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赵姑娘,日后有用的着齐某人的尽管说。”
“好。”
行完礼转身带着自已的人离开了。
赵静也不是小气的,忙了一天,总该有个谢礼,别的也没有。
程处亮起身擦擦嘴跟在赵静身后,一行人出了客栈。
看见一个枯瘦老头蹲在地上,正在给一个光着上身的大汉腰上上药。
周围还有几个看客,而那大汉死咬牙忍着,也是满头大汗,血怎么也止不住,药也浪费了两副,小老头也慌了满头是汗。
赵静放开吴忧,走到老头身侧,程处亮方福全见了也走过去。
赵静“郎中,干嘛不用线把伤口缝起来?这样是止不住血的。”
“丫头,胡说什么呢?!别倒乱。”老头皱眉,行医多年什么人没见过,这种胡说八道的太多了,看了两本医书自以为天下无敌了。!
而看客们侧是震惊的看着赵静,这是幻听了?程处亮和方福全也呆了,不敢眨眼的看着赵静。
赵静无奈,还是继续对老头说。“晋代葛洪首创。《诸病源候论?金疮肠出候》记载:金疮肠断,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而纳之。但疮痛者,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隋朝太医令巢元方奉诏主持编撰的。没流传可以理解。怎么连外伤缝合没流传?”
“丫头,你说的是真的?”
“你可以去找巢大夫,现在应该退休了…啊不辞官了。”
“不过,我有一个想法。针线布条,再用盐水煮过。这样可以辟免高热,线最好用桑皮,不用拆线。”现在应该还没全面普及。
“丫头,你来。”说着老头把位置让出来。
赵静犹豫了,看过别人缝针。自己衣服缝过,没缝过人。
而边上卖汤饼的老板,一听说针线布要用盐煮过的,正好有烧开的清水赶紧准备好了。汤饼老板将煮过的针线递给赵静。
所有人瞪大眼睛看着赵静,看她是不是只是说说。
赵静没先接针而是去汤饼摊清水前,伸出双手在陶罐中烫一下。接过针线蹲在老头蹲过的地方,左手拿针,右手母指和中指按住伤口上下的肉开始下针,针从伤口边缘上下穿过拉拢,缝了十多针最后打结完成。
大汉本来可以忍住的,赵静太坏了真把伤口当衣服缝,把大汉疼晕死了。
所有人看了都是一头黑线,心想连针都不会拿,还在这一本正经瞎说。老头两眼喷火抬手准备一巴掌煽过去,便看见一条缝得歪歪扭扭的伤口不再流血,停止了行动。
赵静拿过药膏抹在伤口上,包扎好起身看着老头“好好养着,三四天就可以拆线。”
老头行医多年一看就懂,兴奋的拉着赵静的手。“姑娘,有没有兴趣来太医暑?”
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看着,一老一小,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做戏。
程处亮和方福全则是更高兴。程处亮知道止血很重要,要是当年秦伯父受伤能及时止血,也不会像现在这样。
方福全是替军中袍泽高兴,可以有更大机会活着。
“没有。我只懂外伤处理。”赵静振开手。做为一个现代人,基本小伤都是在家自行处理。以前没钱买创口贴,木瓦房蜘蛛网就是最好的止血药。
“不知道,姑娘贵姓?”
“小女子,姓赵。”怎么一个个都非得姓名。
“原来是赵姑娘,老朽姓金。如果你有兴趣后天可以来太医署考试。”金善,是真希望赵静来太医署。
金善民间行脚郎中,两年前进太医署任助教。本来八月初,是奉诏随军远征,就已经很不满了。刚适应准备大干一场,圣旨到了,命,太医署助教金善,速回长安主持医学考试。才进城就遇到一个大汉需要救治,正好可以拖延时间。
“金郎中,你忙,我还有事先走了。”
“赵姑娘,慢走。”
“处亮,方老板走了。”两人回神。程处亮发现这个才认识的姐姐是真不简单,牵着吴忧跟着赵静离开安义坊。方福全吩咐老刘先回去,只留下柱子和一辆马车。他则和赵静一起去和平坊。
阅读大唐心愿系统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