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夜地要到前线,直接指挥到军、师、他又能干些什么呢?
但更令他烦恼的是,华北军情日急。南口失陷,国军在平汉、陇海线上节节败退,而那里的部队,大多是他旧日的老部下,指挥他们自然会顺手些。国民党军中的那些毛病他太清楚了,留在3战区,他将无所作为。但蒋介石能放他吗?
这时,南京城里,李济深、徐谦、柏文蔚等一些对战局、对中国前途深感忧虑的有识之士四处奔走,大声疾呼,要求政府放弃派别之争,精诚团结,并建议改派冯玉祥主持北方军事。这时,恰逢马厂失陷,北方战局剧变,白崇禧出面建议把冯玉祥调往华北,组建第6战区。蒋介石这时越来越重视淞沪会战,冯玉祥在自然碍他手脚,这才同意调冯玉祥为第6战区司令长官,自己又兼起了第3战区司令长官一职。
冯玉祥昔日救国无门,今朝方得其用,不禁激动不已。
12日,冯玉祥交接手续后返回南京受命。此刻,华北隆隆的炮声更让他亢奋。
张治中蒙冤顶撞大元帅
1937年8月12日,上海从不安的沉睡中醒来了。
一大早,上海居民惊喜地发现,市区内外遍地都是国军,枪支新崭崭的,钢盔闪着油亮的蓝光。
城市内已多年不见中国军队的上海市民奔走相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你们怎么来得这么快?”
面对连珠炮般关切的问询,略显疲劳,但精神良好的中国士兵笑而不答,这一天,他们已经盼了许久了。
实际上,早在1936年2月,南京军委会为预防未来京沪地区可能发生的不测,便命京沪区长官张治中开始了秘密的准备工作,并专门设立了一个指挥机构。
奉命之初,身为中央军校教育长的张治中将军从军校内挑选了一批精干军官,开始了秘密的筹划工作。为避开外界嫌疑,将这个未来的抗战筹备司令部命名为高级教官室,对外像是一个教官工作、休息的地方。
随着工作的不断展开,人员越来越多,机构日益庞大,遂决定将此指挥机关移往苏州,驻进了苏州名园——留园。对外界,“高级教官室”已不再合适,便更名为“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
秘密的机构、秘密的工作,使张治中不但熟悉了淞沪地区的地形、地物,也为通信、运输作了充分的准备。有此基础,蒋介石一声令下,全军当夜直入上海也就是极其自然的事了。但这幕前幕后的一切,上海市民当然无从知晓。
张治中将军匆忙率部进驻上海,为的就是先发制敌。为这一天,他曾多次向蒋介石进言,战火既已爆发,与其坐等日本人进攻,不如在其进攻企图已暴露无遗时,先发制人,以神速的行动解决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虹口、杨树浦的两大据点,使日本人失去上海,失去日后登陆华东的依托。在问过张治中有无把握并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蒋介石犹犹豫豫地接受了张治中将军的建议。
兵贵神速!6年前曾在上海给日军以重创的张治中并不怕日本人,眼下他担心的只是意外事件的发生,影响了他的全盘计划,6年前他有过教训。
12日晚,进驻上海不到一天的张治中即完成了攻击部署,预定13日拂晓向6000名日本海军陆战队盘踞的据点发起猛攻,一举击溃日军主力,拿下上海。
就在张治中紧锣密鼓地部署攻击部队时,南方军委会一个电话搅乱了他的心:不得进攻。
(bsp;原来,当张治中率87、88两师进驻上海市,遍地的中国军队惊动了驻沪日军。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紧急召见监督“一?二八”停战协议的上海外交使团,控告中国军队违反协定,单方面进兵上海。上海市长俞鸿均当即反驳:最先违反协定的是日军而非中国军队,日本无权指控中国违反协定。
外交使团由各国成员组成,内心里虽反感日军,但也怕战火燃起难以控制,威胁到自身利益,因而电告南京政府,建议改上海为不设防城市。南京外交部转上外交使团建议,使蒋介石一时又犹豫起来。
老蒋可以犹豫,但张治中却无法等候。中国军队开入上海已是尽人皆知,拖延时间将给日军以喘息之机,加紧战备,那时再攻就难了。电话里无法解决,张治中便急电南京:“我军业已展开完成,攻击准备已完毕。”请求仍按计划实施攻击。
但得到的回电仍是“不得进攻”,张治中接电,从心底向外冒凉气。
1天后,张治中得到了进攻令。南京军委会优柔寡断,凭白给了日军一天的喘息时间。虹口日军外围据点、增加了人数,封死了几条通道。
8月14日下午3时,张治中待空军、炮兵对黄浦江敌舰及日军据点实施猛烈的轰炸后,迫不及待地对步兵下达了攻击令。一时间,隆隆的枪炮声震动了大上海,震动了全国,也引来了世界的目光。
阅读国殇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