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选定下来,下一步是定菜谱,庭霜拿出楚老丈留下的菜谱,把周婶李婶还有李东升几个招来研究。经研究,大家觉得这菜谱上记录的很多属于高档菜,以长平县的消费水平来说不完全合适,老字号的汇源楼,大丰楼做的都是达官贵人的生意,跟他们抢顾客,现在他们没这个实力,而且初次经营饭馆也缺少经验,不如把这块市场让出来,把目标定在中等客户身上。
于是庭霜把菜单修正了一下,分为中低两档。
低档的就用乡土菜,羊杂面,羊肉烩面,猪肉烩粉条,烙馍卷菜,凉拌菜、鸡血汤、鸡杂羊杂等等,庭霜还没忘了以前说过的话,如果他开饭馆,体力劳动者的生意也做。
中档的不太好弄,几个人商量了一晚上,既要看上去好,价格还要让多数人能接受,宝琪和庭辉都是富贵过的公子哥儿,做饭不顶事,对吃饭还是很有经验,看着菜谱提意见。
“每个饭馆必须有几样独有的别家难以仿效的招牌菜,咱家的招牌菜除了一品烧鸡还得有其它的才行。”庭辉问道。
“生炒鳝鱼丝。”庭霜马上想到一样招牌菜,过了一冬一春后,后院池塘里的黄鳝养得又肥又壮,他拉到汇源楼卖了个好价,掌柜的很高兴,说他家的鳝肥美香酥,客人吃了都说好,可是要做生炒鳝丝,尺寸还不够粗,最好再多养几天。庭霜记在心里,观察了一圈,市场上的鳝的确不如他家的粗壮,味道也不如他家的鲜美,如果拿来当招牌,可是全城独一份。
庭霜又特意声明了一下:“要想把菜做得好吃,要舍得放油。”
为了炒菜的事他没少和家里主厨的李婶叨叨。在农村,油是较珍贵的,主要用来待客或是过年节改善生活。乡下炒菜一般是拿过年剩下舍不得吃的猪油剜一小块抹抹锅,就这样炒了,更有甚者,炒“辣锅菜”,也就是把锅烧热,直接放菜加点水翻炒,甚至连菜都不炒,“咸菜盐豆老弟俩,蒜缸一响就吃饭”。象庭霜那样拿瓶子往锅里倒油的,在村里独一份,于是庭霜华丽丽滴背了个“不会过日子”的光荣称号。当然他不会过日子的行为不限于炒菜时拿瓶子倒油,还有经常吃二罗面,拿字纸擦屁屁,这些都是“不会过”的罪状。农民读书不易,对文字有种说不明的敬意,对写过字的纸都很珍惜,某人居然拿来擦屁股,真是该敲。
庭霜为此宽面条泪,家里有几个嘴刁的公子哥儿,吃头罗粗面和包谷面,不用油炒菜能行吗?前世里俺同学做菜五升的金龙鱼大桶往锅里倒,俺放那点油算什么呀。再说,用字纸擦菊花,那不是为了省钱吗?纸店卖的细纸好贵的说。这么节省居然被乡人视为“不会过”,果然和这帮人的代沟如东非大裂谷,弥补不能。
但是这回开饭馆一定得把这大裂谷补一补,庭霜郑重交待将在后厨掌勺的周婶和李婶几个,炒菜时务必要舍得放油,这几天就在家里把菜谱上的菜练练,本人要检查,如果因为油放少了而影响味道,要提出严肃批评,限期改进。
作者有话要说:咳……请勿计较‘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这句诗具体出产年代。下章:主角事业上一层楼,当然桃花也来了,否则谁会看上一个没产业的穷小子。
饭馆开张
大伙研究一晚上,把招牌菜和将要争取的顾客群确定好了,然后就是定饭馆招牌。
“好利来。”庭霜先想出一个。
“俗,这哪里是饭馆名字。”被众人否决。
“香喷喷。”
“找抽。”
“佛跳墙。”
“这是菜名哎,怎么能拿来当饭馆名?”
“连佛都跳墙,说明咱的菜好。”
“欠揍。”又否决一个。
“四海飘香。”
“不好。”
几个人想了半天,也没定下好名字,庭霜困得不行,一拍脑袋有了主意,不是说要让县长来捧场吗?他是两榜进士,学问肯定是好的,写招牌没问题,顺便做广告。
庭霜有了主意,眼睛发亮,雄心万丈总结陈词:“而今迈步从头越,……”
下一句是啥来着,脑细胞处于罢工状态中,实在想不起来。所有人都被鼓舞,信心百倍看着,咱不能辜负广大人民的期望。
庭霜只好继续剽:“欲与天公试比高。”
下句又是啥来着?
宝琪微笑看着他,这个人面对困难总是不泄气总是不丧失信心,还总有别人想不到的奇思妙想解决难题,时不时吟些稀奇古怪的诗句,他到底能让人沦陷到什么程度。
“比完大家去睡觉。”庭霜无比豪迈念出结束句。
众人被雷倒在地,庭霜眨巴眼:“都三更了,我困得眼睛都睁不开,脑袋也搅成浆糊了,真的该睡觉了哎。”
大伙默默退散,宝琪看着横在炕上四仰八叉打呼呼的人,俊脸直抽搐,叹了口气,把他放好,用热毛巾给他擦手擦脸,再给他脱了衣服盖好被子。
阅读一品农夫[耽美]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