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43节_[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43节(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

  火锅热气氤氲间,李治提起明日元日大朝会后,要厚赏诸王及宗亲之事。

  姜沃边吃白菜边听:唔,陛下这是要以宗亲来压一压外戚了。

  也是,李唐王朝的宗亲中,亦有诸如李道宗般的先帝重用的大将。以他们的立场来看,李唐皇室才是正道,如今朝上姓长孙的说话,比姓李的说话还管用,他们就不能痛快。

  姜沃也曾在朝上亲眼所见,就褚遂良事,以李道宗为首的宗亲提出要查处重罚。

  最终,褚遂良还是丢了尚书右仆射的官职,被罚出京去做了同州刺史。

  不过,有长孙无忌在,应该没多久就能回来了。

  吃着火锅还要琢磨朝事,又想起明儿一早要绝早起床,去太极殿门口挨冻等着参加元日大朝会。

  姜沃忽然怀念起黔州的新岁。

  果然啊,从此后,再也不会有那样安静的仿佛躲在时间之外的日子了。

  *

  正月,皇帝遍赏宗亲。

  又特下恩旨,将一批因‘血脉疏远’而应‘按律国除’的宗亲,继续留在了宗谱之上。

  所为国除,便是哪怕出身李唐皇室,也不可能子子孙孙永远留在宗谱之上,当支脉远到一定程度,便要被除名。

  李治自然是赞同此律的——否则积年累月数百年下去,岂不是宗族臃肿,朝廷要养着无数皇亲国戚?

  但如今,在永徽二年的正月。

  他第一次违背了父皇留下来的律令,取消了一回国除。

  他想,父皇一定能明白。

  长孙无忌确实很不满,但此事到底是李氏宗族事,皇帝已于朝上口宣恩旨,他也不能再当面打回去不许,不然只怕宗亲们要恨死他。

  只得事后去与皇帝剖析了一番‘国除’的必要性,皇帝此旨的不妥当处。

  见皇帝情绪低落道:“舅舅,朕只是年节下太想父皇了——又想到父皇生前数次嘱咐朕要善待兄弟姊妹,善待宗亲,才一时心软下了此旨。”

  长孙无忌满腔不满便消减大半,长叹一声。

  再听皇帝保证“没有下回了,舅舅放心。”

  便也觉劝谏圆满,告退离去。

  *

  二月。

  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吐蕃使者素服入朝前来报丧:吐蕃赞普(君王称赞普)松赞干布急病过逝。

  两国于贞观一朝止戈交好,吐蕃赞普过世,皇帝自然要派使节吊祭。

  只是,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该如何,朝上颇有分歧。

  姜沃站在朝上,手持笏板,听着朝臣们对此事的商议。

  文成,一晃九载已过。

  我要依当年许诺,去见你了。

  第83章出使吐蕃

  吐蕃使者入朝报丧这日,乃是大朝。

  九品以上朝臣皆在。

  吐蕃使节退下后,关于文成公主事,朝上颇有分歧,当场争论了起来。

  以宗正卿为首的几个官员,启奏请公主归国:公主和亲吐蕃九载,并无子嗣,如今吐蕃赞普已亡,公主却正当桃李之年,岂可老死异藩?

  兼之已从吐蕃使臣口中得知,松赞干布年不过十余便骤然病逝,偏生其子也少年夭亡,只留下一个幼童孙辈,被扶立为吐蕃新王——名为王罢了,吐蕃国事其实都在权臣禄东赞手中捏着。

  宗正卿是个实在人,说话也直白,干脆就道:“若是公主有子为吐蕃新王,哪怕是个养子,公主能做太后也罢了,可如今……”

  可如今留在那干什么?被人当成牌坊吗?说不定还是碍事的牌坊。

  “还请陛下下诏,令公主归国。”

  然朝上支持宗正卿的并不多。

  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朝臣,对姜沃来说还是熟人,正是崔氏族长崔敦礼。

  随着李勣升为尚书左仆射,崔敦礼也从曾经的‘代兵部尚书’做了真正的兵部尚书。

  此时崔尚书就反对道:“陛下,《礼记丧服》中有云: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公主得先帝旨意,下降吐蕃,那便不再只是大唐的公主,更是吐蕃的王后。”

  “再者,和亲结两国之好。便是吐蕃赞普病逝,只要公主留在吐蕃,便依旧有助益。”

阅读[大唐]武皇第一女官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