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德国而应召返回的国民党军黄维将军一踏上上海战场,便不得不从内心感叹道:“壮哉!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中国“敢死队”声震中外
10月26日,大场阵地失陷,上海市区内已无法再踞守。蒋介石一声令下,中国守军全线撤向沪西。
上午,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上将打电话找到88师师长孙无良将军。
顾祝同对孙元良说:“委员长想要第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你的意见怎么样?”
孙元良将军听到此,沉默了。孙元良苦战多日,深知市区战情,他也明白这是中央的政治策略,只是没想到为政治要牺牲到他头上。
略一沉思,他对顾祝同说:“我不同意留下,如果我们死1人,敌人也死1人,甚至我们死10人,敌人死1人,我就愿意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但可虑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激战之后,干部伤亡了,联络隔绝了,在组织解体、粮弹不继、混乱而无指挥的状态下,被敌军任意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啊!眼下,88师的士气固然很高,并且有坚守闸北两个多月的战绩,但我们前后补充过五次!眼下部队中新兵老兵占两三成,新兵虽然一样忠勇爱国,但训练时间太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撑局面,还得靠老兵。这是实际情形,所以我不同意。”
顾祝同显然受了孙元良的影响,沉吟片刻后:“那留下1个团,你看怎么样呢?”由于死守的命令来自最高统帅,孙元良猜想顾祝同此举也有难言之隐,既已有让步,不便再一意坚持,便在电话里答应了下来。
四行仓库88师师部,孙元良在团以上军官会议上。宣布了战区的命令,并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以师部的名义命令以524团1营为骨干组成1个加强营的留守孤军,由团副谢晋元中校统一指挥行动。
众人散去,孙元良望着面前这位魁梧英俊、为人耿直的爱将,良久无语。他很信任他。
赴沪初期,谢晋元是262旅的参谋主任。88师奇袭日军旗舰“出云”声震整个上海战场,就是由谢晋元这个胆大心细的参谋头儿一手策划并导演的。524团原团副黄永准中校巡视前线负伤后,孙元良受团长韩宪元上校所请,把谢晋元调到524团团副的位置上。上任不久,就授此危命,孙元良颇有些于心不忍。
但他只有如此。面对谢晋元炽烈的目光,孙元良慨然叹道:
“中民老弟,日后我无法再助你们力了。但你们是88师的英雄,我把四行仓库就交给你了。你们最好把指挥所和核心部队布置在这里。这幢庞大的建筑物不只是坚固,易于防守,同时更易于掌握部队,我们的新兵实在太多了。这里粮弹存储很多,为防自来水管被截断,饮水也有存储。有这样好的根据地,你们可坚持下去,好好地打仗了。”
溃潮渐渐退去,宝山路、虬门路一带,谢晋元和他手下的800壮士渐渐成了孤军。残破的街区、遍地的死尸、暂时的沉寂,令人更觉紧张。
没多久,街头巷尾出现了刺眼的“太阳”旗,响起了沉重的军靴声,敌追兵到了。
突然间,劈头盖脑的枪弹、手榴弹,砸得日军晕头转向,他们没想到狂退的中国军居然还留有伏兵,立刻陷入一片混乱。
谢晋元乘日军展开之机,率部退入四行仓库。
27日,谢晋元第一次在1营营长杨瑞符的陪伴下与全营官兵见面。
他的就职演说简短却很悲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现在我们四面被日军包围,这仓库就是我们的根据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拼到底。”
苦战多日疲惫不堪的800名官兵此刻已渡过了对战争的恐惧期,他们眼睛是雪亮的,甚至是血红的。
四行仓库像个坚固的大碉堡,倔强地傲立苏州河边。
早先,这座建筑是省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共同投资的四行储蓄仓库。这座六层钢筋水泥建筑物,全长120米、宽15米,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西面,它的西边和北边是中国地界,但此时已被日军占领。东边是公共租界,南边隔过苏州河也是公共租界。
在日军夺占市区后,这里成了一座陆地上的孤岛,却也是上海市区内中国军守卫的唯一一块净土。
蒋介石盯着它,上海市民盯着它、国际众目也盯着它。
有它在,上海就不能算沦陷。
很快,日本人就发现这座仓库成了令他们头疼的大碉堡。
原来,四行仓库墙厚楼高,易守难攻,仓库内又储存了8万包粮食、牛皮和丝茧等物资。谢晋元、杨瑞符指挥守军官兵,用仓库储存的物资和沙包将底屋门窗全部堵死,2层以上窗口堵塞一半,以利投弹射击。同时,将守军按上层少、下层多,有序地加以编排调整,并亲自掌握了一支敢死队,以防万一。
为警戒并最大限度地消耗日军,守军在仓库外围布置了一支部队,沿苏州河仓库两侧构成沙袋工事,阻击敌人。
27日晨,阴沉沉的天空露出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到来了,新的战斗也开始了。
日军似乎也看出了这是块难啃的骨头,便在枪炮坦克的掩护下,隐蔽包围了四行仓库。
日军虽有坦克,但这里攻事坚固,坦克冲不垮。
日军虽有飞机,但这里紧靠租界,日机不敢投弹轰炸,惟怕误炸租界,引起国际争端,甚至连远程大炮也不敢施放,只好用轻型炮火乱轰一阵。
阅读国殇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