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危难时刻,傅作义挺身而出,很使会场上振奋,连阎锡山也觉得第二个方案是可以考虑的。就在这个时候,孙楚连着几次接了平型关方面来的电话,顿时变得面色惶惑。
“是前方的消息么?”阎锡山问。
“平型关方面连续告急,敌人在向平型关南翼的白崖台,东长城村方向移动,有进攻73师的意向。73师自从广灵退下来以后,人员损失很大,士气一直没有恢复,需要给以支援。可是33军已经没有力量。我想35军董其武旅既已到了大营,应留下作为应急的力量。”孙楚说。
阎锡山眨着小眼睛想:35军还未出动,平型关已告急,陈长捷说的持久对抗恐怕言过其实。到底怎样才保万全?阎锡山一时拿不定主意,王靖国从参谋手里接过一纸电文,匆匆地看了一遍,便递给了阎锡山。
“从五斗山反攻铁甲岭、茹越口的方克猷旅(属61军),溃回代县;现在调雁门关以西段树华旅(属19军)来代县,并留35军的马延守旅在代县以东警戒。”
两边告紧,阎锡山方寸错乱。他又陷入了曾经陷入过的疑团:日军的主力到底在哪一方面?杨爱源是阎锡山的五台同乡,他比阎锡山想得更远:繁峙、茹越口的日军,如果再向南进,不但威胁雁门山主阵地,而且有直捣五台的危险。
“热、察、绥的蒙古人年年朝五台山,走熟了繁峙峨口通五台山的道路。蒙军既已占领了繁峙,有可能经峨口直奔五台山。”
杨爱源这几句话,使阎锡山的思想更杂乱起来,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不但威胁雁门关,而且直接威胁太原,连自己的老家河边村也保不住,自己的祖坟也要给日本人占了。平型关难以守住,更谈不上出击歼灭敌人:繁峙的敌人不但在动,而且打败了方克猷旅,35军的反攻,不可一蹴即得,纵然开始反攻,也未必稳操胜券。与其走这独木桥,不如还是选大路走保险。阎锡山把桌子一拍,有气无力地说:
“我看这种形势无法补救了,拖下去对我更加不利。”
日军突破了茹越口、阳方口,占领繁峙,直接威胁到雁门关、平型关的后方。阎锡山慌了手脚,顾不得组织在雁北的有生力量夹击突入的敌人,下令全线撤退。雁门关天险,白白地让给了敌人。阎锡山放弃雁门关、平型关,把大批军队向五台山、云中山、芦芽山一带转移,集中主力于忻县忻口之间,组织忻口会战,保卫太原。
“阎老西”杀了替罪羊
“阎老西”杀了替罪羊,要在忻口决胜负
日军占领了繁峙,其势甚锐,直接威胁了同蒲铁路。阎锡山从繁峙沙河的一个小村出发,决定南奔五台山的台怀镇,从那里再返太原。
阎锡山骑着毛驴走在崎岖的小道上,心神不定。阎锡山胆小,不敢骑马,只好骑驴。
毛驴不紧不慢地走着,阎锡山在毛驴上随着毛驴的脚步摇摇晃晃。他觉得自己在山西的宝座,似乎也像坐在毛驴上一样,越来越不稳当了。
阎锡山曾经夸下海口,要靠30万晋军拒敌于山西之外。然而,一一事实证明了:晋军一触即溃,不但不能拒敌于山西之外,连天险雁门关、平型关都丢了,眼看着日军直逼太原。
阎锡山忧心忡忡地回了太原。他想到太原城说不定也很快要被日军兵临城下,更加惊魂不定。眼看日本人就要端他的老窝了,事到如今只有豁出老本,拼了!他想到了忻口。
忻口位于山西崞县与忻县之间,北距宽达半里的云中河约四、五十步。贯穿南北的同蒲铁路和公路由忻口前面通过。西边是丘陵地带。整个地形十分险要。这里是日军进占太原必经之路,也是抗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利战场。一想到这些,阎锡山又来精神,他叫来杨爱源和傅作义,显得镇定自若地说:
“胜负兵家常事。现在,重要的是要迅速整顿、调配队伍,把忻口的阵地搞好。这个‘三山夹两口’的阵地,是易守难攻的,我们要在这里打个好仗!”
“我已命令王靖国守住崞县,姜玉珍旅守住原平。这样,我们就有时间在忻口布阵了。”
“崞县能守多少天呢?”杨爱源问。
(bsp;“至少10天。”阎锡山说。
阎锡山这时才想起了蒋介石答应派第14集团军支援山西的事。原来他曾说过要靠30万晋绥军保住山西的话,现在他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了。在火燎眉毛的时候,他急切地希望蒋介石派来救兵,最好能有一位中央大员来第2战区参与指挥。这样,一败再败的责任,也就有人分担了。
9月20日,蒋介石曾派黄绍到岭口去见阎锡山,了解阎锡山的情况。他走到石家庄的时候,便传出了平型关大捷的消息。石家庄的人民,连空中飞着的日本飞机也不顾,到处欢呼,燃放鞭炮。待他见了阎锡山,却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阎锡山对于八路军的胜利,又喜又怨。喜的是八路军为他牵住了板垣师团的尾巴;怨的是让八路军独占了大捷的荣耀。同时,对自己属下不配合八路军出击,则是又恨又爱。他对黄绍说保住雁门关的决心。但是他瞒不过黄绍的眼睛,因为黄绍亲眼看到了晋军丢盔弃甲的狼狈相。
“平型关虽然打了胜仗,日军的进攻并未停止,阎百川虽然坐镇雁门关,并未摸清敌人的主攻方向,对于山西全局如何统筹安排,并没有做出决定。”黄绍回去对蒋介石汇报说。
“你去第2区当副司令长官,帮帮百川的忙。”蒋介石亮出了要染指山西的底牌。
黄绍当时任湖北省主席。他十分明白,如果不得到阎锡山的同意,去山西不但难有作为,说不定还会给自己招来一身麻烦。
“如果委员长下令,我也愿意去山西帮帮忙;但,这恐怕要征得百川的同意。”蒋介石给阎锡山发了电报,立即得到了他的同意。在阎锡山急切盼望黄绍来时,黄绍到了。
顾不得风尘仆仆,黄绍听了阎锡山准备在忻口会战的打算。阎锡山问黄绍的意见。
“侧翼怎么部署?”黄绍反问了一句。
“忻口这个地方真有点特别。五台山自东而西,云中山自西而东,两山在忻口北部呈夹峙之势。滹沱河自北而南,云中河自西而东,在忻口北部汇合,从两山夹峙的地方流过。在河谷的中间,又有一个数百米高的土山,很自然地?
阅读国殇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