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放假了_六零再婚夫妻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3章 放假了(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杜春分很想翻白眼,“我不光放淀粉,还有鸡蛋清。你啥也没有,能有我做的好吃才怪。看看还有多少萝卜?回头再买几袋。”

周秀芹一直怀疑问题出在腌制过程中。

现在一听果真出在那里,顿时有点不好意思:“我以为没多大区别。”拎起装萝卜的麻袋,“还够吃一顿。”

杜春分让李慕珍切洗好的萝卜。

她洗好面筋就在小本本上写下萝卜。

安东雪多,多买点已被不时之需。

厨房里有两口很大的锅,杜春分拿着小铁锨炒菜的时候,刘翠华煮面筋汤。不过油盐调料由杜春分出手。

她虽然会做饭,大锅饭她搞不定。

大锅做饭快,萝卜丝出锅,面筋汤也烧的差不多了。

萝卜丝放久了不好吃,杜春分做之前便算着放学时间。

这边盛出来,那边下课铃声响了。

学生买面筋汤的时候,杜春分在旁边解释,豆花和面筋汤一个价。

可以单买,也可以一起买。

学生们吃过面筋汤,没吃过无色无味的豆花,不敢轻易尝试,怕浪费钱。

机灵的学生分别抱起甜儿和小美,问:“你是吃豆花还是吃面筋汤?”

杜春分对打饭的刘翠华道:“两样都给她们来点。”

学生一听这话,就跟她们一样。

甜儿和小美喝不了一碗,杜春分多拿两个空碗,四个孩子一人半碗,然后又给她们买一份菜。

所有的小崽子都开始吃了,杜春分累得腰疼。

揉着腰本打算去里面歇会儿,被赵政委的小女儿拦住。

小姑娘今年不过十岁,是政委老来女。

长得娇滴滴的。

杜春分温和地问:“咋了?”

小姑娘小声问:“明天还可以做这个吗?”

杜春分没有因为她是政委的闺女就开后门。免得授柄于人。

“不行!”杜春分笑着拒绝,“明天该做鱼了。你如果想吃大肠,明天也可以。”反正就是不能连着两天一样。

小姑娘很失望,注意到同学看她,挤出一丝笑,“那吃鱼丸吧。”

杜春分笑笑离开,不敢在食堂转悠。

然而她这次跟上上次一样,刚到打菜的窗口里面,那几个陌生人又来了。

发现菜是猪油渣炖萝卜丝有一丝丝意外,他们以为凭杜春分的聪明早该猜到点什么,然后换菜单。没料到她这么有原则。

其中一人喝过胡辣汤,看到面筋汤就想起胡辣汤。只是配豆花喝的他还没尝过。他饭量大,于是要两碗,一碗豆花和一碗胡辣汤。

豆花单喝没啥味,跟胡辣汤一起,反而别有一番滋味。只是这次的汤不能再免费续。

没吃饱的人又去买一份,顺便询问豆花哪儿买的。

刘翠华与有荣焉地说:“杜厨师做的。”

学生们料到这点,但不能确定。闻言看向杜春分,调皮胆大的学生还伸出大拇指。

杜春分笑笑:“这东西简单,很多人都能做。”

她的谦虚让续汤的人颇有好感。

翌日中午,鱼丸汤的汤快被学生们喝完了,几人还没来。杜春分估计他们不会来了。

一直到周六,几人都没来。

周六晚上,杜春分就问邵耀宗几人干什么的。

邵耀宗听着不像军人,又结合他们的年龄长相筛选一下,脸色变了。

杜春分忙问:“真是检查卫生的?”

邵耀宗闻言反而想笑:“什么检查卫生。很有可能是监察部门。”

“监察?”杜春分吃惊,“来我小小一食堂监察?能查出啥玩意?不会以公谋私吧。”

邵耀宗想笑:“就为了吃你几顿饭?说的好像人家没给钱一样。”

杜春分仔细想想,一分钱没少:“也是。我这是过关了?等等,这才几月?”

邵耀宗:“没听说监察部门的人过来,你食堂可能是第一波。接下来可能去部队食堂,后勤等部门。你算的是农里,按阳历没几个月了。”

杜春分不禁说:“那他们真负责,连我食堂都不放过。”

这话邵耀宗没法接,“天不早了,睡吧。明天还得洗衣服晒被子寄东西。”

翌日清晨,杜春分洗衣服,邵耀宗刷鞋。

饭后太阳出来,杜春分把被子晾绳上就去门口等邮递员。

九点左右,杜春分和蔡母把东西寄出去,同时还给张连芳一封信,信中倒打一耙,邵耀宗的爹娘依然没回信。这种没良心的人,不论以后因为啥事找他们都别理。邵耀宗年前一定会给他们去一封信,届时让邵耀宗处理。

这并非杜春分胡乱猜测。

邵耀宗愚孝了几十年,绝不可能因为短短半年时光就把他爹娘忘得一干二净。

话又说回来,离过年还早,杜春分事多,信寄出去就把此事抛之脑后。

核桃得晒,她把核桃扔菜地里,怕几个孩子祸害,就把孩子赶出去找同学玩儿。

然而娘几个刚出去,就有几个女人直直地朝她家走来。其中一个还扛着一根很长的棍。

院里铺满核桃,杜春分不敢让外人发现,不动声色地锁上门。

几人到跟前很意外,杜春分咋知道她们来找她。

杜春分看一下孩子:“你们来巧了。再晚一点我就领她们玩去了。”潜在意思,我可不是出来迎接你们。

其中一人问:“那现在咋办?”

杜春分朝西边看去:“甜儿,去姜姨家玩一会儿?”

甜儿不想娘跟着,这不许那不许,可烦了。

“娘忙去吧。”

甜儿很懂事地挥挥小手,就给妹妹使眼色。

姐妹四个一起朝隔壁跑。

经过一场北风一场大雪,树上的板栗所剩无几。

板栗收拾起来麻烦,几人也没打算弄太多,一人挑四五斤就下山。到山下要分给杜春分,杜春分带她们去蔡家,用蔡家盛菜的盆舀半盆。

蔡家有手套,还能跟蔡家婆媳闲唠,杜春分就在蔡家把板栗剥开。

回家用热水泡上,杜春分做午饭,窝头和蒸糟鱼。下午收拾板栗,晚上煮板栗粥,菜是甜辣黄瓜。

很简单的一日三餐,因为跟闺女在一起,家里充满了生活气息,邵耀宗吃的身心通畅。

翌日清晨,杜春分又一次早早去食堂。

这次不是磨豆浆,而是做酸菜和切萝卜。

萝卜切成粗条晾晒才能腌萝卜干。

萝卜干和酸菜都便宜,杜春分依然做这个,正是怕哪天大雪封路食堂没菜。

有了这两样,给学生们做酸菜包子,喝粥就萝卜干,他们也能理解。

周一搞好食堂的,周二下午杜春分就做自个家的。

晒萝卜干需要时间,所以接下来她只能等。

雪后通常转晴,这次也不例外。

连晴十几天,菜收拾好,衣服鞋晾晒的很干,天气才转阴。

阴两天下起小雨。

好在副食厂有准备,批发了很多菜。

天气冷,鱼和大肠能放很久,杜春分就准备很多。

连吃五天,食材消耗殆尽,路面干了,职工前往安东批发的那天不是周末,副食厂依然跟周末一样热闹。

会过如刘翠华也买了一条大鱼,留一家人晚上吃。

杜春分被雨困的哪都不能去,终于可以活动活动筋骨,也跟风买一条大鱼。

晚上做红烧鱼。

钢筋锅里可以放两个箅子,她就蒸两盆米饭。

一条大鱼处理好还有足足四斤。

杜春分和四个孩子吃一半的饭和鱼,邵耀宗吃一盆饭和一半鱼。毫不意外,邵耀宗吃撑了。

邵耀宗本来不是很撑,喝点水灌灌缝撑的直打嗝。

杜春分纳闷,这是邵耀宗正常饭量啊。

“你饭前吃啥了?”

邵耀宗诧异,她怎么知道。

杜春分:“说实话。”

邵耀宗有点尴尬,活了几十年吃撑这样还是头一次,“回来太饿,喝了一杯水。”

“难怪呢。”杜春分瞥一眼四个孩子,“领她们出去转一圈就好了。鱼消化的快。”

甜儿和小美同时摇头。

平平和安安装听不见。

邵耀宗笑着找出她们的围巾和帽子,“戴上就不冷了。”

戴上是不冷,可是穿着棉衣棉鞋再裹这么严实,走路费劲。

甜儿扒着杜春分的歪缠,“娘,我想睡觉。”

杜春分反问,“要是不睡呢?”

甜儿心说,脱掉衣服上了床,不睡你也不能再让我穿上啊。

“我睡!”甜儿说的斩钉截铁。不待她娘回答,使唤她爹弄热水,她要洗脸洗脚洗白白。

邵耀宗撑的弯不下腰,就把洗脸盆放桌上。

四个孩子的脸洗好,让杜春分给她们洗脚。

不出她所料,四个小孩到床上就疯了。

邵耀宗睡不着,中堂比卧室暖和,就去堂屋看书。

他看得就是托炊事班班长买的兵法。怕杜春分发现,用报纸包一层书皮。

杜春分见他的书那么宝贝,误以为他看军事著作。不好打扰他,回卧室看孩子顺便织毛衣。

人家会织的花样杜春分一概不会。孩子小,穿在身上难看也不记得,所以杜春分知道姜玲会,也没让姜玲帮她。

人情债不好还,能不欠就不欠。

四个孩子的毛衣毛裤织好,学校放寒假了。

放假前一天是考试,上午一门下午一门,时间充裕,学生可以回家做点,就没在食堂吃。

杜春分却在食堂——算账。

校长早半个月就告诉杜春分,上到腊八,腊月初九考试。

杜春分准备米面油就准备到腊八。

不可能刚刚好。

安东天冷,寒假时间长,将近两个月。杜春分怕剩的米面油被老鼠祸害,腊月初七那天就蒸馒头。

馒头是玉米面加白面。一个馒头能买近三个窝头。

师长的小儿子跟杜春分熟了,调侃她:“杜大厨,不过了?”

杜春分点头:“不过了。”

他不信:“是不是快放假了?”

杜春分递给他一个馒头,冲他挥挥手。

半大小子以前得喝两到三碗汤,因为馒头实在,只喝一碗。

杜春分料到这点,炖鱼的时候没放太多水。

鱼肉鱼骨还是那些,水少汤很浓。

学生们以为就这一天。

腊八蒸米饭,白米饭配卤大肠。

赵政委的大儿子吃的唉声叹气。

周秀芹照旧在餐厅看着小学生,不巧听见,不禁问:“咋了?”

“一想想接下来两个月都得自己做饭,我就吃不下去。”

杜春分接道:“正好,趁此机会忆苦思甜。”

师长的小儿子问:“杜大厨,这个大肠怎么做的?能不能教教我?”

此言一出,众人竖起耳朵。

调料贵,杜春分的卤料不全,没涉及到秘方,便直接告诉他们。

然而一个个的脑袋都被米和大肠塞满,哪记得住。

杜春分借他一支钢笔,少年写在自个手上。

到教室就被全班同学抄走。

话又说回来,食堂吃的干干净净,给杜春分省了很多麻烦。

杜春分算好账目,也没数赚多少钱,连同账本和饭票一起交给池主任。

池主任从头到尾翻一下,发现吃的真不错,决定以后去食堂买菜。

再说杜春分,从池主任那儿出来,直奔副食厂。

买整袋的萝卜白菜和红薯。

幼儿园不考试,杜春分要去食堂,就把几个孩子送去姜家。

从姜家接回孩子,堂屋的烤炉点着,杜春分就在炉子放几个红薯。

炉子外方口是圆的,所以炉子上有很大一片可以烤红薯的地方。

红薯在炉子上放半天,等邵耀宗回来已烤出红薯味儿。

邵耀宗看只有四个,就跟闺女商量:“借爹一个尝尝,明天还你们。”

天黑的早亮的晚,冬夜漫长,杜春分不敢太早做饭。否则不说邵耀宗,就是她也得半夜饿醒。

杜春分在堂屋收拾她准备的过冬干菜,闻言不禁瞥他一眼,“给你烤的,她们吃过了。”

“我的?”邵耀宗又惊又喜,还不敢信。

杜春分点头:“晚上就用这个炉子煮点挂面吧。睡觉前我淘点小米,放厨房炉子上煨一夜,明天早上正好喝。”

邵耀宗没意见:“要不要放几个红薯?”

“还有窝头,放窝头。明天喝粥就萝卜干?”

邵耀宗想说,可以。

突然听到大门被拍的砰砰响。

“谁?”邵耀宗勾头看去,东边院里灯火通明,门口出现廖政委的身影,“这就来。”拿起配枪就往外走。

杜春分忙说:“大衣!”

邵耀宗折回来,杜春分看到红薯,抽一个她做的纸袋把红薯装进去。

“不用了。”

杜春分:“到部队就吃完了。”

塞他怀里。

邵耀宗本想还给她,听到廖政委喊他,拿着红薯就跑。

杜春分看看烤炉,决定下半把面条,多兑水。

睡觉前邵耀宗能回来,正好给他煮点面。

然而杜春分没想到那么快,面条还没盛出来,他就回来了。

“啥事啊?”

邵耀宗哈一口气道:“山上的野猪也不知道怎么受惊了,跑下来几只,动静太大,哨兵以为出什么事了。”

杜春分:“这么冷的天野猪不搁洞里呆着往外跑,不会地震吧?”

“没地震。”

杜春分仔细想想,她长这么大没听说过这边有地震,“那你先吃,我再煮点。”

野猪突然下山,不是好兆头。

谁都没往国家大事上联系。

杜春分准备的干货多,经常用到纸袋。怕长舌妇搁背后嘀咕邵耀宗天天往家拿报纸,阳历十二月,她就订了来年一年的报纸。

结果第一次看报就看到一件大事。

一九六六年的一月十日。

很多年后杜春分依然记得清楚地记得这一天。

头版头条就是空军击落光头的一架飞机。

原因是飞机上有三名叛徒,他们还杀害了七名战友。

杜春分不敢信,“这都多少年了,他还不死心?”

邵耀宗:“他死了也不可能死心。”

“上面干嘛不打下来?”

“一个小小的岛,翻不起大浪。再说,当务之急是先发展。收拾他以后有的是时间。”邵耀宗顿了顿,“在家就别聊这事了。红薯不多,要不要再买点?”

杜春分希望一家人吃得好吃得饱,就得动脑子。比如什么便宜买什么。钱和票留着改善伙食。

最近红薯便宜,杜春分经常一天两顿做。早上红薯粥,晚上蒸红薯或烤红薯。连做两天,煮一次面条,或做一顿鸡蛋疙瘩汤。以至于邵耀宗和几个孩子也没吃腻。

杜春分:“再买一袋?年后就该捂坏了。”

“我跟你一起去吧。”上次的红薯白菜萝卜是杜春分抗回来的。

邵耀宗知道后不好说什么,心里不是滋味。

他总觉得要不是杜春分想离她二叔二婶远远的,压根不需要他这个男人。

杜春分也不是个任劳任怨的传统女性。

这个家是她和邵耀宗的,他应该出一份力。

杜春分给几个孩子说一声,就锁上大门去副食厂。

得了杜春分卤大肠的法子,副食厂要批发的食材也多一样。

杜春分想到邵耀宗还没吃过大肠:“吃不吃大肠?我晚上做。”

“不好洗吧?”邵耀宗看了看那些肠,压根没洗。

杜春分:“没洗的便宜。”

邵耀宗看她,不嫌麻烦啊。

阅读六零再婚夫妻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