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一九七六年的清明节快要到了。四月二日是星期五。上午,厂团委组织全厂各车间团小组长以上的团干部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来沉痛的悼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带队领导是王少云,此时的她已经被孙仲山提拔为厂团委书记。
天安门广场肃穆凄婉,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人头攒动,纪念碑的浮雕前,摆放着不少周总理的遗像,是善良的人们悄悄放在这里的。人们臂带黑纱,胸佩白花,有秩序的围着总理的遗像,或垂头默哀、寄托哀思,或集体站立、举手宣誓。
王少云带领全厂的团干部站成一个方队,面对着周总理的遗像,王少云站在最前面,“我们向周总理宣誓:我们要学习您为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而奋斗的革命精神,继续革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文化大革命及教育革命的胜利成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而奋斗。”
宣誓完毕,大家继续绕着纪念碑浮雕看一些悼念总理的诗文,当转到纪念碑南面的时候,王少云发现围观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有人在纪念碑的浮雕和周围的松柏上张贴、悬挂诗词,引来很多人观看和抄写。付天明个子高,一挤就挤到了前面,急的王少云直嚷“付天明,多抄点,回厂后,我们大家再抄你的。”
“行,没问题。”付天明总是高姿态。尽管他现在对王少云很有看法,但还是有求必应。
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主要是人越来越多也怕出事,王少云果断的决定“撤。”她赶紧召集大家,“咱们结束这里的活动,去中山公园进行集体讨论。”
中山公园坐落在天安门城楼的西侧,占地23万平方米,是一座精美的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城市园林。中山公园的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建造宫殿的同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周礼》定制,将社稷坛建在午门前方天安门至阙门右门迤西的矩形地面上。明清两代封建皇帝每年农历二、八月都要在这里隆重举行祭祀社神(土神)、稷神(谷神)的祭奠,祈望大自然给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望王朝永存、江山永固、国家兴旺,社稷坛于1914年改建成为公园。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灵柩曾停放在园拜殿内正中,1928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将中央公园改为中山公园,拜殿改为中山堂。1949年建国以后,古朴、庄重、典雅的中山公园是首都和全国人民喜爱的游览、休息和参加文化活动的场所。
一行人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的大门前席地而坐,面向王少云坐成了一个扇子面。
“我先说吧,”一车间团支部副书记付天明站起身来,打响了第一炮,“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81天了,在这81天里,我总觉得他老人家没有走,他老人家就在我们的身旁,在关注着我们抓革命、促生产,我们今天在这里怀念他老人家,就是要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最后,我借用一位老革命家所写的诗来送给的周总理吧,下面我就给大家背诵一下。‘伟人长睡,巨星中天坠。哀乐低回,灵车队,百里众相随。云帐铅灰,天路逶迤,不见总理归。足顿胸捶,肝胆心碎,泪纷飞。创军功殊伟,二万五千里,征战披甲盔,破重围。重庆不惧临危,陕北大军指挥,荡涤污秽,大河上下尽朝晖。万隆大会立新规,赴苏斗修魁,针锋相对,真理高奏凯歌回。斥林陈魅鬼,江山色不褪,反霸连五洲,驱蒋复席位,五洲震声威。运筹帷幄,端平一碗水,安定团结国生辉。不知劳累,说笑谐诙,献毕生精力,鞠躬尽瘁,青史永垂。心往神追,痛忆教诲。学品德高贵,奋臂遗志遂。’”最后,付天明把手朝天一挥,结束了发言。
宋瑞玲坐在付天明的旁边,眼睛一动不动的望着付天明,手梳理着搭在胸前乌黑的短辫,在用心地听着他的讲话。自从王少云被孙仲山提拔为厂团委书记以后,宋瑞玲向车间党支部书记王大桥提出建议,由付天明接替自己担任车间团支部书记,以便名正言顺的配合自己做好车间党支部和车间的宣传工作。
建议以报告的形式送交厂团委后,很快得到了批复。这也是王少云担任厂团委书记后的首次批件。有人说,这是王少云送给付天明和宋瑞玲的人情。对此说法,付天明和宋瑞玲听后只是付之一笑,嗤之以鼻。
俗语说,春捂秋冻。今天的天气虽然不冷,但雾气很浓,宋瑞玲早上抬头看了看天空,在犹豫中还是穿上了她那件灰色的三开棉袄。这不,随着雾气的逐渐散去,天空中飘起了零星的雪花,这洁白的雪花也寄托着老天爷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
付天明发完言,又坐了下来。面对气温的突然下降,他不由得打了个寒战“真冷啊。”看到付天明缩肩拢背的样子,宋瑞玲脱下棉袄递了过来“穿上暖和暖和。”付天明看了宋瑞玲一眼,“你呢。”“我里面穿的是厚毛衣,风吹不透。”
付天明穿上了带有宋瑞玲体温的棉袄,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他感激的看了宋瑞玲一眼,什么都没有说……
阅读岁月留痕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