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北地的燕栖城后,才发现这片土地已然被雪灾和瘟疫折腾得不成个样子。
我忽的想起,三年前去到杨岭那边救治灾民的场景。当初身边还有那样多的良艮师兄弟,可此刻却只有我自己只身前行,未能辨得来路和去路。
但好在当地的州县官员及时控制住了灾民的人员流动,并且专门安排了救济场所,还专门组织起了当地的一些大夫来集中为城中百姓看病问诊。可令人心忧不过的是,尽管那些官员已经是反应迅速,令行禁止,但城中疫情依旧没有太大的起色。
我第一日来,那些客栈便早已纷纷歇业停顿,家家户户大门紧闭,一座城郭彻底陷入了死寂之中。不光是已经出现染病症状的百姓,就连那些大夫自己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也多是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态。
因此,在这民生凋敝的常态中,唯一可以撑得上热闹的也只有位于城中西边地区的那些寺庙聚集处了。
家家户户上寺庙和道观进香求拜的人随处可见,还有许多不知从哪儿听来些许偏方的婆子日日求告想要获取些许香灰以求治病救人之用。人总是这样,在不知如何是好时,便想着该仰赖神仙真人的保佑和恩赐。
在这一片乱象当中,唯一称得上特别的是城中一家叫做积善堂的医馆。那里倒是一直开着没有停业,还像往常一样招待染上瘟疫的百姓。
可即便如此,还是很多染病的百姓不愿出门,只一味闷在家中。讳疾忌医也好,唯恐自己被孤立也罢,多是不敢诚恳面对自己和现实的人。
经过再三考虑,我在积善堂留了下来。
积善堂的老板是一个姓甄的平民大夫,家族世代从医。听说先前祖上也是在出云宫中当过医官的,但后来因为一桩毒害案被牵连,所以全家集体流放迁徙到了这个不毛之地。
甄氏先人安定下来之后,便在这边用私房钱开了一家医馆,平素也能靠着给人看诊问药养家糊口。虽然不及在宫中待遇优厚,身家体面,但也自由自在,无须理会那些后宫当中的阴谋诡计,争斗不休了。
甄大夫虽然上了年纪,但好在生有一子,名唤甄长轩,刚刚及冠,从小也是跟着父亲学医的,所以现在也算个帮手。现在正当危急的档口,可父子俩却不忧不惧,全然一副淡定如常的模样。
听说我是云游四海来行医的,几番交流下来之后,对我倒是多了几分客气和礼遇。之后更是直接请求我留了下来,说是可以一同为百姓诊病,来应对这场疫情。没什么好犹豫的,我便直接应了下来。毕竟听别人说,这也算是个老招牌的医馆,向来也是备受百姓认可和称赞的,而我现在我一没人力,二没物力的,找个当地医馆作保才容易得到那些百姓的信任。
自从城中发生疫情以来,消息便闭塞不通。我相信墨子徵绝对已经听到北地瘟疫的事情,可眼下正是两军对垒和议的关键时候,也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心来管束这边的事情,更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切都好。我心里不由地担心着。
但好在这种忧虑很快便被打消了。因为就在我到燕栖城的五日之后,墨子徵便派了军队、宫中的医官相继而来,还顺便带来了许多的粮草、药材来解决当前城中缺粮少药的问题。
宫中的医官由太医署联合调配,同时将城中的医师也一并集合了起来,商讨治疗瘟疫的良方。
墨子徵的举动给了当地的百姓不少信心,人们也开始纷纷走出家门来看病问诊了。再加上驻守将士来维持日常的秩序,一时间的救治得以有效展开。
我也加入到了救治之中,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医师个个都是用浸过药水的帕子遮着面的,所以我并没有被那一众宫中医官认出来。
当然也要庆幸远常没来,他定是留在了墨子徵身边,不然的话,只要他来,即便我遮住半张脸,以他对我的熟识程度,也定然会将我给认出来。
我并不想引起什么风波,我还没有做好准备见到墨子徵。
这大半年来,飘雪寒毒在我身上发作得愈发明显,程度也在加深。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征兆,但隐隐觉得,这不会是什么好事。
那时候,就连作为毒师传人的远常都没办法根治我体内的寒毒,我自己也更是没有应对之招。所以也只能日日用汤药调理,只求缓解痛楚,却依旧无法将其真正去除。
经过多番诊治,按照商讨出的法子来对病人施医用药,确实在一开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过多久,瘟疫便又反复了起来,而且愈发来势汹汹,比之前蔓延得更快,而且染上瘟疫的人状况也更加严重。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好多宫中的医师也都染上瘟疫,倒了下来。
医师数量急剧减少,但瘟疫却愈发肆虐。城中又陷入到了一片寂然与死气沉沉之中。
没人面对这样的状况能够安眠,每个人都提心吊胆。日日期盼明天,日日畏惧今天。
半夜睡不着,我起身在积善堂的后院慢慢踱步。
月光清凉澄澈,将影子倒垂在地上,竹柏交错间,看到的全是不安和摇晃。
阅读繁华烬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