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说”作为“五行说”哲学轨道里的一个分支,从一开始就与方位附会到了一起,在《周礼冬官画缋》里说:“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在传统色彩的五色体系中,遂将“红、黄、青(蓝绿)、白、黑”五色定为正色,又各以五行的各行作为一正色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土黄、金白、木青、火赤、水墨。东汉时期确立了“土居中央”的观点并突出了黄色在五色之间突出的地位,黄色作为远古五帝之中心之帝的象征,位居五行当中,象征大地的颜色。经隋唐至宋之后,被定为皇室专用的颜色。秦汉之际,随着宗教的发展,这个发展当然也包括了道教的逐渐成熟与佛教的白马驮经,五方的认识便转化为了五帝、五神的多神崇拜。即西是白帝,后称为白虎;东是青帝,也就是青龙;南是赤帝,也就是朱雀;北是黑帝,也就是玄武;中央是黄帝,也就是统筹一切的天子。
五色说的来源于远古先民创造产生的太极图,太极图来自于对月亮圆缺变化的感悟。中国的古代文化重月亮之阴性,认为阴是永恒的静寂,与太阳构成一个太一。《吕氏春秋大乐》中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这个观点是《周易》的继承,太一生阴阳,阴阳(黑白)一变一合,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色)。三原色合到一起,既为黑色;三种色光合到一起,既为白光。可见在中国远古先贤没有进行科学实验,而推测出的阴阳包含宇宙万物一切的变化,在色彩区域里是多么的符合现代科学的规律。如果注意观察熊熊燃烧的焰火,就会发现,赤红色的火焰如果随着火势和温度的变化,就会变成黄色光,白色光,青色光,并且最后留下黑色的灰烬。这种火焰颜色在不同的燃烧过程中有所改变的光色现象与光谱色相原理是完全一致的。
五色中每种颜色的个性是五材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来评论其品格的:木以苍为盛,火以赤为熊,土以黄为宗,金以白为贵,水以黑为玄。它们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漫长发展的传统观念中又各有其极尽不同的内在含义。
黑色在《易经》中被确认为天的颜色“天玄地黄”,古人对黑暗神秘的天空一直抱着敬畏的态度,虚空中有包涵着一切。北方方位之神是玄冥,也就是水神,另一说是雨师,主杀戮也。中国远古的先民在太极图黑白色环的基础上,构造了五色体系。他们认为天的北极星是天帝的位置。对黑色的肯定,反映出人的内在感色机能的单色稳定性。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的是道的幽昧深远,不可测知。“玄牡”“玄朴”“玄同”等字眼反复出现在道家的典籍中,后人也以“玄门”来指称道教,可见道家历来对“玄”的崇尚。对于黑色单色的崇尚心理,导致了中国水墨画的产生发展和占据了中国绘画的统治地位。
白色在《易贲》中提到:“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王弼注:“以白为饰,而无忧患,得志者也。”白色在这里是吉祥的象征。白虎为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的总称,位居西方神,是古代迷信里的凶神,主兵。《警世通言》里说:“白虎临身日,临身必有灾。”白色为汉民族传统的丧服颜色,与红色的喜庆颜色相对应。在宗教领域和神话传说里也象征着光明,纯洁,充盈的意义,如对“白衣仙人”,“白玉”,“白牡丹”,“白鹤”等的崇尚和记载亦可以从中窥出古代先民对白色的美好向往和寄托。
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由来已久,“赤,赫也,太阳之色也。”山顶洞人在死者的尸体周围撒上红色的铁质矿物质的粉末,据推测是象征着鲜红色流淌不息的血液,希望死者能够回魂反体,亦或是灵魂不灭,表现出了一种对生命持续的向往和对鲜血颜色的崇拜。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与热烈,婚嫁节日一向都笼罩在红色火烈的气氛中。在传统观念中,红色亦是趋凶化吉之祥瑞,本命年的红腰带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是少不了的。朱雀是古代传说中祥瑞的动物,祝融是南方的方位之神。南方属火,所以朱雀门,朱雀窗指的也就是朝南的窗户。古代建筑中对红色的使用也十分的普遍。“朱门”“朱柱”不但有辟邪之论,而且在绿树白墙的掩映中也格外耀眼夺目,形成了中国园林即讲究天人合一,又富于形式美感的特徽。
黄色,晃也。中国人一向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中国人包裹着黄色皮肤,脚踏着黄土尘埃,收获黄澄澄的膏粱,连钱币也是由黄铜和黄金打造的。选取黄色作为五色中的中心颜色,很明显是古代先民在环境色中获取的自然性的选择。《白虎通义》里记载:“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长存,故称黄帝也。”黄帝取土德,而崇尚黄色,实质上是继承了原始色彩的混沌性。《庄子应帝王》中说:“中央之帝,其名为混沌。”所以在古代先民的认识中,混沌一体的太一,原本就是一个混沌的黄色体,而有“黄生阴阳”的说法。居中的黄色,成为皇家唯一有资格使用的颜色,并不是偶然出现的。
青者,蓝绿色。象征着草木滋润繁茂的颜色。青龙既苍龙,亦是古代中的祥瑞之物。东方七宿的总称,分别是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传说是伏羲氏时春官的名号。东方乃日出之所,也是春来之处,青色常常给人带来欢欣愉快悦的情绪。每每看到“行过竹篱逢细雨,眼明双鹭立青田。”(宋陈与义《罗江》)之句,郁郁葱葱的青翠明媚的山林景象便萦绕于眼前,大自然一片欣欣然的畅达之情都被这“青”字染满于纸上了。
这五种正色一经确立,中国人的色彩观念就有了一个从头到尾的改变,因为五色已经被各种文化积淀赋予了过多的哲学思想和象征涵义。从此,原始的自发的色彩冲动就转变为了人自觉的精神层次的色彩象征。不但连普通的臣民要遵守五正色的等级使用的规定,即便是贵为天子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举国上下都在内涵着各种深刻涵义的色彩下,用固定的色彩表现方式讲述着各自固定的故事。可以说五色论是对自然界复杂纷乱色彩的升华和概括,也可以说正是这个观念的完美和恢弘,以至于从画家到大众对色彩的创作和欣赏也全部纳入了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也是中国绘画在色彩方面并没有继续朝着绚烂多彩发方向发展,形成不了西方的科学严谨的色彩科学理论体系的一个必然性的思想根源。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色彩的使用从一开始就走上象征性的道路,直到后来发展为纯观念色彩运用形式的极至--水墨。当然,这和中国以后的转向多元化的哲学观念对与色彩使用上的精神性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阅读大易传说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