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围攻洛阳
李密谋杀大恩人翟让之后,完全控制了瓦岗寨的领导权。李密知道,翟让在瓦岗寨有很高的威信,于是采取了很多办法,安抚将士,弥合人们心灵的创伤,使瓦岗军没有分裂溃散,表面上依然比较稳定。李密还要依靠瓦岗寨的弟兄们,为他打天下、争帝位呢。
杨广南下江都之后,李密大喜过望,认为是天赐良机,立即带领瓦岗军出动,去攻打洛阳。刚投靠李密不久的隋朝将领裴仁基,急于立功,表示愿当先锋。李密同意了,拨给他三万兵马,让他去打回洛仓。
裴仁基是隋朝名将,性情刚烈,骁勇善战,曾参加过灭南陈、伐突厥、远征吐谷浑等许多战役,多次立功,因被小人陷害,一怒之下,投奔了李密。
裴仁基讨得先锋之职,很想大显身手,扬名树威,随即率军扑向回洛仓。回洛仓是洛阳附近的一个大粮仓,守仓隋军自恃离洛阳不远,防备不足,戒备松弛。裴仁基率兵一个猛冲,就把回洛仓拿了下来,缴获了大批粮食。
裴仁基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回洛仓,觉得不过瘾,他认为占个粮仓不算大功,洛阳城就在眼前,干脆攻打洛阳吧。裴仁基只有三万兵马,就敢打洛阳,真是英雄胆大!可想不到的是,守城隋军同样没有防备,被裴仁基猛然一冲,竟然冲破城门,闯到城里去了。
裴仁基大喜,指挥士兵,打算迅速占领洛阳城。瓦岗军的士兵们,都是贫苦百姓,有的是打家劫舍的绿林强盗,多数没有到过洛阳,如今进了洛阳城,见如此豪华,一个个眼花缭乱,心花怒放,纷纷闯进居民家里,抢掠财物。
洛阳是隋朝的东都,守城军队不少,只是被裴仁基猛然一击,打晕了头,不大一会儿,就清醒过来了。守城将领段达、高毗等人,迅速调集七万兵马,向瓦岗军包围过来。
裴仁基见势不妙,急忙召集队伍,可士兵们就像散了群的鸡鸭,再也收拢不起来了。结果,三万瓦岗军士兵,被隋军分割包围,全部被杀或当了俘虏,只有裴仁基一人逃脱。回洛仓随后也被隋军夺了回去。
裴仁基回去见了李密,跪地大哭,请求处惩。李密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他说:“我军纪律松散,是不能与正规军队相比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不必过于自责”。
李密又给了裴仁基三万人马,让他再去打回洛仓。裴仁基心中感激,身先士卒,一鼓作气又把回洛仓夺了回来。这次裴仁基学乖了,没有追击残敌,而是老老实实地守着粮仓,等待李密大军。
李密率大军赶到,在回洛仓一带安营扎寨,修筑营垒战壕,威逼洛阳。李密知道,打洛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镇守洛阳的越王杨侗,见大兵压境,急忙向远在江都的隋炀帝求救。杨广不想轻易丢掉洛阳,就派遣王世充率五万兵马前去援助。王世充是隋朝末期涌现出来的著名将领,他爱好兵书,作战勇猛,诡计多端,是一名智勇双全的骁将,与李密算是棋逢对手了。
王世充星夜兼程,赶到洛阳。洛阳守军满心欢喜,顿时觉得有了主心骨。李密趁王世充立足未稳,抢先发起进攻。王世充的兵马虽然没有瓦岗军人多,但都是精兵强将,武器装备也好,尤其是王世充亲自统领的二万江淮劲旅,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战斗力极强,足可以以一敌十。结果一场混战下来,瓦岗军大败,死伤惨重,李密也受了箭伤。
没等瓦岗军喘过气来,王世充又率军偷袭李密营寨。瓦岗军没有防备,自然又是大败,士兵们四散逃命,回洛仓也丢了。看来,王世充的军队不怕疲劳,善于连续作战。李密吃了苦头,再也不敢轻视王世充了。
李密收拢起部队,放弃了回洛仓,退守到洛口仓一带安营。王世充却步步紧逼,在洛口仓的西面扎下营盘,与瓦岗军对峙,王世充是想彻底消灭瓦岗军。
这样,两军在这一带对峙三个多月,大小战斗打了六十多次,互有胜负。不过,王世充的兵少,经不起消耗,又得不到补充,而李密则不断调动各山头的人马前来参战,瓦岗军越聚越多,形势对王世充日渐不利。
王世充当然也意识到了危机,他见不能吃掉瓦岗军,便想把部队撤回城去,凭坚据守。李密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见隋军移动,一声号令,千军万马骤出,蜂拥而上,与隋军展开混战。王世充军队虽然精锐,但敌不过瓦岗军人多,结果死伤累累,手下十几名将领阵亡。王世充带领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城中。
李密乘胜进军,抵达洛阳城下,将洛阳城团团包围起来。瓦岗军有三十万之众,人喊马叫,旌旗招展,声势浩大。这个时候,李密的威名达到极盛,东到海滨,南到江淮,各郡县都派出使者,请求归附李密。洛阳城中的朝廷官员,也不断有人偷偷溜出城来,向李密投降。
各路起义军首领们,纷纷写信或派使者前来,劝李密早登帝位,其中包括著名的起义军首领窦建德、孟海公、杨士林等人。李密称帝的美梦,似乎马上就要实现了。李密得意洋洋地对众人说:“洛阳不破,不议此事。我要在洛阳城里,风风光光地登基当皇帝”。
李密下令,猛攻洛阳城,顿时,千军万马涌到洛阳城下。可是,洛阳的城墙高大坚固,城中粮食箭矢充足,守城将士也不少。王世充指挥将士们,轮班守护城墙,不停地向下射箭,瓦岗军根本不能靠近。使用架云梯、挖地道、火攻等办法,也不能奏效,洛阳城就像铜墙铁壁一般。看来,当年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没有白下功夫。
李密用尽了各种办法,连续攻城多日,洛阳城始终屹立不倒。李密心中焦急,瓦岗军将士也疲惫和松懈了,形成了胶着状态。有人给李密提建议,说洛阳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不利于霸业,而关中披山带河,地势险峻,进可攻,退可守,是成就大业的理想之处,建议李密亲自率领精锐之师,向西进军,攻取大兴城,占领关中地区,而让其他将领继续围攻洛阳。
这是一条很好的建议。李密沉思了一会,说:“你的建议不错,我也曾经考虑过多次,但施行起来难度很大。一是我军将士都是关东人,不愿意抛家舍业到西边去,打洛阳可以凝聚军心,又打了这么长时间,如果西行,恐怕会动摇军心,造成人心涣散。二是我军组织结构松散,各山头独立建制,首领们多是强盗出身,互不服气,我在这里,尚能服众,如果我离开,恐怕就会四分五裂了。”
李密这两个顾虑,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不能解决。李密也知道关中地区的重要性,当年刘邦就是占据了关中,才得到天下的。于是,李密派了一名将领率部分兵力,去攻占关中,但没有成功。
李密之所以不肯放弃洛阳,自己亲自去打关中,主要是不甘心,攻打洛阳这么久,打不下来,反而率军离去,多没面子啊!何况,他还想在洛阳城里风风光光地当皇帝呢。
李密的打算是,先打下洛阳,再去占领关中不迟。可是,他没有想到,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在太原起兵的李渊,却丝毫没有犹豫,马上挥师南下,迅速攻占了关中地区,为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李密悔之晚矣!
阅读新视角读隋书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