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麦克阿瑟毫不客气地否决了这个计划,并且通知沃克,美海军陆战队一上岸,南朝鲜第
l军(南朝鲜王牌军)将从沃克那里抽走,转归美第10军指挥。
就在这个关头,麦克阿瑟提出了新的目标线,放弃了原定横穿半岛蜂腰部会合的计划。
在沃克的部队拿下平壤之后,麦克阿瑟在第8集团军与第10军之间划定了分界线,并命令
所属指挥官把那条“目标线”仅作为“最初目标”。现在,剩下的唯一目标就是边界了。
十月二十六日,亦即第l陆战师最后在元山登陆的那一天,南朝鲜第2军催促其第6师
先遣分队直奔鸭绿江。
在沃克的左翼,美第24师先头部队已越过清川江,正朝着鸭绿江推进,当时距鸭绿江
仅七十英里。
在其他地区,联合国军也在沿多条不同的路线朝鸭绿江运动。他们无法相互支援,甚至
无法保持地面巡逻联络。美策7师最初计划继陆战队之后在元山登陆,后来改为在元山以北
约一百五十英里处的利原登陆。该师于十月二十九日在那里登陆后,继续向鸭绿江边的惠山
推进。南朝鲜第1军预定沿海岸公路北上向苏联边境推进。海军陆战队打算沿仅有的一条狭
窄道路越过中部高原进抵江界,尔后向鸭绿江边的满浦推进。第3师则留在后面守卫元山—
(bsp;兴南——咸兴地区。
在这些行动开始之前,一条令人心寒的消息由冰天雪地的山脊传到东北方向。南朝鲜第
6师第7团(最先到达鸭绿江边的联合国军)在遭到一支占绝对优势的中国部队打击后已掉
头向南退却。这支中国部队当时就象从地下钻出来的一样,以很凶猛的近战几乎全歼该团。
根据以后的情况来看,该团大概是在不知不觉之中闯人了中国军队正在集结、准备由那里发
起进攻的地区。中国人当时尚未作好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准备,决心不暴露目标,因此几乎把
这支先头部队全部消灭掉。
十月二十六日,紧靠东部地区,南朝鲜第1军第26师由咸兴向长津运动时,在水洞庭
遇到顽强抵抗,抓到十八名俘虏,这些俘虏分属中共第124师的两个团。数天之后,海军陆
战队赶来解救南朝鲜部队,遇到并击毁一些中国坦克(这大概是第10军碰到的唯一一批坦
克),并从一个新锐中国师(第126师)抓到一些俘虏。第124师和第126师均属中国第42军。
可是,整个这段时间,官方报道却显得很乐观。华盛顿被告知,报刊广为传播的两万中
共部队进入北朝鲜的消息“未被证实”。十月二十八日,华盛顿获得如下保证:仍然“没有
明显的迹象”说明中国人会进行公开的于预。
两天之后,远东司令部报告说:尽管有报道,它仍然认为,中国第39军和第40军的任
何据称已到朝鲜的部队实际上并未越过边界。少数几个中国“志愿军”的出现,仅仅被当成
了中国在外交棋盘上采取的又一个小小的步骤,不会马上对联合国军总部产生影响。
中国人一开始也采取了小心谨慎的试探行动,因为他们显然无法估计美国会作出何种反
应——是否会进攻中国本士或者用原子弹对付他们。中国部队很有效地隐蔽了自己的运动。
他们大都采取夜间徒步运动的方式;在昼间,则避开公路,有时在森林中烧火制造烟幕来对
付空中侦察,此外,他们还利用地道、矿井或村落进行荫蔽。每个执行任务的中国士兵都能
做到自给自足,携带由大米、豆类和玉米做成的干粮(他们怕做饭的火光暴露自己的位置)以
及足够的轻武器弹药,因而可以坚持四、五天之久。四、五天之后,根据战斗发展的情况,
他们或者得到补充,或者撤至主要阵地,由新锐部队替换他们。中国人没有留下一点部队运
动的痕迹,所以,统帅部怀疑是否有敌人大部队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对大量明显的
证据采取视而不见的做法,还不只是统帅部一家。
我们整个部队甚至较低级的军人都对中国人的威胁掉豫以轻心。十月底,驻扎在云山及
其周围的部队所作出的反应就是典型的例证。云山位于清川江正北、鸭绿江以南约六十英里
处。从好几个不同的渠道传来了中国部队大规模集结的消息。一个朝鲜老百姓报告说:云山
西南九英里的一个山谷里有二千名中国人,力图切断该城向南延伸的主要补给线。后来又有
一名朝鲜治安队员报告说,在云山西南六英里处发现三千名中国人。十一月一日中午,在城
东南八英里处发现敌一支小部队,我空军和炮兵将其击溃,公路上丢下约一百匹死马和数目
不详的尸体。后来,我空军观察员报告,发现敌人有大量的队伍在云山北面和南面运动;一
次空中突击击中了其中的一支队伍,并且据报告,还在距云山仅九英里曲地方击毁了二十一
辆敌运载部队的车辆。当天下午,正在一架l—5型飞机上引导炮兵射击的观察员报告,在
距云山不到七英里处的狭窄小路上,“敌步兵两支大队伍正在向南运动”。
但是,美统帅部仍然不愿承认这些不断增多的证据。
南朝鲜人早些时候曾抓到过中国俘虏,但是,情报部门的人员对俘虏关于中国进入朝鲜
的实力和意图的供述很自然地采取了将信将疑的态度。他们认为,一个普通的士兵不可能知
阅读朝鲜战争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