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哥越说越气:“下次你再这个样子你就回家看养鸡场去吧。”
彪哥按下大曾,走到最后一排,将脸上还缠着绷带的郑小涛拽了起来:“大家要记住,群殴是一项集体项目,一定要团结,要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力量。以后再像郑小涛这样一个人被对方五个人群殴的场面是绝对不能再出现了!”
彪哥从怀里拔出两个啤酒瓶子:“如果再碰到这种敌众我寡的局面,大家就用这个东西先咣咣震住场子,洋鬼子们也吃这一套。如果实在不行再跟他们死磕。谁怕谁啊?”
最后,彪哥语重心长地对正在埋头记笔记的足协主席说:“你瞎忽悠啥啊?你看你这个怂样子,道啥歉啊?自己的孩子被人家欺负成这样,还道个屁歉啊?干脆,再跟他们约一场,有我亲自指挥,我就不信殴不过他们!”
战术分析会进入尾声,彪哥指着墙上的标语要求队员们跟他一起念:“看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随后,他举起右手,潇洒的做了一个手势:“o了!”
这篇稿子被评为《队报》当期的最佳稿件。而萧正峰则在评报栏里意味深长的写了这么一句话:群殴秘笈都传授给大家了。以后再碰到这种场面,希望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否则,即使彩票也无法弥补我内心的创伤!
众人这才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原来萧正峰是在借题发挥,指桑骂槐啊。
这天下午开例会时,潘如君向大家通报了一个好消息:《队报》的发行量突破了20万,离《体育金报》的距离已经不远了。他还信誓旦旦的给大家画了一张饼:如果我们今年的发行量能够超过《体育金报》,《队报》将投资兴建一幢十层的大楼,下面四层办公,上面六层全都是给员工的福利房。
报纸的发行量就像女人的年龄一样,只能猜不能问。《竞赛》早期还在报纸上公布每期的印数,以此来证明他们是这个行当中的老大。但近年来随着体育市场的萎缩,他们也悄悄的把那个数字从报纸上拿下来了。他们对外仍宣称发行量有200万份,但那只能蒙傻子。实际上能有80万就不错了。其中的水分大得很,这主要是骗人来登广告,全国所有的报纸杂志都是这么操作的,也就没人觉得不好意思。
《体育金报》对外虽然宣称有100万,但他们和颠峰时期相比,早就今不如昔了。
潘如君让发行部门专门到市场上调研过,很多报摊现在都不卖《体育金报》了,因为他们不受理退报,如果卖不出去就烂在手里了。没有哪个报摊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潘如君得到的情报是,《体育金报》的发行量充其量也就30万份。
《队报》创刊时间不长,但从目前情况看,八卦的东西还是很有市场的,这也就不难解释发行量为什么蹭蹭的往上涨,如果再努努力,今年超过《体育金报》也不是没有可能。
尽管大家都觉得潘如君这个承诺过于遥远,基本上不靠谱。但年轻人们仍然对此心存幻想,现在的房价多贵啊,要是能把房子问题解决了,那可就去了一块心病。
众人开始热烈地讨论起办公兼宿舍大楼应该建在哪里。有的说要建在繁华的天河区,这样交通购物都方便的很;有人说最好建在行政区附近,那里花繁叶茂又是文化区,工作和生活更有品位。
开完会,下期报纸的选题,策划和版面刚刚安排好,萧正峰戴着耳机一步三晃的走了进来。他只瞟了一眼挂在墙上的白板,二话不说,便抄起板擦,把上面的“版面安排表”擦了个干干净净,随后,自作主张,自说自话,按照自己的思路重写了一遍。
这种“暴行”把所有的目光都吸引住了。人们窃窃私语,指指点点,瞪眼睛看着,却敢怒不敢言。他们知道萧正峰是《队报》里的无冕之王,连潘如君都要让他三分。
危难时刻,官居副主编的李阳大义凛然地走上前去,反讥道:“萧总有什么指示?来,我帮你写。”说罢,从萧正峰手中夺过笔来。
萧正峰将计就计,顺着秆子往上爬:“好的,我说,你记录。”李阳把笔一摔:“好个屁啊好,开会的时候你不来,开完了你瞎改什么啊你?”萧正峰也不示弱:“我改当然有我改的道理,你他妈的懂个屁啊?就知道下棋。”
萧正峰早就对李阳心存不满。在他眼里,李阳已被划入“占着茅房不拉屎”之列。每个出报的晚上,都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萧正峰四处巡视,总能发现赵子友和李阳一起在联众世界上对弈围棋。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让萧正峰怒不可遏。虽然几次三番的抗议,但两个副主编却置若罔闻,李阳反倒讥讽萧正峰“咸吃萝卜淡操心”:“等你当了主编再来教训我吧!”
“等你当了主编再来教训我吧!”如今,李阳又重复了这句足以让萧正峰撕心裂肺的言语。萧正峰终于控制不住,摆出架势要揍李副主编。一看场面不对,周围的人都跑来拉架。李阳则笑嘻嘻的指着自己的太阳穴鼓励萧正峰:“来啊,往这儿打,这才算你牛比。”
萧正峰被众人隔开,仍不罢休,重重地呸了一口,说:“操你妈,你给我等着!”转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把门摔得山响。很快,萧正峰跨着一个破书包扬长而去了,他边走边吼:“你们就这么胡搞吧,照这样下去,早晚我会走的!”那神情像逼急了的兔子,龇牙瞪眼,翻山跃涧,放出去就能与虎狼肉搏。
都是创始人,这种情形让萧正峰很想不通。一方面自己勤勤恳恳,却连起码的名分都没有,一方面,李阳坐着副主编的位置,却近乎渎职。萧正峰越来越想不通,这种情绪使他一旦踏进《队报》的门槛就变得暴躁无比,没人敢惹。
“这个萧正峰就会瞎指挥,”有一次,国内足球的编辑秦一山刚刚发了一句牢骚,一抬头,正好撞见萧正峰一脸怒气地踏过门槛,横眉冷对着瞪着他。反应灵敏的秦一山连忙满脸笑意,补充了一句:“也是啊,不破不立嘛!”
运转逐步进入正轨,《队报》和《都市报》体育部分家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谁去《都市报》体育部当主任呢?本来好好的美差,在桃谷六仙眼里,却成了避犹不及的祸端。
因为沾了专业报的光,《队报》的薪水要比《都市报》高一个档次,况且,编完了《队报》,再看看《都市报》的体育版,简直就太小儿科了。这么一衡量,哥几个谁都舍不得离开《队报》,最后只好把皮球踢到了最年轻,资历最浅的岑鹏脚下。
岑鹏是最晚加入“桃谷六仙”的。他刚刚到洋城时,潘如君还没结婚,就慷慨的让岑鹏住在自己的新房里,房租也省下了。由此可见,他们之间有着亲兄弟般的深情厚谊。
据说岑鹏到《都市报》报到时,眼圈还是红红的。怀之林当时颇感奇怪:“从一个普通编辑当上了中层干部,你难道还不满意吗?这可是别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岑鹏说:“我本来是想和兄弟几个一起联手开创大场面的,但没想到他们不要我了。你说我能不伤心吗?”
阅读足球记者(报战)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