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轻轻说出两个字来,听到江屠耳中却如石破天惊,脑中猛地一亮。
西征军的粮道在雍州、金城和大夏三地之间,属于后方,绝对安全;而且不论前方战事如何,只要把粮草送到,就有战功。
他一介武将,向来讲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哪考虑过临阵避战这些弯弯道道,经石青提醒,这才想到其中的妙处。
“护粮是虚,募军是实。”石青语不惊人誓不休,在江屠心中再次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凉州已无丁壮,张营扩编几无可能。只有接护粮之机,回转秦、雍二州;一路之上,怎么也能募集三两千丁壮。稍加整编,张营当有一战之力。”
至此,他的话音嘎然而止,一动不动地盯着江屠。
“青子之谋,非江屠能及。”江屠肃然,眼中闪着灼热的火焰。“青子之言,屠当告知少爷,请少爷去求刺史府安排差事;此事若成,屠自会禀明夫人,到时必有重用。”
石青一拱手,呵呵笑道:“此乃石青份内之事,伯坚兄无须客套;此外,另有一点,尚请伯坚兄提醒少爷主意;护粮之事,我营最好单独行动。”随后他压低了声音:“募兵之难,伯坚兄应该知晓,怎能让他人分去。”
在这之前,北方人口分布经历了几次大调整大流动。
最大的流动是因石勒、石虎两代赵王实行的长达二十多年的徙户(也称为编户)制度,荆、青、秦、雍等州民众被强行迁往幽、翼两地,施行半军管的屯耕制度,平时为赵国种粮、织麻、做工;战时抽男丁作战。这些编户占去北方近半人口。
第二股较大的流动是北地民众南下江淮,这个数目大概有七八十万;其中一半成为南方世家的农奴仆佣,一半被大晋安置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这段区域屯耕,还有少量加入军队;加入军队的流民表现的战斗力远比南方士卒强,因此大晋军方渐渐招募越来越多的流民从军。后来名震天下的北府兵,清一色都是南下流民组成的。
第三股流动是并州北部、幽州北部的难民北上塞外,投奔辽西鲜卑慕容部落,这个人数大概在二十万左右;这群人的到来,使鲜卑慕容这个中等部落一下膨胀强大起来。
最后是些散乱的流动,有投西凉的、有投巴蜀的、有到大行山、淮北、豫南等偏僻之处投各坞堡壁寨的。
经过这几次大流动,中原大地已成千里荒野,行走多日,难见人烟。
石青提议,护粮途中征募士卒。这个主意虽好,但谁也不知道能抓多少丁壮。所以,他提议单独行动抓捕丁壮,以免被其他军队分走丁壮,自然有道理。
和江屠又说了一阵,把各处细节一一敲定,石青心满意足地回转驻地。
刚进大门,一个人迎了上来,躬身行礼道:“大人,我回来了。”正是前往太白峰寻找大成山庄的赵不隶。
“赵大哥!”石青惊呼一声,上去一把抓住赵不隶。
赵不隶还是那副朴实敦厚的样子,只是更黑了,人也瘦了,浑身上下满是风尘。正值盛夏,十八天行程近两千里,辛苦可想而知。
“好好,辛苦您啦;赵大哥,肚子饿吗?先洗一洗吧,喝点水歇歇。。。”石青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
“没事。我不累。大人,我还是先给你说说李孜的事吧。”
赵不隶前往太白峰,很幸运地在第三天赶上李孜。使得他这一路颇为顺利。
“大成山庄全是蜀人,老少约有三百来口,庄主是个名叫李怀的少年,那少年人不错。。。”赵不隶喝了口水慢慢说着,石青坐在他身边,嘴里绕有兴趣地咀嚼着“少年庄主。。。越来越像那回事了。”这是石青睡觉的小屋,门外小耗子、万牛子一左一右护卫四周。这还是石青第一次正式实施警戒。
“对于大人的要求,李孜没说二话,当即带我去求李怀庄主;李庄主说,不计石大人对李孜的救命之恩,单说赠送六个庄人路上干粮的这份情意,他大成山庄就不容拒绝。竟是一口答应了我们的要求。”
“好!”石青双拳互擂,兴奋地站起来,绕着小屋来回疾步。
忽然,他身子猛地一停,站在赵不隶面前,兴奋得语气里带着些许为难道:“赵大哥。您太辛苦了,青子真的不忍心让您再跑一趟。不过。。。”
赵不隶闻言呼地一下站了起来。爽快地说道:“跑跑路没事的,大人,你交代事情吧,我马上就走。”
“谢谢!”石青抓住赵不隶的双臂摇了摇。“赵大哥。不用着急,今晚好生休息。明天刺史府的一位官员去长安公干,你和安离他们六个随行,一路上听从这位官员的吩咐就是了。”
阅读五胡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