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_世界名校之旅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3章(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学校以对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要求是很高的,达到这一高水平是将博士研究生完全融入学校里那些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中。

巴黎第六大学位于市中心,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包括戏剧、歌曲、绘画和摄影等。学校的体育活动也非常普及,设有高水平的体育项目(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两枚金牌)

巴黎第十一大学

巴黎第十一大学,又名巴黎南大学,坐落于美丽而又富裕的巴黎西南郊区,学校有5个教学中心,总部在距巴黎20公里的奥尔塞市,其余的分布在索城、沙特奈·马拉布里和卡尚等地。

大学主校区200多公顷,占据了几座连绵起伏、密林覆盖的小山。造型各异并不高大的各种教学建筑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中。与其说它是校园更不如说是一个美丽的原始森林保护区。

巴黎第十一大学成立于1970年,是在原巴黎大学理学院的基础上发展的一所包含理学、工学、信息与宇宙学、医学与药学、经济与管理学、艺术学、法学、体育运动学等以理工科为主的著名综合性国立大学。

巴黎第十一大学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等专业在法国享有盛誉,在规模和知名度上在法国名列前茅,被誉为法国的“硅谷”。其第三阶段的专业非常全面,有一些是法国独一无二的,这充分显示了学校的教学与研究实力。

巴黎第十一大学现有学生27000名,教师1800名,研究人员1200名。学校下设5个院系级教研单位、3所大学技术学院、4所大学职业学院,共有127个高水平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研究实验室。全法国超过10%的科研成果出自该大学。该校的工程师学院每年培养近百名工程师。

巴黎第十一大学非常注重国际教育交流,目前与世界上100多所优秀的大学有合作关系。有来自于100多个国家的3300多名留学生在该校学习。

2003年巴黎第十一大学与我国的清华大学签署协议,就人才培养制定出9年规划。该校与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也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校园生活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家们十分强调学校环境的建设。他们认为优美的校园,是建设教育环境,培养良好校风,造就一代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巴黎大学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者,那些古老的建筑、挺拔的大树、平整的草坪、知名学者的名言碑刻,多学科自由的学术气氛,激烈的竞争氛围以及反映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的壁画、雕刻等比比皆是,置身其中,不由令人心旷神怡。

巴黎大学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巴黎拉丁区。区内书店林立,仅巴黎大学西门一侧100多米长的街道上,大小书店就不下10家之多。咖啡馆和旅馆也成为巴黎大学附近的主要建筑,长期以来,学界人士和青年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是热衷于课堂外的自由讨论,咖啡馆便为他们提供了适宜的场所。至于旅馆多,那是因为从法国和世界各地到这里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各种档次的旅馆和学生公寓便应运而生,生意兴隆。

巴黎大学(3)

巴黎大学没有宿舍和食堂,学生们自己在外面找房子住,吃饭也在外面,好在凭着学生证,可以在巴黎的几十家学生餐厅吃上经济实惠的午餐。

索尔邦附近的卢森堡公园,也是学生们爱去的地方。从春天到夏天到秋天,公园中的铁椅子上总是有大学生坐着。傅雷先生当年留学法国时,就对卢森堡公园情有独钟。

(bsp;自由、独立、不受羁绊,一向是法国人最标榜的,这种精神也反映在学风上。巴黎大学没有新生训练、毕业典礼,没有上、下课铃,没有训导制度,甚至也没有所谓向心力、认同感。过了上课时间10分钟还不见老师,学生们就自动退席。而老师讲得兴起,超过时间,学生也可以鼓噪。迟到、早退、旁听……一切悉听尊便。

巴黎大学与中国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巴黎大学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据有关资料报道,1333年,巴黎大学的神学教授尼古拉作为教皇派驻中国的第二任大主教来到北京(元朝时称汗八里),所以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到北京的巴黎大学成员。

巴黎大学的汉学研究

在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华时,西方世界就已经接触了儒家经典。但真正当代学术意义上的汉学研究却萌发于西欧,较为科学地研究汉学的人应首推巴黎大学的阿贝尔·雷马萨。所以,20世纪前半期,巴黎被誉为“无可争议的西方汉学之都”。

1814年,阿贝尔·雷马萨在巴黎大学开设了中国语言学课程。自此,中国语言学在欧洲进入了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被列为专门的学习课程。可见,巴黎大学与中国的交流和交往渊远流长。

著名学者傅斯年曾经指出:“说到中国学在中国以外之情形,当然要以巴黎学派为正统。”“而近八十年中,以最大的三个人物的贡献,建设出来中国学上之巴黎学派。”这三个人物是茹里安、沙畹和伯希和。

而巴黎大学中西比较文学讲座的主持人、学贯中西的作家与社会学教授艾田蒲则是法国从事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的一代宗师,对中国文化了解颇深。他曾与马尔罗等人发起成立“中国之友协会”,又于20世纪70年代主持编译“认识东方”丛书,主要译介亚洲地区各国的文学作品。

中法高校间的合作

近百年来,巴黎大学作为世界顶级高校,一直与中国高校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在学术交流、派遣留学生等方面交往与合作日益广泛,它为中国培养了大量著名人士,例如,严济慈、许德珩、钱三强、陈寅恪、施士元、杨秀峰、王力、王毓瑚、汪德昭等等。其中的施士元于1929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巴黎大学留学,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博士。

如今,巴黎大学注重在各个方面加强与中国的交往与交流。1999年1月10日,中国书法大展在巴黎索邦大学小教堂举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巴黎大学总训导长暨大学区区长布朗歇、巴黎索邦大学校长莫利尼耶等陪同下前往观展。原国家主席###同志和希拉克总统都为展览题了词。

留学小贴士

特色学科:核能、信息、地球物理学、医科、血液研究、轴射研究、分子生物学等

申请条件:学历证明、成绩单、英语成绩、法语成绩

申请期限:夏季1月15日,冬季7月15日

费用情况:

阅读世界名校之旅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