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总指挥周至柔上将,虽不能说庸碌无能,可面对蒋介石连电催促,面对一连串接踵而来的赞誉、褒奖,他的思维判断也乱作一团。当蒋介石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当着众多高级将领赞扬空军,夸奖他指挥有方时,他竟热血奔涌,心如鹿撞。志得意满之际,他的野心也像是被水浸过的馒头,急剧膨胀起来。他要扩大战果,锦上添花。冲动中,一道道出击令从他的口中发出,飞向空军各地机场。
轰炸长江外日军战舰。
拦截日军机群。
突击境内外日本空军基地。
南京、杭州、南昌、周口……,各地机场紧张、忙碌地运转开来。
五颜六邑、机型繁杂的霍克、道格拉斯、马丁、波因伏尔梯……,频繁的升上落下,不停歇地轰炸、拦截、攻击。战果在急剧扩大,可中国战机的损耗,也以无法遏制的势头,狂升不止。护卫中国天空的神鹰,也在疲惫地拼着最后一丝气力,与强大的对手厮杀,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沈崇海、阎海文……,一个又一个曾是那么令对手胆寒的神鹰,那么明亮耀眼的巨星,悲壮地从天空陨落,融入了中国的山川大地。
37年12月4日,阴暗无光。南京城市,已被隆隆的枪炮声笼罩。南京大屠杀的恶魔、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中将正督部猛攻城东外围阵地。浓浓的血腥气已飘向城区,飘向数十万未及撤退的中国人。
天上,中国空军尚存的最后一架e—16战机,深情地在南京上空盘桓一周后,抖抖翅膀,晃晃机身,最后告别了京城,孤独地向西飞去。
地面上,失去战机的飞行员、机械师,护着被拆散的残破飞机和一堆堆破烂零件,汇入了滚滚的西迁大潮之中。
中国空军像一盏耗尽了燃油的孤灯,疲惫而无奈地熄灭了。
飞机牵动万人心
轰轰烈烈的大武汉,成了中国空军再次崛起的大舞台。
想当初,蒋介石就像一个蹩脚拳手,一着见效就使个没完,却全然不顾对手的反应。
当狡猾的日本空军转而使用持久消耗的战术后,中国空军机少力单、后援不继这一曾被胜利的光芒遮掩住的劣势,便清清楚楚地暴露出来。
尤其令空军将士们头疼的是,手中那些乱七八糟的进口老爷飞机,比什么都难侍候。
别说战伤,有时就是些轻微的,只要换几个部件就成的损伤,却能把整架飞机像废品一样送入机库。有什么法子?有些飞机的零配件操纵在别国手中,人家不给,你就是有钱也只能干瞪眼。有些则更惨,飞机早已淘汰,零配件上哪儿去找?干憋气。
没有飞机,中国人可真是急了眼,他们已尝够了天上失去中国空军保护的苦头。他们就是不能要求政府、军队仗仗打胜,可要求军人们打出胜仗、在后方能有种安全感,这显得并不过份。
地面上中国陆军节节败退,他们安慰着自己:鬼子装备太强,中国人已尽力。
可天上,他们却不能容忍再败。失去天空,那他们还有什么呢?
在中国抗日救亡的潮头——武汉,这种信念遍及街头巷尾,家家户户。于是,在群众献金高潮中,派生出献机运动。就是献金募得的钱款,呼声最高的也是买飞机。
空军征服了万民的心,成了他们心中的上帝,他们不能失去空军,失去中国天空这最后一片净土。
刚退到武昌珞珈山的蒋介石,也被空军的覆没搅扰得茶饭不思,彻夜难眠。空军受挫,那么第一个时期的抗战可谓全面失败。
更令他头疼的是,这种军事上的阴影进而感染了政治。汪精卫、戴季陶一伙主和派,早在一旁看着他的热闹。近些天来形势越来越糟,可这伙人频频碰头、集会,行动诡秘。他知道这与他有关。这种时候他如果不能打出一两张王牌,何以震住这伙人,何以服民心众望。他需要胜利,何况这也是慑住东京,提高谈判价码的一个关键招术。焦急、困顿中,他不得不厚着老脸,四处伸手求援。
为了能打动美国人、英国人,从西方捞到美元和装备,夫人美龄甚至也出马了。
1937年8月底,蒋介石召见了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破例允诺苏联教官可以驾机前往中国甘肃,甚至还允许苏联飞行员作为志愿者加入中国空军。
蒋介石反感苏联人,当然主要是怕他们在中国传播政治影响。可这时候的蒋介石也不傻,苏联人急着摸日本人的底,只要是带着飞机、带着人来,最终他不还是个受益者。情况这样一来,既能对外宣扬他的联共,又能让斯大林尝点儿甜头。在美英指望不上的时候,他对苏联自然亲热得够水平。
(bsp;进入12月,眼看天上的中国战机越来越少,他急不可待地直接致函斯大林,口气活像多年的老朋友,毫不见外:“飞机一项,实迫不及待,中国现只存轰炸机不足10架,需要之急,无可与比。”
蒋介石心里明白,只要能弄到飞机,空军起死回生并不难,中国有的是飞行员。一大批曾与日本人交过手,经验丰富但失去飞机的飞行员是他的资本。还有一批训练有素、未参加过空战的后备飞行员也可使用。而且,由杭州览桥迁
阅读国殇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