨晚没睡,前天夜里也没睡,但乍逢巨变,他心里很乱,虽然甚是疲乏却毫无睡意,打量过房间的陈设之后放下包袱,和衣卧床,出神发愣。
此时他的心情很是复杂,萍水相逢,他对林道长等人并不了解,他只知道几人不是坏人,却不知道林道长等人究竟是做什么的,就这样跟着他们,他不知道接下来自己会经历什么。
不过与对未知将来的忧虑相比,莫名的空虚更令他难以忍受,这么多年他每天都跟老黄待在一起,突然之间老黄不在了,他的心里空荡荡的。
想到老黄,再度想起昨晚的事情,如果林道长等人没有出现,老黄免不得被村民剥皮分食,正是因为林道长等人的出现,老黄才得以善终并留得全尸,就凭这一件事情,他就应该跟着林道长等人,因为他欠人家的,不管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他都认了……正在出神发愣,突然听到了林道长和巴图鲁在说话,声音是自屋外的大街上传来的。
听到二人的声音,长生急忙翻身下床,开门来到了街上,快走几步跟上了二人,“林道长,听三哥说你们要出去办事,我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林道长笑道,“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回去休息吧。”
见长生还想说什么,一旁的巴图鲁出言说道,“你知道我们要干啥就想跟着去,赶紧回去,别添乱。”
听巴图鲁这么说,长生知道自己确实帮不上忙,只能驻足止步,目送二人往北去了。
待二人走远,正准备转身回去,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乡人在售卖红果,便走过去买了一些,用衣服兜了回去。
回到院子,向店主讨要了几个陶碗,将那红果洗了,盛了几个敲开了老二李中庸的房门。
李中庸开门将长生让了进去,一边自桌旁摆弄着什么,一边与长生说话。
屋子正中的桌上放着一堆稀奇古怪的东西,材质不尽相同,有的是木头雕刻的,有的貌似是金属熔铸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瓶瓶罐罐,房间里充斥着浓烈的硝石和硫磺气味。
“二哥,你在做什么?”长生好奇的问道。
“我在推敲墨子呢。”李中庸随口回答。
长生不太明白李中庸的意思,又见他正在忙碌,无心与自己说话,便识趣的退了出来,又回到屋里端上盛有红果的陶碗去敲老三陈立秋的门。
陈立秋开门,手里拿着一支毛笔。
人家来送东西,不让人进门是不礼貌的,更何况陈立秋很喜欢长生,便热情的招呼他进去,随手拿了一个红果坐到桌旁,一边咬嚼,一边提笔书写。
“三哥,你忙,我不打扰你了。”长生想走。
“没事儿,坐会儿吧。”陈立秋挽留。
听陈立秋这般说,长生便没有急着走,眼见门旁有个板凳,便弯腰拿过,自门旁坐了。
“你坐那么远干嘛,跟个受气儿的小媳妇似的,过来坐。”陈立秋说道。
“你正在写信。”长生说道。
“我写我的,你又……”陈立秋说到此处反应过来,“哎哟,你小子不会认字儿吧?”
“嗯,识得一些。”长生点头。
“难得,谁教你的?”陈立秋随口问道。
“原来村上有个老先生,农闲时节我就去他家学字。”长生回答。
陈立秋笑道,“那你从门口坐着吧,我写的东西你不能看。”
“三哥,你有心上人吗?”长生问道,几人之中陈立秋最为随和,他也很喜欢陈立秋。
“那是自然,我长的这般英俊倜傥,怎么可能无人青睐。”陈立秋半开玩笑。
长生笑了笑,起身告辞,“三哥,你忙,我再去给四姐送几个果子。”
陈立秋咬嚼着红果,含混应声。
长生随后又敲开了老四田真弓的房门,男女有别,他本不想进屋,但田真弓只道有东西要送给他,非要让他进去。
和陈立秋一样,田真弓原本也在桌旁书写什么,不过她写的不是书信,而是往一个厚厚的文簿上记录着什么,在田真弓拧解包袱的时候长生无意的瞥了一眼那个文簿,却发现那个文簿上的文字与常见的汉字多有不同,一半以上的文字他不认得。
不多时,田真弓转身,手里拿着一支笛子,“这个送给你。”
长生疑惑的看了田真弓一眼,随后又低头看那笛子,那笛子通体青绿,灵光内敛,竟然是由一整块绿色玉石雕凿的玉笛。
此等珍稀贵重之物,他自然不能要,连连摆手,坚决谢绝。
田真弓不由分说,将那笛子塞到了长生手里,“我本不擅长吹奏,留着也无用处,你拿了去,也算物尽其用。”
见长生面露惶恐,急切的想要递还,田真弓急忙出言说道,“这笛子不是我的旧物,而是中途得来的,你的笛子留在了老牛的坟里,这支便送给你,他日演奏道乐你也用得上。”
不等长生说话,田真弓便岔开了话题,“对了,你识得乐谱吗?”
长生摇头。
“那你能熟记五音吗?”田真弓又问。
长生点了点头。
“那好,我们先演练一遍,我拨弦于前,你模仿吹奏。”田真弓说道。
田真弓言罢,不等长生表态,便走向床头,自床上拿过一个黑布包裹的乐器。
待得田真弓扯下黑布,长生方才发现那是一件五弦琵琶。
田真弓怀抱琵琶斜坐桌旁,伸手翻动那个厚厚的文簿,片刻过后自其中找出一副曲谱,深深呼吸之后开始抚奏。
弹过一段儿,田真弓停了下来,歪头看向长生,待他吹奏模仿。
“你先弹完,我再吹奏。”长生说道。
“这首曲子你之前吹奏过?”田真弓颇为意外。
“我没吹过,也没听到过。”长生摇头。
“你只听一遍,便能记得全曲?”田真弓半信半疑。
“不晓得,姑且一试。”长生讪笑。
听他这般说,田真弓便直接将曲子弹完,她弹的是一首春江花月夜,成词于唐早期,也是乐器琵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
待琵琶余音消散,长生开始横笛吹奏,他是第一次吹奏玉笛,没想到玉笛比竹笛扬声要好得多,起音起的太高,无奈之下只能高起高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长生吹奏结束,田真弓眉头微皱,她皱眉不是因为长生吹的不好,而是长生吹的太好,堪比专职乐师,她怀疑长生之前曾经吹奏过这首曲子。
“吹的挺好,再来一曲吧。”田真弓说道。
长生点了点头。
此番田真弓没有再翻看曲谱,而是闭目沉吟片刻,直接开始抚奏。
长生虽然不懂曲目,却能听出田真弓此番弹奏的曲子很是伤感,缅怀思念的情绪很是浓重。
待田真弓弹完,长生再度开始模仿,知道了玉笛的特点,拿捏的便很是精准,他尚未自痛失老黄的伤感之中走出来,吹奏这首曲子令他颇为难受。
好在吹到一半时,陈立秋受不了了,自隔壁房间大声叫嚷,“哎哎哎,老四,你搞什么呢,能不能来点儿喜庆的?”
听得陈立秋的呼喊,长生停了下来,一直在闭目聆听的田真弓也睁开了眼睛。
“吹的很好。”田真弓叹了口气。
担心对方怀疑自己作弊,长生小声解释道,“这首曲子我真的没听过。”
“我知道,”田真弓缓缓点头,“这首故乡的樱花是我们那里的曲子,你不可能听过。”
长生不知如何接话,只得默不作声,站立一旁。
田真弓貌似想到了什么,眼神迷离,随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说话。
长生有心离去,却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置手里的笛子,这根笛子他吹奏过,退回似乎不太好,但这么贵重的东西,就这么拿走似乎也不太合适。
最终还是田真弓回过神来,冲长生微笑说道,“没想到你对音律有如此天赋,他日再作法事,便不虞无人吹笛了。”
长生有些不好意思,尴尬的笑了笑。
田真弓又道,“你先回去休息吧,笛子拿走,莫要再推辞。”
听田真弓这般说,长生只能道谢收下,告辞离开。
回到房中,长生躺卧在床,此番他是真的撑不住了,一连串的变故令他身心憔悴,闭眼之后很快悠悠睡去。
醒来时是入更时分,不是睡醒的,而是被一声巨响给惊醒的,那巨响彷如闷雷一般,貌似就发生在附近,房中的陈设物件都为之响颤震动。
就在长生急切开门想要跑出去察看究竟之时,遇到了同样开门出来的陈立秋,与他的惊慌相比,陈立秋显得淡定许多,摇头叹气,一脸的无奈。
“三哥,你可曾听到了异响?”长生问道。
“我又不是聋子。”陈立秋随口说道。
“怎么一回事?”长生追问。
不等陈立秋回答,长生便发现有烟雾自李中庸所住的房间里冒出,“不好,二哥屋里失火了。”
“失什么火呀,”陈立秋伸了个懒腰,“这不是头一回了,不用管他,走,出去转转去。”
长生不明所以,有心过去查看究竟,但是见陈立秋如此淡定,而李中庸和住在李中庸隔壁的田真弓都没有开门出来,便知道类似的事情可能之前发生过多次,他们貌似已经习惯了。
跟着陈立秋来到街上,一回头恰好看到正在开窗通风的李中庸,李中庸蓬头垢面,眉发多有被燎烧的痕迹。
发现长生在看自己,李中庸有些发窘,尴尬的冲长生笑了笑,转而自窗口缩回头去。
长生心中疑惑,便快走几步,跟上走在前面的陈立秋,“三哥,二哥在做什么?”
“在作死。”陈立秋随口说道。
长生不明所以,歪头看他。
陈立秋无奈,只得说了,“哎,自从搞到一本墨子,他就再没消停过,一得空就瞎折腾,炸过好几回了,这回动静还算小的,上次在齐州将人家客栈都给炸了。”
陈立秋说完,自路旁买了两块米糕,递给长生一块儿,转而继续说道,“你没见我都不敢住在他隔壁吗,以后你也离他远点儿。”
“墨子是什么?”长生问道。
“一本记录了机关造物的古籍。”陈立秋回答。
见长生一脸疑惑,陈立秋又随口说道,“你不可能知道那东西,那是春秋时的古籍,秦时被列为禁书,都被烧了,他得的那捆竹简乃是绝世孤本。”
“既是孤本,他又是自哪里得到的?”长生问道。
“还能从哪儿啊,墓里呗,”陈立秋咬嚼着那块儿米糕,“师父只是不让我们拿取墓中金银,却不曾禁止我们拿取古籍典藏。”
陈立秋说到此处回过神来,歪头看向长生,见长生一脸的愕然,尴尬笑道,“嘿嘿,我好像说漏嘴了……”长生一直疑惑林道长一行人是做什么,此番他终于知道了,心中惊讶自然是免不了的,在他的印象当中挖坟掘墓的都是坏人,而林道长等人怎么看都不像坏人。
为了化解陈立秋失言的尴尬,长生机灵的说道,“其实三哥即便不说,我也早就猜到了。”
“咦,你是如何猜到的?”陈立秋颇为意外。
“大哥和二哥昨夜曾经帮我挖过土坑,我在旁边观看,他们貌似非常擅长挖土掘洞。”长生说道。
“哈哈,你很细心哪。”陈立秋笑道。
“三哥,既然不为金银,为何要掘人坟墓?”长生低声问道。
既然话已经说开了,陈立秋也不藏掖了,晚上的街道行人不多,他也不曾刻意避讳,随口说道,“找东西呗,师父一直在找一件东西,你别问我他在找什么,不是我不告诉你,而是我们都不知道。”
见长生一直拿着那块米糕,陈立秋催促道,“快吃吧,这米糕挺好吃的。”
长生点头过后开始咬嚼米糕,这东西各地的称呼不一样,陈立秋称之为米糕,而本地人则称之为年糕。
吃过年糕,长生没有再问及挖坟掘墓一事,而是换了个话题,“三哥,师父都会什么武艺?”
“不知道。”陈立秋说话的同时又递过来一根糖饼。
“不知道?”长生疑惑皱眉。
“你当我骗你呀,”陈立秋将糖饼塞到长生手里,“师父很少使用武艺,也不让我们轻易出手。”
长生捏住糖饼,道谢过后又问道,“那你们跟着师父学什么呀?”
陈立秋嘿嘿一笑,不无得意的说道,“师父虽然不传授我们武艺,我们几个学的却都是绝世武学。”
长生一头雾水,满脸疑惑。
“你如果稍微有点脑子,就不会问我们所习练的武学都是从哪儿来的。”陈立秋说道。
长生反应过来,屈指指地。
陈立秋坏笑点头。
阅读万道小得意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