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阅读_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部分阅读(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腭神经痛常突然抽痛,阵阵发作,疼痛闪电样,颇剧,分布于各该神经支配

区,如面部、枕部、颞部、咽喉部等处,颈椎病常伴后枕持续性胀痛、抽痛,

有时放射到上臂、手指,常因疼痛而致颈项转动不便。颈项或眼部肌肉长期

紧张所引起的头痛,称为肌紧张性头痛,通常是持续性胀痛、钝痛、扳紧样

痛、颈项后枕部吊紧样痛等,可整日持续存在,时轻时重,可历经数月、数

年不止。这种紧张性头痛与工作姿势不良、光线不足、低头工作过久等有关。

血管性头痛是颅外软组织内血管的收缩、舒张、牵拉等引起的头痛。全

身感染发热,癫痫发作后,急性颅脑外伤、过敏反应、高空缺氧、高血压、

月经期以及血管本身病变均可引起血管性头痛。常见的血管性头痛为偏头

痛,偏头痛为周期发作性头痛。发作前有些思睡,脾气急躁等,常有左侧眼

前或右侧眼前发花、闪光、闪星火等视幻觉,头痛常在视幻觉消失后的对侧

头部出现,可扩散到整个头部,以颞、额、眼眶后等部位较多见,常限于一

半头部,但也有两侧交替。疼痛颇剧,可伴随恶心、呕吐、畏光、怕响声、

情绪波动、全身乏力;少数病人可伴有视力模糊不清或短暂失明。

官能性头痛是由于精神兴奋,抑制失调所引起的。以头胀、头重、头麻、

头紧等不适的感觉为主;同时常伴有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乏

力、精神萎靡或遗精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某些中毒和代谢障碍也可引起头痛,如尿毒症、糖尿病、低血压、高血

压、中暑、贫血、毒血症、卧室空气混浊、便秘等。

头痛原因很多,不宜随便服用止痛片,应到医院准确诊断,根据不同病

因进行治疗。

【简易疗法】

1。笑疗法。头痛并非一定脑子里有病。颅内只有血管、脑膜和少数神经

(三叉神经、舌咽和迷走神经、第一至三颈神经)有痛觉,而头部绝大多数

的疼痛敏感部位是在颅外,即头皮、肌肉和血管等组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

头痛病人得的是一种“紧张性头痛”。人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眉头紧锁”,

额部、头部、颈部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处于收缩状态,久之,形成“紧张

性头痛”。用脑过度、失眠等也能引起头痛。

慢性头痛除用药物治疗外,“笑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而且效果

良好。

英国著名化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从事艰苦的科学研究工作,经常头痛失

眠,百药不效,有位医师建议他采用笑的疗法。法拉第采纳这一建议,经常

看喜剧,大笑而归,全身轻松,久而久之,他的顽固性头痛终于治愈了。

笑,能调节大脑神经,消除紧张,促进食欲和睡眠,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和消化道的功能,能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笑还能引起面部肌肉和胸部、

腹部肌肉运动,甚至四肢的肌肉也都活动起来,肌肉的运动使血液循环和淋

巴循环加快,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从而增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抗病

能力。

笑能刺激大脑产生苯邻乙酚胺的激素,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等等,这些激素是一种天然的麻醉剂,能解除疼痛,缓解慢性过敏症等。笑,

不仅能治慢性头痛,而且也可以治疗全身疼痛。

2。常做伸颈运动。伸颈运动的全套动作是:

把头转到右边,就像从右面回头向后看一样,把右手食指置于左脸颊,

大拇指则置于下巴,轻轻地把头推向右边;同时用左手从头顶伸过去,把中

指触到右耳顶部,然后轻轻地把头往胸部方向拉下(若这一动作会伤到筋,

或感到头晕的话,应停止再拉)。

过了十秒钟后,改做相反方向动作,即把头转向左边做。也是十秒,如

此反复,各做三次为一套。每天隔二小时做一套。

这项伸颈运动,作用在于伸展和放松颈部紧张的肌肉和纤维组织。慢性

头痛的原因主要来自紧张的颈部肌肉和纤维组织,而它们的紧张性是由于精

神压力,神经紧张,工作时头部和颈部位置不当以及头部受伤等所引起的。

伸颈运动可以解除这种紧张性引起的头痛。

3。咸盐疗法:食盐会引起体内激素发生反应,从而导致周期性偏头痛,

或者引起血管性头痛(血管突然收缩或过度扩张)。因此,在头痛时,如吃

低盐饮食,就可以增加血管对几种周期性偏头痛病因的抵抗力。反之,如果

吃高盐饮食,则会加重病情,甚则疼痛难忍。因此,吃低盐食物能减轻头痛。

4。音乐止痛法:选择病人喜爱的音乐或戏曲,让病人听,边听边随节奏

用手拍,点子等方式打拍子。听时,两眼集中注视某一处,或闭上眼睛。手

可以放在收录机的音量开关上,疼痛加重时,音量开大,疼痛缓解时,音量

关小,让注意力一直不放在自身的疼痛上。这样就能达到止痛的效果。

5。宜做腹式呼吸:让病人闭目或注视某一固定物,缓慢地以鼻吸气,以

口呼气,吸气时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凹陷,呼吸尽量缓慢深长。同时用手

轻轻抚摩疼痛部位。这种腹式呼吸止痛法,可使病人保持松弛,常可缓解持

续性疼痛。有时,还可帮助病人入睡。

6。擦清凉油治头痛:可在前额或太阳穴揉擦清凉油。因为清凉油含有薄

荷脑,它可封闭疼痛传入的信号,同时它引起局部的刺激,这一刺激在大脑

引起新的兴奋灶,从而掩盖了疼痛的刺激。也有人解释,人体内的止痛物质

内啡呔在薄荷脑的刺激下,可充分发挥它的止痛作用。

【拔罐疗法】

1。取穴:主穴:前额、颞侧痛者,取额中、太阳穴;头顶部、枕部痛者,

取颈项中上段两侧压痛点、大推、百会穴(只点刺、不拔罐)。常规配穴:

合谷、外关、曲池、阳陵泉、天宗等,每次选取一至二个穴位即可。单侧痛

取患侧穴,双侧痛取双侧穴,由各种炎症引起的头痛配大椎穴;血压异常、

发热恶寒、内分泌紊乱的疾病、神经衰弱者,配胸至骶段脊柱两侧全程膀胱

经内侧循行线。

治法一:采用毫针罐法(主穴施行出针罐法,配穴施行留针罐法)或皮

肤针罐法(轻叩击);急性、感染性头痛者,宜采用刺罐法(主穴宜在穴位

周围的显露小血管上点刺,吸拔出一至三毫升血液,效果更佳);慢性、顽

固性头痛者,宜采用挑罐法,每次治疗先取二至三个穴位施行挑罐法,然后

在其余穴位上施行单纯罐法。

治法二:采用涂云香精等药罐法,贴伤湿止痛膏罐法等。

治法三:寒性或虚寒性头痛者,宜选用敷姜、涂姜汁罐法或各种灸罐法。

以上罐法均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治法四:采用走罐法,主要是用于配合背部膀胱经施术时用。

2。取穴:天宗。

治法:以毫针直刺穴位中心,又于该针的上、下方零点五寸处各进一针,

使三针的位置呈锐角三角形,得气后留针十到十五分钟,起针后立即拔罐十

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疗效举例:王某,女,四十一岁,四年来经常头痛。精神紧张,劳累、

休息欠佳、头部受风寒刺激均为发作的诱因。头痛呈全头紧箍性隐痛,较少

出现跳痛,热敷则痛减,每次痛发持续时间为二至三天,靠服中、西药物止

痛,曾经医院系统检查后诊为“功能性头痛”。本次头痛发作,嘱其不服药

物,取太阳、额中、百会(只灸)、新设、大椎等穴,施行姜艾灸罐法(每

穴灸三壮);曲池、天宋等穴施行敷姜罐法,留罐十五分钟左右。术后头痛

大减,翌日又施术一次,症状消除。为巩固疗效,继续隔日施术一次,一共

施行拨罐术十次,功能性头痛病痊愈。

【脐疗法】

1。川白石散:白芷、川芎各零点五克,生石膏一克。共研为末,置于肚

脐内,伤湿止痛膏封闭,用于偏头痛。

疗效举例:此法治疗偏头痛五十六例,收效迅速。如:黄xx,女,五

十六岁,偏头痛三年,尤以夜间为甚,经颅痛定,安定、安乃近、氨基比林

等治疗无效。用上法后当晚痛减大半,次日头痛消失。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一九九○年第五期。

2。芥菜子适量,研细末,温水调稠。填脐内,隔衣以壶盛热汤熨之,汗

解。用于伤寒初觉头疼。

出处:《理沦骈文》

备注:伤寒、时疫俱妙。亦治急肚痛及小腹痛。

3。胡椒、葱白、白草霜(即烧柴草的锅底烟熏子)各适量,共捣烂制成

丸,纳脐中出汗。用于风寒头痛。

出处:《理沦骈文》

备注:并治寒腹痛。

【敷贴疗法】

1。药物:川芎一百克,南星三克,葱白适量,辰砂一点五克,酒五毫升。

用法:川芎、南星、辰砂混合,研成细末,和葱白捣烂,调酒,敷贴于

双侧太阳穴上,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

主治风寒头痛。

2。川芎三克,白附子三克,葱白十五克混合捣烂敷贴太阳穴。用于治风

寒头痛。

3。生姜一块,雄黄适量。

用法:将生姜切成薄片,把雄黄研成末撒在姜片上,再一片一片合住,

外裹纸蘸湿,放在灶头上煨热,拿去后去纸,分贴两侧太阳穴。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适用于风寒头痛,痛无定处或偏头痛,遇

风寒多发作者。

4。药物:麻黄(去节)、杏仁各等量。

用法,二药混合,捣烂如泥,敷贴于双侧太阳穴,盖上纱布,用胶布固

定。

功效:主治风寒头痛。

5。药物:蓖麻子仁三克,乳香三克,食盐零点三克。

用法:三药混合,共捣成膏,敷太阳穴上,盖上纱布,胶布固定。

功效:主治风寒头痛。

6。药物:川芎三克,白芷三克,大葱十五克。

用法:川芎、白芷研为细末,加入大葱共捣如泥,外敷贴太阳穴。

功效:祛风散寒,活络止痛。适用于头风头痛,痛连项背,遇风尤剧,

常喜裹头者。

7。药物:桂心三十克,黄酒适量。

用法:剪去上星、百会穴位处的头发。将桂心研成粉末,过筛,调拌黄

酒,分别敷贴于穴位上,覆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功效:适用于风湿头痛。

8。药物:大黄、芒硝各等量。

用法:二药研成细末,过筛,调开水,涂敷太阳穴位。

功效:主治风热头痛。

9。药物草决明六十克。

用法:将其研末,用茶水调匀成糊状,敷贴于两太阳穴上,于则换。

功效:清肝明目。适用于头痛而眩,心烦易怒,眠差等肝阳头痛。对高

血压头痛有效。

10。药物:蚕砂十五克,生石膏三十克。

制用:将上二药混合共研为末,醋调匀外敷前额。

功效:清热解毒,化浊定痛。适用于头胀痛,甚欲烈,面赤,烦渴者。

11。药物:吴茱萸十六克,生姜三十一克。

制用:将吴茱萸研末,生姜捣烂,共炒热,喷白酒一口在药上,包足心

涌泉。

功效:辛温通阳,寻热下行。适用于头痛以下午及夜间剧烈者。

12。药物:当归十二克,川芎六克,香附六克,食盐二十克。

制用:将上药混合,研成粗末,炒热,用纱布包,外敷贴头痛处。

功效:活血行瘀,通络止痛。适用于头痛反复日久,痛如锥刺。或有外

伤史等。

13。药物:荆芥十二克,薄荷六克,防风三克,菊花二十克,钩藤十二克。

制用:各药研成细末,过筛,取适量面粉,水调成药丸,塞入鼻窍;取

药末与麻油调匀,敷太阳、印堂、大椎穴。也可将各药加水煎汤,用毛巾蘸

药汁贴额头部。

14。药物:白芒三十克,冰片零点六克。

制用:将二药碾成细末,取少许吸入鼻内。

说明:此方也可用于牙痛。

15。药物:羌活四十五克,独活(炒)四十五克,赤芍三十克,白芷二十

克,石菖蒲十八克,葱头五个。

制用:前五味药混合,研成粉末,过筛,另用葱头加水浓煎取汁,用药

末调汁,敷于太阳、风池、风府穴位上,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一次。

功效:用于头痛,遇风痛甚者。

16。药物:白萝卜二个。

制用:白萝卜洗净,切成丝状,用干净纱布绞取汁液,约二十毫升,一

次注入单侧鼻孔(左侧头痛则注入右侧鼻孔,右侧头痛则注入左侧鼻孔)。

功效:此法用于偏头痛。

17。药物:皂角适量。

制用:将干净皂角晒(烘)干碾末,以麦管将药末吹入鼻中,得喷嚏痛

立止。

18。药物:乌头、南星、葱各适量。

制用,将乌头、南星碾末,用葱捣汁调拌,涂于两侧太阳穴处。

功效:对年久头痛亦立可止。

19。药物,大蒜七个,僵蚕五十克。

制用:先将地面烧红,在上面将蒜逐个磨成膏,另把僵蚕去头足,安放

在蒜上,外用碗盖一夜,勿令透气,只取蚕研成末,嗅入鼻内,口中含水,

甚效。

来源:民间验方。

20。大蒜一个去皮,捣烂取自然汁(亦可用生姜汁或葱白汁),令病人仰

卧,垂头,将大蒜自然汁滴入鼻中,急令嗅入脑,眼中泪出即愈。

21。头痛剧烈不可忍者,以硝石研末或以远志研末,吹入鼻中嗅之,立可

止。

22。患风头痛、畏冷者,用艾叶揉软如棉,以布包裹于头痛处,外用热水

袋熨艾,使热气入内,良久即愈。

23。生乌头去皮捣烂,用醋拌调和,摊涂于纱布上敷头痛处,不久痛即可

止,每天晚上敷数次。此方治卒中恶风头痛尤妙。

24。生半夏研末,加入少许百草霜(即烧柴草的锅底烟熏子),包入纸中

作捻烧烟,就鼻内嗅烟入之,在口中含水,有涎出即吐去再含,对任何头风

头痛,行两次即效。

25。头痛初发时,用手按头上,有酸痛处即以朱笔记印之。取斑蝥一个去

头、翅、足,按所记印的痛处,外面用半边核桃壳或小蚬壳盖上,用布扎好。

过一夜即起一小泡。用银针刺破出黄水即愈。其痛若失,愈后永不复发。

26。头风热痛者,用山豆根研末,香油调和涂于两太阳穴;也可用决明子

炒研末,用茶调敷太阳穴,干则换敷。

27。川楝子适量,加烧酒少许炒之并捣烂,入布袋内包裹,乘热熨痛处,

左痛熨左侧,右痛熨右侧,可除病根,治偏头痛尤佳。

28。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取延胡素六克,青黛六克,牙皂四克去皮子,

共捣为细末,用开水调和成丸如黄豆大,每以一丸水化开,灌入患者鼻内,

左痛灌左,右痛灌右,另外再让病人口中咬铜币一枚,当有涎出即愈。

29。取鲜万年青根削尖,蘸朱砂末塞鼻孔内,左痛塞右,右痛塞左,两边

痛则全塞,取清鼻涕下,一周即愈。

30。取荜拨三克,细辛六克,干姜十克,共研末,用酒调为糊状,敷头部

痛处,治虚寒头痛。

31。取山豆根十克,白芷十克,薄荷六克,栀子十克,共研细末,用浓茶

调匀,敷于前额,治热盛头痛。

【面针疗法】

取穴:首面点、肝点、肾点面穴。

治疗手法:用毫针针柄上端,在面部相应区域,用一定指力按压,当患

者觉有疼痛或异常感觉时,即是所选穴位。针前进行严格消毒,用三十至三

十二号毫针,在选定穴位上徐徐刺入,得气后留针十至三十分钟,每隔五至

十分钟捻转一次,起针时,注意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疗程:每日或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鼻针疗法】

取穴:心穴、首面穴鼻部穴位。

治疗手法:针刺前常规消毒。刺首面穴,可持三十号二寸毫针,由额正

中处向眉心透针。用三十至三十二号零点五寸不锈钢毫针,透刺心穴。待患

者出现酸、胀感时,可留针十至二十分钟,每五至十分钟捻转一次。

疗程:一般以十次为一个疗程,隔日或每日一次,二个疗程之间休息七

天左右。

【脊背针疗法】

取主穴:胸六穴;配穴:胸5、胸8、后合谷。

治疗手法:患者取端坐位,两臂交叉于胸前,头部尽量前倾,两肩下垂,

使背部皮肤绷紧。对穴位部位常规消毒,医者右手持针,针尖向上,与皮肤

呈三十至四十度角,快速刺入皮肤,顺脊柱向下沿皮下刺入一点五至二寸。

注意不可直刺深入内脏和脊髓。

疗程:急性病每日一次,续针三日后改为隔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注:妊娠期和有严重出血倾向者,不宜采用本法。

【足针疗法】

取穴:足底后缘中点上一寸(即足穴一),第二趾的第二趾关节内侧赤

白肉际(即足穴二十四)第三趾的第二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即足穴二十五)。

治疗手法:针前对穴位常规消毒,以一寸长毫针速刺穴位,深零点五寸,

留针三十分钟。左侧病取左侧穴、右侧病取右侧穴,两侧病取两侧穴。

疗程:每日或隔日针治一次,七至十天为一疗程,休息二至三天,再行

第二疗程。

注意:足针进针较痛,刺激较强,针刺前应取得病人合作,并采取快速

无痛或微痛进针法,亦可采取穴位按摩法及艾条熏灸法。

疗效:显著。

【皮内针疗法】

取穴:完骨(双侧)、风池(双侧)。

治疗方法:以颗粒型皮内针自完骨进针,向耳垂方向斜行埋针,或由风

池进针向下垂直埋针,然后用胶布固定。留针期间应经常按压埋针处,每天

可按压三至四次,每次一至二分钟,以加强刺激,增强疗效。两穴隔日交替

轮流选用。

疗程:一般一至二天,最长可埋六至七天,夏天埋针不宜超过二天,以

阅读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