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世民儿子们的情况,他早就了如指掌。
如果李世民立了长子,那就意味着李建成当太子是天经地义的,岂不是会打自己的脸。所以,他狂想,李泰当太子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李泰能身处他的身边,或许他就是下一个每个李世民。但是皇家的事,一向复杂,他只能尽自己努力,劝李泰回城。
李泰不允,只能认命。
果然如长孙无忌所言,第二天早朝,李渊再下记诏书,要禅位于李世民。
李世民知他是别无选择,又是一翻婉言拒绝。
如此这番,倒是老皇上哭笑不得。
下朝之后,面对老友裴寂,叹道:“他这是干吗?一边逼我退位,一边又不肯接受。这是皇位,不是衣裳。”
“太子的心思你还不了解?他无非是做做样子,给大家看。明天再频发诏书,他必接受无宜。”
李渊唏嘘不已说:“老朋友啊,到了今天我才明白,在皇权面前,什么父子情都是扯淡,扳着指头算一算,十几个孙子都死在他的屠刀之下,这样的儿子真是让人不忍直面。”
“皇上,这太正常不过了。皇家的儿女们,有几个善终的?杨广不也是兄弟相残,也不会有大唐的今天。不管谁来坐这个皇位,都是李家的子孙。”
“那能一样吗?他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让我这个老爹颜面丢尽。有朝一日去了那边,如何向皇后交代?”
裴寂安慰道:“皇后自然不会怪你。知子莫若母,她自己的孩子她能不了解?以我看,太子雄才大略,知人善用,他治理好了国家,也有你的功劳不是,大可不必为这件事耿耿于怀,再说了,廉颇老矣,到了我们这个年纪,风光也风光过了,安渡晚年何尝不是幸事?”
“问题是能渡晚年倒好了,能不能还是两个字。”
一对出生死与共的朋友的一番话在几刻钟之后就传到李世民的耳中。
玄武门之变之后,太极宫的宫人大多都是他的眼线。
“裴寂还真是个明白人。”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退朝后就来到了东宫。
关于第二天要不要再推辞的问题,三个人进行了一番商议。
事情完全朝着他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太子殿下,明日正是吉日,这预示着我们大唐的江山会世代相传。”
“好啊,世民登基之后,一定会给治理出一个不一样的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发展农业,让我们的大唐王朝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朝代。”
两位朝臣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相信,以太子殿下的能力,完全能达到那样的一个高度。”
“不过,”李世民说,“有一个人必须为我所用,我得在面前证明我李世民是一个堂堂的君子。”
两人问:“谁?”
李世民振振有词地说:“前太子洗马魏征。”
阅读我乃李二第四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