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阅读_温度决定生老病死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部分阅读(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自古医家多长寿。我国古代有医著传世,并有卒年或年寿可考的大医学家有40人,其中寿命过百的有2人,90~99岁的有2人,80~89岁的有15人,70~79岁的有14人,60~69岁的有4人,50~59岁的有3人;寿过古稀的共33人,占82%,未过半百的无一人;平均寿命为79岁;是古代普通民众平均寿命的两倍多;超过现代人的平均寿命10岁。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他们如此高寿,揭示了精通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术对促进人的健康长寿所起到的令人信服的作用。

那么现在这些精通医术而又看病方便的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健康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据统计;医务人员的人均寿命比全国人均寿命还低1岁多,各种慢性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在医务人员中同样常见。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能保别人吗?这与他们的前辈——古代医家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确实;想想周围健康长寿的老人,多数是与医院、医生无缘的人。他们一生很少生病,即使有一些小病也都会用古方、验方进行治疗。他们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勤劳善良,心胸豁达,不以温饱论长短,不以贫富比高低,坦然平静的心态让他们益寿延年。

世界卫生组织有这样的统计数据:影响人健康长寿的条件中,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地理因素占7%,医疗因素占8%,自我保健则占到60%(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长寿的老人正是做到、做好了起决定因素的大头——自我保健。这和农民种庄稼的道理是一样的。一个好的农民,只有在浇水、施肥、松土、保温这几个决定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点上多下功夫,才能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防病虫害就如同那8%的医疗因素一样,是当农作物受到外来侵害时适当利用的;自然灾害对农作物来说就如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占的17%的比例。农民深知,只有做好了田间管理,并施了农家肥,这样的土壤才疏松,透气好,不易板结;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这样才能保证农作物很少生病,虫害也少,而且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

我在书中教给大家保健理念,传授大家用食疗、艾熏、锻炼、按摩等方法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就是让大家做自己的医生,掌管自己的健康。当我们抓住了自我保健这60%的大头后,同时充分利用医疗条件的8%,即现代医学中对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免疫、对各种意外伤害及急症所做的抢救以及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用这三点优势来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我们自然就能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而且治疗的成功率也许要比单纯依靠现代医学高得多。

华人书香吧txt小说上传分享

防病和治病原则相同,方法有别

大家已经知道,充足的血液、畅通的经络和适宜的温度,是我们的身体健康不生病的保证。而一旦生病了,也一定是这三方面出了问题。这时只要我们将血液补足,将经络疏通,将寒湿祛除了,我们的身体就有可能回到健康、平衡、和谐的状态。

比如我们常见的感冒,多数是在身体疲劳时受了寒凉而发病的。那么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用食物补足血液,并通过每晚睡前的泡脚让身体放松,缓解一天疲劳同时起到祛寒的作用,再注意保暖,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劳逸结合,就会减少得感冒的机会。即使得了感冒,仍用食疗补足血液,注意休息,同时食用生姜红糖水,并用泡脚发汗的方法祛寒,再配合适当的按摩疏通经络,感冒很快就能治愈。

以前我身体差时,常年感冒不断,而且每次都要拖上好长时间,最后总要发展到咳嗽。现在已经很少感冒了。因为只要有感冒症状,就是身体在提醒我最近累了,疲劳了,抵抗力下降了,受寒凉了,我就及时用食疗补足血液并祛除寒湿。原来我一天吃一次当归粉,感冒后一天吃三次;再喝上生姜红糖水暖胃肠、祛寒湿。原来泡脚只是让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就行了,这时我会用艾叶水泡脚,多出汗,排出寒气;同时注意休息,多喝温开水,感冒的不适症状很快就消失了,不会超过两天。

因此正确的食疗、保健、按摩不但能防病,同样也是治病的最好方法。不管你得了什么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医生指导下检查自己的身体是否血液亏虚,是否寒湿重,是否经络不通(在书中我已经教给了大家,用简单的方法就能很快知道身体的状况)。比如查出了心脏病,除了按时服药,还要搞清楚为什么会生病。当心里有数了,就及时地去补足血液,祛掉寒湿,疏通经络。然后注意观察心脏不适的症状是否缓解,缓解了就说明对症了,这样坚持下去,心脏病就会得到有效预防。

不管你得的是大病还是小病,只要不是意外伤害,便有可能与你的血液亏少、经络不通、寒湿重有关。只要补足血液,疏通经络,祛除寒湿,病自然就更容易治好。长期坚持这些保健方法,你就不会生病。

华人书香吧txt小说上传分享

随时清楚生命银行里的收支是否平衡

最不爱惜身体的是青年人和中年人,而爱惜身体的大多是尝到了疾病滋味的人。也就是说,只有患病了,才会让你明白生命的可贵。而爱惜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与人们是否知道自己生命的本钱到底有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生命的本钱与先天基础是否充足、后天喂养是否合理、睡眠是否充足、是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来强壮骨骼和体魄有直接的关系。而这一切,都是父母为你存入生命银行里的。如果父母不懂喂养的知识,不懂如何去增强孩子的体质,孩子自小就多病,身体素质、体能就偏弱,也就意味着父母在你的生命银行里存的钱少。

而到了你自己掌管生命的青年、中年时期,你不知生命银行里存的本钱少,而去肆意挥霍,也就是没有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很快你生命银行里的本钱就花光了。当身体出现了亏空时,会出现很多不适,那是在给你发出警告,这时只要注意对身体的保养,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再不断地为身体补足能源,你的生命银行里还会是收支平衡的。而当你的生命银行里已出现了亏空,你对身体发出的各种警告却置之不理,同时抱着一种侥幸心理,继续糟蹋它,不改恶习,那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就是重病缠身或猝死、早亡。

因此,父母为孩子身体所做的储蓄是非常重要的。0~18岁,是整个人生最初的生长发育和受教育的阶段,是最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照料的。打个比方,就如建一座大厦,父母的工作就是打地基,这是一个耗资巨大、花费精力最多、耗时近二十年的庞大工程。地基打得深,才能造高楼;地基打得广,才能造大楼;地基打得又深又广,自然就能造摩天大楼。打地基是父母的事,而造楼是孩子们自己的事。当孩子成年后,父母把打得既深又广又坚实的地基交给孩子,只要条件成熟,孩子就能造出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而如果父母为孩子打下的地基又浅又窄,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即使有了很好的机遇、很好的条件,也无法造出高楼大厦,就是勉强造高了,也有倒塌的危险。在应该为孩子打地基的时候,有的父母就提前让孩子造楼了。比如那些少年大学生、少年研究生,在同龄的孩子还在默默打地基的时候,他就盖楼了。即使是造一个普通的小楼,也会显出与众不同,但当一二十年后,与那些打完了坚实地基开始盖楼的孩子相比,就失去了其优越性,同时也会显出这类孩子的后劲不足。

健康的身体奠定未来大厦地基的深度,教育奠定地基的广度。只要保证了孩子营养全面、合理,保证了孩子充足的睡眠,保证了孩子玩耍及运动的时间,孩子的身体、心理就能健康成长。同时让孩子养成早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就能使孩子轻松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加上书本教育都是正面教育,爱书的孩子不会学坏。有空时多带孩子到各处旅游,让孩子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还需要担心孩子的未来吗?

因此,每个父母都应该多学一些保健知识,为孩子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同时学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自然就不难培育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而中青年人要及时清楚自己生命银行里到底有多少储蓄,这是保健康的关键。在这本书里我教给大家通过摸手上的第二掌骨,来判断自己身体的素质、体能;通过察看手纹,知道自己先天是否充足及后天的营养情况;通过观察指甲、头发、眼睛、皮肤、舌苔、牙龈及早晨醒来后身体给你发出的各种预告,就能知道生命银行里收支是否平衡。如果出现亏空的信息,再用书中教你的简单方法及食疗对症处理,及时修补亏欠和增加储蓄。当你对自己生命银行的状况随时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不会出现因无知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希望大家在读了这本书后,都能掌握识别身体状况的技能,经常翻书做对照,经常提醒自己,这是自己能否保持健康的关键。

找准自己的养生术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人体的差异性很大,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后天哺育条件、生长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等都是不一样的,不但是长相、性格、体质不同,为人处事也千差万别。所以对每个人所生的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会一样。

就拿百岁老人来说,他们健康长寿的方法可以说是各不相同。他们有的吃素,也有的每天离不开肥肉;有的经常锻炼、运动,也有的喜欢静养;有的从不喝酒,有的每顿都少不了酒;有的常年吃冰糖,有的常年吃辣椒。这些经验和习惯,可以说有的符合现代宣传的长寿规律,而有的却刚好相反,但是他们同样活到百岁。由此看来,养生之道各有其术,凡是长寿者都有适合自己身体的高招。

那么,我们每个人怎样才能找准自己的养生术呢?

要知道自己是否健康,可以按下面的标准来判断:

第一,自我感觉良好,能吃能睡,大小便正常,情绪良好,学习和工作状态不错,疲劳后很容易恢复。

第二,不胖不瘦,身材适中。

第三,每年去医院体检,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你已经到了三四十岁或者更大年龄,身体状况都能做到上面说的三条,就说明你生活中的各种习惯,包括饮食、嗜好、起居都适合你身体的需求。那么按你自己原来的规律继续生活就可以,不必改变。哪怕是喜欢吃肥肉、喝酒、抽烟,也并不一定要戒除这些嗜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当地控制量就可以了。

原来身体一直很好,如果突然生病了,该怎么办?

一个人既没有先天疾病,也没有各种突发传染病,定期体检也没有异常,身体一直健康,如果突然生病了,就要在治病的同时冷静地想一想:在生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在饮食、休息﹑情绪方面有没有明显的变化?如果是生活没规律、熬夜太多造成体质下降,就应该及时调整生活、注意休息。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愿意去改变他们已经熟悉和适应的生活规律,身体虚弱或不适时首先想到去吃各种补品、补药,想以此恢复体能;有的人因为吸烟太多引起咳嗽,不是少抽烟或戒烟,而是去吃各种止咳药或消炎药;有的人因为长期喝酒造成脂肪肝、血脂紊乱,不去戒酒却到处找各种降脂药和偏方;有的人因为缺乏锻炼又不控制饮食造成了肥胖,不去控制饮食、积极锻炼,而去吃各种减肥药;有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造成失眠,不去积极地化解心中的郁闷,却去吃各种安眠药等等。

因生活方式不正确造成的疾病,患病的人不是不知道,可就是不愿意去改,或是没有毅力去改。病源不去除,病怎么能治好?有很多人原本身体很健康,却经不住不断地摧残,自然就多病、早衰,甚至早亡。这一类人如果有着良好的身体基础,只要及时地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去除病因,身体会慢慢恢复健康的。

如果一直体弱多病,又该怎么办?

也有不少人一直都不健康,不是这病就是那痛。这类人也多数久病成医,摸准了自己得病的规律,懂得一些基本的治疗方法。这类人虽然身体条件差一些,但在治病的同时,只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也一样可能长寿。

第一,久病必虚。虚的人要注意补,可又往往是虚不受补,那就注意用食补来作为药物的补充。选择一些滋阴补血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大枣、阿胶、黑芝麻、当归、核桃仁、枸杞子、乌骨鸡、鹌鹑、鳝鱼、蜂乳等,这些东西吃的时候都要做得烂烂的、软软的,才有助于身体虚弱的人吸收。

第二,每晚用温水泡脚。久病的人,一是血少,二是血液循环的速度放慢了,所以每晚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各个脏器的供血。最好用高一些的桶来泡脚,一定要泡到全身微微出汗才有效。出汗是血液循环加快的结果,同时还可以舒通经络,排出身体内的寒气及废物。不易出汗的人可以将双手也放入桶中一起泡,这样更容易出汗,而且对颈椎病、肩周炎及脑部疾病都有一定效果。泡完脚后再睡觉,睡眠质量会很好,有利于机体免疫力的恢复。

第三,久病的人可以适当地做头部及耳朵的按摩。按摩耳朵不但可以疏通经络,而且可以补肾、固肾。按摩头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梳头,每天梳头10分钟,就能疏通头部汇集的各条阳经并能稳定血压。

第四,好心情才会有好身体。不论什么体质的人,不论用什么方法养生,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保证心理健康。长寿老人各有各的长寿术,但是豁达、开朗的性格是他们的共性。

善待自己身体的弱点

我小时候因为患腮腺炎引发了肾小球肾炎。可患腮腺炎的小朋友多着呢,引发肾小球肾炎的毕竟是少数,说明我本身就肾虚、肾寒,所以外在的诱因触发了我患病。我的肾虚、肾寒完全是先天的。因为我母亲年轻时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还经常有血尿,再加上怀孕期间生活条件不好,不能保证充足的营养,这样肾虚和肾寒就直接遗传给我了。那么肾虚、肾寒就是我的先天缺陷,再怎么去弥补,都不可能恢复到与正常人一样的水平。

这种缺陷是现实存在的,给身体带来很多影响。我小时候一味想治好血尿,吃下了大量的清热、解毒、止血的寒凉药。19岁时只是一次并不严重的脑震荡,就导致身体全面虚弱,头痛、头晕、失眠近10年,20多岁就落下双膝关节积水的毛病。

1998年我怀孕的时候,又查出有血尿。当时医生建议我终止妊娠,说这样有危险,但我已心中有数,知道如何去保肾,知道通过观察夜尿的多少,脸及手脚的浮肿情况去观察肾脏的功能。所以我在怀孕期间,并没有去治血尿,而是去保肾。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方法,我在整个怀孕期间一切基本正常,没有出现不适,包括肾小球肾炎可能引起的高血压与水肿等症状也没有出现。

有一位25岁的小伙子,在那种有实权的单位工作,每天请吃不断,经常一天两顿酒。他表面上长得又高又大,看起来结结实实,单位体检时发现脾有些肿大,球蛋白偏高,蛋白电泳t球蛋白偏高,医生诊断为早期肝硬化。

小伙子突然被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自然是非常紧张,到处求医,想一下子把病去除。

我给他看了手诊。他所有的手指甲上都没有半月形,属大寒体质,身体内血少,手上有明显先天不足及小时候患疳积的手纹。他告诉我,母亲在怀他的时候喝了几次酒,是不是因为这个造成现在的状况?我说不管是否因为这个,你手上的信息告诉我你身体底子很差。你的肝脏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肝脏长期供血不足造成的。小时候有疳积的孩子,肝脏的发育就有可能受影响,这类孩子长大后通常都酒量小或喝酒之后很难受,而你偏偏经常喝酒,这样你的肝脏就承受不了。这个发育不太健康的肝脏就是你身体的缺陷,你想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到与正常人一样,可能性很小。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多吃补血的食物尽可能补足血液,并保证充足的睡眠,给肝脏足够的自我修复时间,同时一定要忌酒,也要慎用各种药物,尽量减少药物对肝脏的刺激。再加上每晚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就会慢慢好转。

这个小伙子按我说的坚持了三个月,再去医院检查,情况大为改观。我告诉他,这次生病并不是坏事,它让你知道了自己身体的弱点在肝脏,以后只要你过于疲劳或贪杯,不注意饮食,你肝脏的毛病还会再犯的,你只有一辈子都精心照顾它,它才会与你和平共处。

小时候发病与中年后发病。我在行医的实践中发现,在小时候发的病,多数与先天发育不完善及遗传有关系,治疗起来就不容易完全恢复。但完全可以在保护它的情况下控制它,使病情不发展,同样不会影响整体健康。越是到中年以后发病的,治疗起来就越容易,患病的原因就是脏器的供血减少造成功能减退,或是经络不通造成了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于是出现淤堵,甚至形成肿瘤。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通常都不是先天因素所致,只要方法得当,还是不难治愈。

寿命长短由最短的“木板”决定。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自己的弱点。养生中有一个“木桶论”,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缺一不可。我们寿命的长短也就是木桶盛水量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这一块,就是我们身体的弱点。健康活到百岁的人,都是全身各个器官同步地、慢慢地衰老。而病死的人通常是身体的某个重要器官不能正常工作了,如心、脑、肝、肾、肺,只要一个器官衰竭,其他器官功能再好也同样面临死亡。真正地全身各种器官同时有重病的人很少。

所以,要善待自己身体的弱点,承认自身弱点这个事实,并重点对待、适当调理,就能健康长寿。在治疗自身弱点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不能伤害身体这个整体;而当全身的身体素质提高后,更利于局部病变脏器的恢复。

华人书香吧bsp;怎样对待慢性病(1)

慢性病就是不容易治愈、会反复发作的病,大到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肾的病变,以及各种癌症等,小到鼻炎、咽炎、皮肤病等。越是不容易治愈的病,治疗的药物和方法就越多,患者多数不知如何选择。听医生的,听广告的,听病友的,各种药物、治疗方法都在用,治病的效果忽好忽坏,多数人最终还是死在各种慢性病上。

治疗慢性病就如同打一场战役,打仗之前一定要分析敌我状况,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取得胜利。

一﹑了解这个病有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什么叫特效?就是几片药一吃,病就好了,以后复发的几率很小。如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并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在氯喹这种药发明之前是很难治愈的,只能控制症状,而且会反复发作。而氯喹能直接杀死疟原虫,这个病就很容易治了,也不容易再犯,这就是因为有了特效药。由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也是现代医学治愈率较高的一类病,因为有了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病自然就好了。而现代大多数病都是慢性病,现代医学缺乏特效药。所以无论被医生诊断患有何种疾病,一定要先了解在治疗上有什么方法。现在是信息发达的时代,通过医院、络等各种途径,都可以了解所患的这种病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如果有特效药,那就很容易治愈,也不会发展成为慢性病。如果没有特效药,又该如何治病呢?

阅读温度决定生老病死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