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真的是天意不可违吗?
罢了。
罢了。
这条命今日便交代在这里吧。
“锵~”右手缓缓的把腰间的佩剑拔出。
黄良的动作很慢,但每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配剑一寸一寸拔出,剑刃上的寒光,很冷,就像今晚的月光。
黄良握剑直举,仔细端详着宝剑上的寒光,双眼流露出淡淡的不舍。
龙腾四海,虎啸山林,武将有武将的尊严,武将自然也有武将的死法。
杀出去罢。
杀出去。
运气好的话,或许还能杀进皇宫,诛杀胡亥。
想到这,黄良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意,转过身来,笑道:“诸位,今晚我等一起杀将出去。”
张德、范杰等人,听了连连拱手,并不言语,用言行已经表示:誓死追随将军。
蒙夫人见黄良终于有了反应,并且似乎心情不错,顿时稍稍松了一口气。
唯有金戈,看到黄良脸上的笑意后,心中咯噔一跳。
战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宁见老兵哭,莫看老兵笑。
久经战场的兵痞,在面对死仗硬仗的时候,经常会在上级面前哭闹,讨价还价不愿意执行。
但是这没什么,仗该怎么打还是会怎么打。
可是,如果在危机之前看到老兵笑着,就坏事了,
因为这是老兵看不到生机,而流露出来的死心。
如今黄良笑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念及此,金戈连连开口:“不若……”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掩护隐藏,都是浮云。”
黄然的回答,直接把金戈那句‘不若派人护送蒙夫人离开’给压了回去。
黄良已经举起手中的宝剑:“将士们,随我……”
“将军快看。”张德手指遥远的天边,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竟然直接打断了黄良的话。
黄良回头,再次看向天际,只见天边,多了一抹残阳。
深夜,突然出现一抹残阳,这极为不正常。
“这是……”金戈也看到了这一幕,语气惊讶的问道。
“函谷关被攻破了,这是函谷关上的大火。”黄良脸上已经不见半点笑意,然而语气明显轻松了很多。
“这怎么可能?”金戈感到难以置信。
数百年来,函谷关仅被联军攻破了一次,其破关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黄良看向金戈,接着道;“函谷关外我有三千铁骑,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手,有心算无心,要破关并不难。”
金戈不愧是沙场老将,很快便平复了心情:“纵然你三千铁骑破了函谷关,但终究远水救不了近火。”
黄良并不回答金戈这个问题,反问道:“若你是章邯,会如何做?”
“坚守咸阳四门,静观其变。”这是每个沙场宿将面对意外都会采取的措施。
仿佛是为了验证金戈这话,隔壁院子的秦兵,竟然真的快速离开,显然是接到了紧急命令。
“这便是我们的一线生机。”
金戈看着黄良,希望黄良能继续说下去,但黄良却不再开口。
一刻钟后,黄良带着他们从院子侧门离开,融入黑夜之中。
或许是章邯把兵力重新屯于城门的原因,街道上已经没有秦兵搜查。
静悄悄的夜幕下,这咸阳城的街道显得格外空旷。
黄良带着狼牙,靠着墙根,或急或缓,宛若一队幽灵,在这无人的空旷中,依旧小心谨慎的往前走。
走着走着,金戈发现黄良的方向不对。
虽然也是向外走,但并非走向城门,而是奔向城墙。
走到城墙处也出不去,又有何用?
难道还会穿墙不成?
越走心中的疑问越深,但金戈还是按耐住了好奇。
半个时辰后,提心吊胆的众人,终于来到了咸阳城的某段城墙处。
只见这城墙高九丈,墙面平整光滑,若是沾了水在上面必定光可鉴人。
别说人爬上去了,就是一只壁虎,恐怕也是寸步难爬。
就在金戈疑惑的眼神中,黄良再次低声发令:“用驽。”
随着号令的下达,狼牙们纷纷驻足,取下背上的强驽,装上驽箭。
随后不用吩咐,五人一小队,上前单膝跪地,同时瞄准城墙的某处。
“嗖嗖嗖~”。
弩箭应声入墙,五支弩箭竟然整齐的射在同一水平线上,每只箭没入城墙两寸。
这一小队退下,另一队又连忙上前,再次把五支箭射入城墙之中。
依旧是水平的五支箭,这五支箭与下面的五支箭呈阶梯状分布。
以此类推,当两百狼牙全部射箭完毕后,城墙上出现了一段由弩箭搭建而成的阶梯,缓缓登上墙头。
原来,出城竟然可以如此简单。
(本章完)
阅读烽火秦末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