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数百年基业,绝不能毁在自己手里,韩王安暗暗下着决心。
天色越来越暗了,可韩王安的大脑还是一片空白,他想不到任何可以挽救韩国命运的办法。不久,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没有掌灯的屋里,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压抑让人喘不上气来。
韩王安开始责怪别人了:都怪那个郑国,他怎么就暴露了呢?否则秦国也找不到灭韩的理由啊……
有时候,灵感就是在一刹那间出现的。
韩王安一下子想到:既然能派郑国去秦国,难道就不能派其他人到秦国吗?如果再拖上他个十年八年,到时候秦国也许就走下坡路了,那他就没有能力来灭我韩国了。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衰落上,而放弃了如何使自己强大,一个国家到了这种地步,还能有什么出路可言,真是可悲。
不过,这至少是一个办法,总比投降要好许多。
派谁去秦国呢?总不能再派一个类似于郑国一样的人物吧。
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韩非出现在了韩王安的脑海里。在这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韩非也许就是韩国生死存亡的那根救命稻草。
86。韩王安的救命稻草3
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许多人在死后才有资格成为传奇,而韩非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传奇了。他的才气,他的身世,他的思想,乃至他的口吃,都富有神奇而高远的魔力,同时代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只能仰视神往。
但对于这根救命稻草,到底该不该抓,韩王安还在犹豫,因为韩非的光环太盛,他怕自己被这耀眼的光芒遮挡下去。
作为法家的创立者的韩非到底有什么样的经历呢,还是先看看韩国的历史吧。
下载
六十三年前的韩国,也就是韩襄王十二年,太子婴病死。于是,公子咎、公子虮虱两兄弟展开了一场争夺太子位的斗争。当时,公子虮虱正在楚国做人质,没有人身自由,加上距离又远,对朝中局势鞭长莫及。而排在他之后的公子咎正好留在韩国国内,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了太子。韩襄王死后,公子咎继位,成为了韩釐王。韩釐王死后,子韩桓惠王继位。韩桓惠王死后,子韩王安继位。
再说公子虮虱争夺太子失败后,只能接受失败者的命运,最后在楚国郁郁而终。韩非就是公子虮虱的儿子,也是韩王安的叔父。
当年韩非之所以到楚国向荀子求学,也是因为他的父亲正在楚国做质子。韩非作为公子虮虱的后裔,虽然留在了韩国,但一直遭到王室的猜忌。如果韩非是个普通人,也许会好过一点,偏偏韩非聪明透顶,锋芒毕露,比王室中任何一个人都强百倍,王室对他自然不能放心,更不敢任职起用了。
于是,韩非满肚子的学问无处可用,整天看天天不蓝,喝醋醋不酸,除了郁闷、叹息外,无所事事。
韩王安至今记得父亲韩桓惠王的遗言:“你贵为韩王,切记万不得已不可任用韩非。不用,国家只不过贫弱而已。用他,恐怕国家就不再是你的了。好自为之吧。”
如今国难临头,不用有贤能的人,韩国一定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权衡利弊后,韩王安不再犹豫了,决定启用韩非。只是,不知道这根救命稻草到底能不能给韩国带来好运。
87。迟来的召唤1
这一年,韩非已经四十四岁了。
十年前,他和李斯在兰陵分别,回到韩国后,看到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弱,心痛不已。这十年来,他多次给韩王上谏书,韩王却把谏书当废品堆在了一边,连看也不看,生怕看了以后就放不下了。
所以,韩非一直处在失业状态,以他的才干,如果四处游说,早就在其他国家大展拳脚了,可他却甘愿在韩国都城——新郑城里虚度年华。因为他始终认为韩国是他的国家,虽然他享受不到任何权利,但他从来不会拒绝对这个国家应尽的义务,只是他连尽义务的机会都没有。
上行下效,国人一贯喜欢落井下石,看主人的眼色行事。在韩王那里讨不到任何差事的韩非也受到了当朝大臣们的排挤和奚落。
英雄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的韩非只好著书立说,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多万言的著作。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不过,韩非作书,不为发表,只为自遣,所以,很少有人能看到他的著作。
十年蹉跎,几乎将骄傲的韩非逼入疯狂。他以为自己就将这样碌碌无为,终其一生。
如今,韩国在召唤他,等待着他力挽于狂澜。机会还是来了,只不过是来的比较晚而已。
韩非激动万分,甚至于痛哭流涕。
88。迟来的召唤2
虽然韩
阅读这就是秦始皇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