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老子惹恼儿子
一般来说,对着儿子夸老子,或者对着老子夸儿子,都是会取悦对方的,这是人之常情。然而,杨广却与常人不同,大臣薛道衡夸赞隋文帝杨坚,杨广不仅不喜悦,反而心中恼怒,找了个借口,把薛道衡杀了。薛道衡死得真冤!
《隋书》记载,薛道衡,是山西万荣人,是隋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薛道衡六岁时候死了父亲,成了孤儿,但他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十三岁就精通《左传》,写了《国侨赞》一文,人们争相传阅。薛道衡年龄不大,就开始出名了。
薛道衡成年以后,入仕北齐,从事文诏起草。周武帝灭掉北齐后,欣赏薛道衡文采,授予官职。杨坚篡周建立了隋朝,薛道衡又为隋朝服务,在杨坚身边担任秘书,负责起草文诏。因此,薛道衡属于北齐、北周、隋朝三朝老臣。
薛道衡满腹学问,才华横溢。他写文章很专心,每当构思一篇文章的时候,都是隐坐空斋,静心沉思。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来打扰,薛道衡必定会生气发火。薛道衡一有作品问世,人们就纷纷争相传诵。杨坚经常说:“薛道衡作文书,很合朕的心意”。
薛道衡喜欢写诗,他的诗辞采绚丽,描写细腻,气势不凡,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出塞诗》写道:“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此诗被人们广泛传颂。当时,薛道衡的名气,与大才子李德林齐名。宰相高颎、杨素都很尊敬他,皇子和大臣们纷纷与他结交,杨广也不例外。
薛道衡是典型的文人,不免有些清高,在为人处事上有些缺陷。杨坚认为薛道衡迂腐,不想让他在自己身边了,便让他出任襄州总管。这明明是要把他赶出朝廷,可薛道衡硬是看不出来。他在杨坚身边呆久了,很感激杨坚的知遇之恩,舍不得离开,对着杨坚呜咽流涕。
杨坚被薛道衡的天真感动了,只好安慰他说:“你在朕身边很久了,看到你日夜辛苦,朕于心不忍。你现在年龄大了,朕想让你休息一下,也想让你到地方上任职,全面展示你的才华。其实,朕也舍不得让你走,就像断了一条胳膊那样难受。”听杨坚这么一说,薛道衡更是感激涕零。
后来,有人弹劾薛道衡,说他结党营私,朝廷判他流刑,把他流放到岭南。当时,杨广任扬州总管,他仰慕薛道衡的才气,想把他招至麾下。杨广给薛道衡写了一封信,说岭南很苦,千万不要去,请他到扬州来,他请求父皇,让薛道衡在扬州任职。这本来是杨广的一番美意,也是一件好事,可是,薛道衡观念正统,不想与皇子交往过密,竟然拒绝了。杨广拿热脸贴了冷屁股,心中十分不快。
杨广继位以后,倒不计前嫌,他还想利用薛道衡的文采,便一纸诏书,把薛道衡召回京师,打算任命他为秘书监。秘书监主管朝廷文书,官职显赫,很适宜薛道衡。杨广自认为对薛道衡有恩,只等着他上书谢恩了。
果然,薛道衡回到京城以后,立即给隋炀帝上了一道奏书。杨广一看,鼻子都气歪了。原来,薛道衡上的奏书,名叫《高祖文皇帝颂》。薛道衡在奏书中,大力颂扬隋文帝的文治武功和仁义道德,赞美杨坚是一位具有圣德神功的伟大皇帝,而对于杨广,却只字未提。
薛道衡写这篇奏书,是出于真情实意,他从心里认为,杨坚就是一位好皇帝。同时,薛道衡也认为,如此赞美老子,儿子杨广心里肯定会高兴的。薛道衡真是一个书呆子,他完全不懂人情世故,更不懂得杨广的心思。
杨广不是普通人,而是皇帝,他看到奏书以后,不认为是对着儿子夸老子,而是认为是对着当今皇帝夸赞前朝皇帝,是在“是古非今”。杨广认为,他比前朝皇帝杨坚强得多。况且前朝皇帝对薛道衡并不好,又是贬官,又是流放,是当今皇帝召他入朝复官,而薛道衡不感恩当今皇帝,反而猛夸前朝皇帝,真是岂有此理?
杨广冷冷地对大臣们说:“薛道衡赞美先朝,这是《鱼藻》之义啊”。《鱼藻》是一首古诗,该诗通过歌颂怀念周武王,来讽刺贬低昏君周幽王。杨广是这样认为的,那薛道衡肯定就要倒霉了。
杨广一生气,原打算给薛道衡秘书监的官职不给了,改任他为司隶大夫。司隶大夫比秘书监官职低,而且负责监察工作,很容易得罪人,根本不适合薛道衡这样的书呆子。杨广给他安排了这么一个差事,明显是存心不良。
薛道衡才华出众,智商很高,但情商却很低,对杨广的不良用心,根本没有看出来,高高兴兴地上任去了。薛道衡没有看出来,其他人却看出来了。有个叫房彦谦的人,是唐朝名相房玄龄的父亲,当时任司隶刺史,与薛道衡关系不错。房彦谦悄悄对薛道衡说:“您以后一定要少说话,少与人交往,最好是杜绝宾客,闭门自守,否则,很容易惹祸”。可是,薛道衡没有听懂,不以为然。
杨广处死前朝大臣高颎之后,朝廷少了能干的大臣,自然效率大为降低。有一次,杨广命大臣们讨论一项法令。大臣们议来议去,七嘴八舌,很久决定不下来。薛道衡心烦了,随口说道:“如果高颎还在的话,肯定早就定下来了”。
有人立即把这话报告了杨广,杨广大怒,说:“高颎是罪臣,薛道衡竟敢怀念他,明显是一伙的”。杨广下令,把薛道衡抓起来,派御史大夫裴蕴去审理。
裴蕴,是杨广的宠臣,特别善于溜须拍马。他审判案子,不是依据法律和事实,而是根据杨广的喜好。杨广不想重判的,即便有再大的罪,裴蕴都能找出借口开脱;杨广不想饶恕的,即便再轻的罪,裴蕴都能有理由予以重判。裴蕴就像杨广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杨广很宠信他。
薛道衡的案子,其实并不大,充其量就是说话随便,出言不慎,甚至根本算不上犯罪。可是,裴蕴知道,杨广憎恶薛道衡,于是经过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诛心的罪名,硬要判薛道衡死罪。
裴蕴对杨广说:“薛道衡这个案子,表面上看,好像不大,但从案子背后,可以看出薛道衡的无君之心。他替高颎鸣不平,实际上是把责任归于皇上。薛道衡的用心极其险恶,属于大逆不道。臣建议以诛心之罪,处以死刑”。
杨广一听,很是赞同,马上说:“你分析得很对。薛道衡早就有无君之心,朕当晋王的时候,他就与高颎、贺若弼等人合起伙来,不把朕放在眼里。幸亏现在天下太平,如果一旦有事,这老家伙肯定会造反的。你通过这个案子,揭示了他的反叛之心,是为国除害”。
当时,满朝的文武百官,都认为对薛道衡的处罚不会太重。一是因为薛道衡只是说了一句错话,罪状十分轻微;二是薛道衡是三朝老臣,又是天下闻名的大才子,声望甚高,杀了他影响不好;三是薛道衡年龄七十岁了,已经是风烛残年,活不了几天了,没有必要杀他。众臣猜测,最重就是免官,让他退休回家。
薛道衡本人,也是这样想的,他是个书呆子,根本想不到皇帝之心竟是如此狠毒。薛道衡被捕入狱以后,天天催着办案人员审理,好早日结案回家。到了宣判那天,薛道衡甚至嘱咐家人,要多准备一些酒肉,他回家以后,肯定有许多人前去看望安慰,一定要招待好宾客。
裴蕴一脸阴险地宣布了判决书。薛道衡听到判他自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面无表情,呆若木鸡,迟迟不肯动手自尽。监刑官报告了杨广。杨广冷笑一声说:“不知道好歹的老东西,那就勒死他吧。”于是,薛道衡就被活活勒死了。
杨广执意处死薛道衡,还有一种说法。薛道衡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广受赞誉,杨广也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对此很不服气。杨广经常对大臣们说:“别以为朕是靠着父亲才继承了皇位,如果与天下才子比试,朕照样能当天子。”杨广自命不凡,无人能及,自然心生嫉妒,不容许别人超过自己。
有一次,在朝廷聚会的时候,众臣作诗答对。杨广卖弄文学,写了一首押“泥”字韵的诗,众人纷纷叫好。有人也以“泥”作诗,但都赶不上杨广,杨广自鸣得意。不料,薛道衡即席作诗一首,明显超过了杨广,众臣都惊叹不已。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由于薛道衡压了杨广的风头,杨广嫉恨在心,于是找借口把薛道衡杀了。薛道衡在临死之前,杨广很得意地问他:“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吗?”赤裸裸地暴露了杨广的妒嫉残暴之心。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杨广无辜杀害三朝旧臣、年已七旬的大才子薛道衡,表露出了他的暴虐无道。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一致认为薛道衡死得冤。杨广做了一件大蠢事!
隋炀帝杨广以残暴而闻名,从史书记载来看,确实如此。杨广上台以后,为了铲除异己,诛杀了一批旧臣老将,同时,杨广六亲不认,翻脸无情,为了树立个人权威,对心腹之人也痛下杀手。
阅读新视角读隋书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